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限购政策不理解,不认同,或有抵触情绪,而事实上,如果没有严厉的限购政策,那么一旦房地产系统风险集中爆发,无论购房者还是开发商,几年内都有因而遭受巨大损失乃至跳楼的风险,因此短期限购保护了绝大部分人的根本利益。 限购拯救了房地产业与购房者 房地产业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风险与日俱增,房地产泡沫迟早会终结,是瞬间爆发还是逐步企稳不仅关系经济能否平稳发展,更影响着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近两年来严厉的限购政策,房价继续快速上涨,那么房地产系统性风险会在两三年内集中爆发,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楼市出现硬着陆,从各国类似的经历看,房价平均回落幅度都超过50%,那么房价至少会回落2009年初的水平,到时将会哀鸿遍野,1993年三亚与北海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烂尾楼十年后才开始逐步消化。如果没有限购,那些在高价位抢购住房的购房者将面临着交房时房价市值只是买房时一半的风险,那时砸售楼处的情形将不再是偶然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对购房者还是开发商而言,限购都无疑是一种保护性措施。 当然一些人认为限购抑制了需求,扰乱了市场秩序,其实那是假象,限购确实抑制了部分购买力,而其中相当部分是投资需求,并非自住需求。近些年楼市焦虑症普遍存在,准购房者的心态已趋于非理智,很容易饮鸩止渴,这也是楼市出现短暂虚假繁荣的根源所在。限购让准购房者有了更多思考时间,对于购房者回归平常心态、扭转楼市的虚假繁荣的状态起到重要作用。 优先满足居民基本需求 限购并非中国特色 若不采取强制手段降低住房投资功能,并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房价短期内快速上涨的局面难以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限购确实是无奈之举,而作为行政手段,即便缺乏足够依据,但从效果来看确实无可厚非。事实上,限购并非中国特色,很多国家都出现过与我国类似的发展过程,因而采取了同样严厉的限购政策。如当年韩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住房严重短缺,房价快速上涨,于是韩国政府推行“一户一宅”的购房政策,一个家庭只允许购买一套住房,这样优先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 以房产税等长期制度取代限购是大势所趋 如果一个人发烧超过39度,那么打退烧药,采取紧张措施缓解病情无疑是优先选择,限购的初衷也与此相似,而要想彻底治好病,则还要标本兼治才行。在过去十年间,德国等一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房价与房租却没有太大变化,这明显不符合我们所认知的常识,而这正是由其住房制度作用的结果。我国的房地产业要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短期的应急调控措施,更需要类似的长期制度保障。 如今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正日益明朗,以经济与管理的手段取代行政手段,从短期行政行为变成长期制度安排是大势所趋,而增加住房持有环节税负,全面开征房产税,完善所得税等将成为未来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方式。虽然限购对楼市调控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但却是针对时势的权宜之计,会因时而变,而取消也会有一个过程,会逐步放松。 预计未来两到三年,随着我**障房和商品房体系并驾齐驱格局日渐形成,房产税等长期制度得以施行,楼市与民众的心理预期回归平稳状态,届时包括限购在内的各项限制性政策会逐步退出。当然北京、上海等人口与资源压力较大的城市,也不排除部分限购措施会延续下去的可能性。 虽然采取限购等强制手段控制需求影响了部分自住型购房人群,但对促进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及住房回归民生本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保护购房者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当然为了缓解楼市冻结的状态,今年有必要对首套自住型住房等适当作出针对性的调整,而从中长期来看,结构调整与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