文学吧 关注:1,198,467贴子:8,783,178

回复:心路[原创][禁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错啊~继续努力


113楼2012-09-01 21:52
回复
    老乡哈,好久没来这里冒泡了,我认识挺多像你这样的学生的,看了挺有感触。


    IP属地:山东114楼2012-10-07 19:24
    回复
      2025-11-10 05:23: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卷草稿结束!到了假期我就发上去,吼吼!!!!!


      115楼2012-11-19 14:21
      回复
        重新看了一遍,其实心路已经不能算是文集,应该是自传体小说啊。很多地方都是虚构的


        116楼2012-11-19 14:23
        回复
          心路第二个小高潮即将到来,吼吼!


          119楼2013-01-21 14:07
          回复
            有思想!很不错!


            来自手机贴吧120楼2013-01-21 15:31
            回复
              同龄表示很惭愧


              来自掌上百度122楼2013-01-23 17:03
              回复

                3.畜牲
                有一天,我和李振鹏在一起吃饭。李大总统忽然道:“杨凡,你真是一个畜牲。”
                我本以为他想说我强得像畜牲,便打了个哈哈:“我不是。”
                李振鹏很认真地说:“你这个人啊,身兼狼的坚韧,鹰的谨慎,兔的善良,蛇的敏锐,蜗牛的执着;又具备青蛙的狂妄,精卫的愚蠢,蝙蝠的阴险,狐狸的功利和鳄鱼的虚伪,不是畜牲是什么?”
                我笑了:他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4.横扫
                在王一飞事件之后,我的处境虽然没有改观,但精神上是彻底清醒了。沉睡的只会挨揍,清醒地却是可以揍人的。从这个方面说,我的危机已过了大半。
                想要反击?第一步就是找准哪里是最大的漏洞,以便用有限小的时间和精力,换取无限大的成果。
                经过短暂的分析,我敏锐地觉察到,从我目前的能力来看,英语的优势虽然失去,但也差不到哪里去。语文,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算起来,真正的漏洞还是在数学啊。至关重要的问题还是题量跟不上。
                怎么办?时间只有一个周是雷打不动的,题量自然也很有限,怎么弥补?
                不能提升数量,就要提升质量。
                大家或许都有体会,若是在倒数几名,轻易就能进步二三十分。可在前几名就难了。为什么?在倒数几名的,基本上什么知识点都没背下来,放眼望去,全不会。所以随便复习一点就可以多得很多分。而前几名的,基本上什么都背好了,再想查漏补缺可就难了。
                我目前的境遇,约等于倒数几名。相关的题型,一点没练习过,只要认认真真地把这些内容整理好,管保多个十分八分。这样一来,和李振鹏的差距应该就不大了。
                可这仅仅是“不败”,想要“胜”还是不大现实。还有后手可以使用吗?当然有。
                史地生政,我的四大生力军啊。一般来说,初一的学生都是主科超强,小科偏弱。我却正好相反。计算进发挥的问题,这四科中至少有两科可以压倒一片,为我拉下至关重要的差距!
                正兵合,奇兵胜!这一战略思想,在初三以下都是几近无敌的存在。
                就这样,在第二次夺魁战后整整一个学期,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横扫群雄,第二次夺魁。BOSS级人物的地位也就此奠定。


