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985贴子:10,086,107

回复:红楼补天------通篇解读红楼梦真事隐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四,借冷子兴演说,隐含弘历这被“冷落”的皇子兴旺而当上了皇帝。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一“演说”,按作书隐笔来讲,隐含两个意思。一是映射弘皙族人回归“原籍”后的状况。因“贾家后事”早就安排好了,弘皙族人回乡在当地当然是大户人家。二是隐述乾隆即位后朝廷政局。有乾隆这等“顽”皇帝,拿着祖宗留下的江山当球踢,不败家才怪了呢?据说乾隆选的继位人嘉庆也非皇子中的娇娇者,道光以后就更“马尾栓豆腐――没法儿提了”。


104楼2011-12-13 18:31
回复


    105楼2011-12-13 19:54
    回复
      2025-11-14 05:33: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08楼2011-12-14 11:03
      回复


        110楼2011-12-14 17:11
        回复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雍正齐妃李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弘时),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贾兰),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谁第二胎生小姐?因作者幻笔写“演说”,万不可还以为是那王夫人所生了),生在大年初一(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大年初一就是娘娘命。可知是指老祖宗曹太妃当年做了康熙皇后),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真高产!若不是“演说”,谁信这话?),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作者自称奇是自占地步,虽如此这荒唐事也该有背面隐含:
          正因先有那生在大年初一的小姐当上后宫之主,才会有衔玉而诞的曹寅嫡孙女出生后被康熙指婚)。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圣旨当然有字了),取名叫作宝玉(曹寅嫡孙女)。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当然新奇了。因为后面便将另一个宝玉“夹带”其中,正邪两赋,阴阳一身,既便是知道写的是曹寅嫡孙女或皇子弘时的替身,看官都难辨真身是谁!)


          111楼2011-12-14 19:05
          回复


            112楼2011-12-15 08:49
            回复

              如此一番解读,还请看官不要将书看死。演说也好,荒唐也罢,关键要看作者著书目的。有贾雨村一番“天地生人”的议论,正是替著书人弘皙讲出书中人物幻生出来的宗旨:正邪两赋,一人多身,多人一身。这就难怪“《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了。因此,解读书中人物,不仅宝玉映射多人,任何一个人物都可被作者用来随意替代某个生活原型。比如雍正帝,书中用来映射的替身不仅有贾敬、贾赦、贾政、宝玉等,还有那一身土气的“庄稼人”刘姥姥(被刺时的替身),而刘姥姥作为演员来讲,她的原型又是曹寅妻李氏。
              因此,不要觉得某一人物有对不上号儿的地方,就拿来否定对他的定位。先理解了“太极图”,才会看这“tui背图”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换。作者博学宏览,一定通晓《易经》之精髓。
              演说至“他家几个好姊妹都是少有的”处,“现有三个”――迎、探、惜三春,原型应该是清史记载的胤礽、胤祥、胤礼女儿。“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一处读书。”再一个就是重笔写的“甄家女儿”,演说的更加模糊难辨。因为她是主人公――曹寅嫡孙女,才有“只看这少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一说。
              及至演说贾琏、凤姐如何如何:“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可知书中人物一时半刻谁也说不清楚。咱就没必要再较真儿了!


              113楼2011-12-15 10:47
              回复


                114楼2011-12-15 15:52
                回复
                  2025-11-14 05:27: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所谓金陵城起复贾雨村,绝非依前面贾雨村归乡而来。全书情节虽大至有序,却也在两个“末世”上移来幻去。况真故事被大卸八块,又放入时空遂道,表面上的上下连接只是作者用来遮饰的。贾雨村被复用,表达了弘皙两次进入雍政朝为官:一是雍正继位初期请弘皙入朝为官,封为多罗郡王。为何用“请”呢?因为雍正抢夺了人家的皇位,你既不是正统继位,也没有接受治国的培养锻炼,要治理好国家当然要请“贤才”来协理了。这一点在“欺幼主”处有“宝钗小惠全大体”,说明弘皙并没有因皇位被抢而站在反对派一边,而是协助雍正来治理混乱局面。二是弘皙进入雍正朝首创军政中心军机处。军机处创建于雍正七年,当时怡亲王胤祥尚在,军机处章程等机制应该是弘皙拟定的(见“偶结海棠社”),到雍正八年胤祥病故,弘皙应该是首辅军机大臣(雨村补缺应天府)。


