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炳剑
董桥先生在新近出版的两本小品文集《记得》和《青玉案》的总序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小时候家里人带他去一家破庙探望一位江浙老和尚,都说老和尚相术高明,随便批两句吓得倒一众信徒。那天老和尚摸着董先生的头说:“十七岁出外漂泊,二十三岁与字与书结缘,一生不渝,旁的枝枝叶叶尽是造化,不必多说!”此后先生的人生真是应了这份“缘”,十七岁漂洋到台湾读书,二十三岁在新加坡淘到一函线装《梦溪笔谈》,从此与字与书结缘,写专栏,编杂志,搞收藏,如今猎书猎字猎句猎了大半辈子,却仍在偶然猎得几本老书几幅字画时老泪纵横,确是一种境界了。
董桥先生在新近出版的两本小品文集《记得》和《青玉案》的总序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小时候家里人带他去一家破庙探望一位江浙老和尚,都说老和尚相术高明,随便批两句吓得倒一众信徒。那天老和尚摸着董先生的头说:“十七岁出外漂泊,二十三岁与字与书结缘,一生不渝,旁的枝枝叶叶尽是造化,不必多说!”此后先生的人生真是应了这份“缘”,十七岁漂洋到台湾读书,二十三岁在新加坡淘到一函线装《梦溪笔谈》,从此与字与书结缘,写专栏,编杂志,搞收藏,如今猎书猎字猎句猎了大半辈子,却仍在偶然猎得几本老书几幅字画时老泪纵横,确是一种境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