                127楼2013-01-31 09:28
                回复
                  2025-11-10 05:17: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群星
                  第六次夺魁战是一次很特别的战役,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大家惊讶的眼神中复辟,更是因为兴起了许多新秀。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在前十名中看到的大多是生面孔。他们有的是真的强悍,在以后的历次大战中始终奋斗在第一线,有的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暴发户。因为在短时间内进步神速,几乎是从地下杀入前十的阵营,所以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侧目。
                  这样的暴发户主要有两个。一个叫王凌云。一下子从三十多名蹦到第十一名,堪称八班至今进步最快的牛人。说起来,她的奋起跟我还有不少关系,后面我会详细解说。另一个暴发户是高鼎军,夺得第八的好成绩,兴盛一时。
                  在第六次夺魁战,王小雨,这位关键人物也勉强踩上了前十的门槛。再过一个学期,她也会一手掀起滔天风雨。
                  随后,苏悟以两分之差压过我,在第七次夺魁战中成功脱颖而出,总算也在四大BOSS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潜力,许多有心人都看在眼里。第九次夺魁战结束后,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李振鹏就不无担忧地预言道,未来苏悟一定会成长为和他一样的大高手,很有可能会威胁到他四大BOSS之首的地位。我当时也表示赞成。但是,人家要成长是人家的事。人家要是能成长起来,你担忧没有用。人家要是不能成长起来,你也不用担忧了。培养起自己强大的实力,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惟一的维持自己地位的途径。
                  第七次夺魁战的新秀也不少,除了苏悟以外,还有秦三,李明洋等人都是在这一战杀出重围的。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前十中的骨干分子。在此以后,前十的名单就基本上不大进新角色了。
                  另外,我在这里插一句,虽然因为视角的关系,我偏向于描写巅峰高手的对抗,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七八名不算什么。前面也说过,我们学校位列两大地狱之一,能顽强地忍耐势利,打击和压力冲击前十的都很可敬。即使在知识的掌握上不算绝世高手,但心态上一定是过关的。
                  6.先机(本章终节)
                  第八次夺魁战,初一的最后一战,是天下大势的一个转折点。
                  李振鹏第三次夺魁,四大BOSS人物的地位终于全部奠定,初一下学期三件大事暂时告一段落。照理说这不算什么,可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一信息后面还有下半句:“超过第二十一分。”
                  这就很可怕了,四大BOSS为了一个魁首之位争了整整一年,大家半斤八两,总是一分两分定胜负,不存在秒杀和被秒杀的关系。可是这个时候忽然出现十位数,这说明什么?说明李振鹏的实力比其余三大BOSS高过太多太多,已经占得了先机。
                  帝国的曙光,即将来临。


                  128楼2013-02-01 17:28
                  回复
                    今天小暴发啦,呵呵!


                    129楼2013-02-01 17:29
                    回复
                      剧透一下,明天就要更新第一卷的倒数第二章了,这章不再是龙争虎斗,陈述的是我的文学之旅,或许有些朋友会感兴趣。哈哈,不说了。


                      130楼2013-02-01 17:31
                      回复

                        第八章 晒晒代表作
                        1. 博闻强记
                        说起某个名人的传记,最开始肯定是描述他的天赋。如果这个名人是政治家,一定会描写他自幼早慧,没识字就抱着比自己还大的报纸看;如果他是音乐家,一定会说他从小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出生时哭的声音都像欢乐颂;如果他是武学奇才,一定是天生三花聚顶,比谁都抗揍,等等。
                        如果他是文学家呢?
                        无数传记几乎都指向一个天赋:博闻强记。
                        什么叫博闻强记呢?复杂地说,这是强大记忆力升华的一个体现。简单地说,就俩字:能记。
                        过目不忘,看过的书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只需一遍就可以背下来,隔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即使是不大注意的内容,譬如一个字的写法,虽然事后不能立刻回忆起来,但只要书柜就在眼前,就能够轻易地找到那本书,那一页,那一行,那一个字。有了这本事,对于读过的书籍,就相当于拥有一个首字母索引。
                        这是一种天赋,但也不是少数特殊人的专长。后天的训练,例如学习速读速记的法门,都可以让一个记忆力一般的人拥有这样的能力,但究竟没有天生具备来得快。当然,具备这一天赋的人,经过后天锻炼会使这一功能更强更实用。钱钟书先生就是把博闻强记练到极致的人之一。他谈到德国文豪,可以用德语背诵他的著作,谈到英国文学家就用英语,据说一字不差,虽然这些书他只读了一遍。这样可怕的记忆力对文学进步的促进作用,可以想象。
                        虽然我的博闻强记比较粗糙,但总算是有,这将是我文学飞速成长的前提。
                        2. 就从这里起步
                        有了天赋,就该奠定基础了。
                        写作的第一步,是什么?不要告诉我是拿起笔,如果没有可以写的东西,拿起笔又有何用?写什么?如果你正为这个问题发愁,说明你连文学的大门都没摸进。
                        在我看来,通向文学小成的漫漫长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段的前面,都有一扇门阻隔,只有达到门上的要求,才可以打开它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的大门上有四个大字:“博览群书”,要求是:“识字千把,对文学有一定兴趣”。
                        没错,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读书!刚刚走近文学的人,心灵一片空白,资历基本没有,只有进的气,哪有出的气?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借助别人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其糟粕,得其精华。这一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有所沉积,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于是又人说了:“这也太简单了吧,是个人就能做到啊。”其实文学本来就是很大众的一种艺术,没有太多限制。再说,也有个先来后到吧,我敲开这扇门的时候,三岁。
                        这可真该感谢我的父母啊!三岁时,我识字两千,基本上把常用字都囊括了,读个书一般不成问题了。而这些字,如果按语文新课标的标准来计算的话,得到五年级,十三岁才能识全(幼儿园的教育也计算在内),而我三岁就达到了。提前的这十年,能干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啊!
                        一切,就从这里开始。


                        131楼2013-02-03 13:50
                        回复
                          不好意思啊,这几天我的电脑出了点毛病,或许得等到很久往后才能继续更新了。实在是抱歉。


                          132楼2013-02-07 10:09
                          回复
                            久违了的更新!

                            3.前进!前进!
                            既然够格了,那就往前闯吧!
                            刚刚认识文学这个庞然大物的我,什么也不懂,只是凭着一股子最纯粹的热情和惊人的记忆力,吃掉一本又一本的大部头。从最早的科普读物开始,席卷古今中外。我读书不分类,也不偏爱什么,名著啃了很多,网文也吞了不少,凡是能提起一星半点兴趣翻翻的,都能看下去(一星半点兴趣都没有的书也是有的),都能记得牢。最激进的时候,我把书都堆在床头边,堆成厚厚的两摞。小学,又有多少作业压迫呢?我每天晚上从六点一直读到十二点,然后躺下,借妈妈的手机定上闹钟,第二天凌晨四点准时爬起,又是三个小时的“乐读”,每天竟有九个小时离不开书!
                            说到这里有个题外话:读书,还是在上初中以前比较好。上了初中,学业负担极重,又能腾出多少时间和精力读书呢?别拿苏轼他爸的例子反驳我,古代和现在不一样,宋朝的工时可没那么长啊。
                            读书之暇,我也尝试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虽然总是写得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很高兴。直到有一天,我已经触摸到了第二扇文学之门。
                            这扇门上也有四个大字:“提炼生活”。要求是:“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是的,我的头脑在经历了上百本书的洗礼后,已经初步具备了“思考”这一基本功能。当时,我写了一篇名为《菊》的状物作文。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四百字后,看了看,似乎觉得缺了些什么,于是别出心裁地添上了一句:“它们所有的手指都指向一个方向,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缺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生活。如果没有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注意,必须是自己的),便不存在什么文章。写文章如建造房屋,文字是砖瓦,生活是居民。建造出来的房子再漂亮,如果没有居民,也不是被人所认可的“家”,只是一间房子而已。
                            世上使用文字的人千千万万,我认为,如果不能达到这最基本的一个要求,他们根本就不配使用这普通而又神圣的方块字!
                            不知不觉,观察,热爱以及思考,我已经全部具备。
                            我推开了那扇门。那年,我九岁,小学二年级。
                            第二年,我上了三年级,这才真正在课堂上接触到文学这种东西。在新的征程上,磨炼文笔就成了首要的任务。相比起读书,文笔的训练反而轻松了许多,因为再也没有攒钱买书这样的事情烦我了。
                            那时候,我可真是一日千里。
                            好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遇到问题。
                            真的是这样吗?
                            那倒未必。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3楼2013-02-15 19:22
                            回复
                              2025-11-10 05:11: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bu hao yi si , wo de shu ru fa you huai le ,zhe ge jia qi bu neng geng xin le .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4楼2013-02-17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