                  115楼2011-12-16 08:52
                  回复


                    116楼2011-12-17 15:07
                    回复
                      著书人弘皙为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采取了许多出人意料的笔法。其中之一便是用多个替身来隐含叙述一生经历。在这一回中的雨村与黛玉,应该都属补记弘皙履历的替身人物。虽然写在同一篇章之中,但这正是著书人“一击两鸣”的具体表现。因著书人打破时空概念,只叙事而不明确记述年代,解读时万不可强拉硬拽在一起。其中:雨村以“宗侄儿”身份就任“应天府”,便是弘皙入值军机处为首辅军机大臣。黛玉进府则隐含弘皙多次进府:先有一废太子时十五岁的弘皙进入“宫中养育”,后有二废太子后过继到雍亲王府,还有雍正继位后弘皙入朝为官。
                      正所谓“恩逾常格”。清史记载康熙特别喜爱这位皇嫡孙,临终遗言“朕所钟爱”。只不过这些康熙钟爱弘皙的历史,多被篡改为钟爱弘历了。
                      


                      117楼2011-12-17 22:15
                      回复


                        118楼2011-12-18 09:14
                        回复

                          细谙黛玉进府有两进两出,作者就在这幻笔中讲述不同时期的弘皙进入“荣国府”:
                          一是特写“敕造宁国府”。前面解说了那么多,都将宁荣指向皇宫,为何又是“敕造”呢?这不是自己把所有定论都推翻了吗?别忙定论,这需要看官纵观全书后再下断言。要知道作者有“时空遂道”这一法宝,真故事的发生地是在时刻变化的。前面不是有弘皙替身贾雨村合族归乡吗?怎样来的呢?“弃舟登岸”,“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才是弘皙归乡之情。这里所见宁荣二府,其实是“四大家族”在所谓原籍的“房分”――前清特有“旗人圈地”形成的皇粮庄。乐亭城西门外原有滦河故道可航运,城内有京东第一皇粮庄――庙上崔家。崔家在城内东西大街上有五处庄园,没处门前都有一对石狮,旧称“十狮营”。这“皇粮庄”才是真正的“敕造”之府。当然,按“一声也而两歌”来看,此笔亦属“夹叙”,真正的“收养林黛玉”,在后面所见人物时才表现出来。


                          119楼2011-12-18 13:52
                          回复


                            120楼2011-12-18 17:36
                            回复
                              2025-11-14 05:21: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是皇宫史氏太君处。“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作者特对应前面的“演说”称这史太君是贾赦、贾政之母。此有批注:“书中人目太繁,故当明注一笔,使观者省眼。”正所谓“贾母何其多也”。这个史太君才是前文所说尚在的“老夫人”,才是宫中“老祖宗”,也就是史湘云真身曹雪芹的姑祖母――康熙皇后曹氏。
                              弘皙怎称康熙皇后曹氏为“外祖母”呢?这就涉及被泯灭家史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弘皙生母太子妃曹氏(清史记为石氏太子妃)。今解真情,曹寅胞妹嫁康熙为贵妃,后成为康熙后宫之主――史氏太君;曹寅有两个女儿,史载康熙将曹寅一个女儿指婚给平郡王为王妃,另一个呢?其实这不见记载的更高贵,她便是胤礽的太子妃,并为胤礽生下嫡子弘皙。如此论辈份弘皙应称生母的姑姑为“姑姥”,也就是“姑外祖母”。按“隐记”、“补记”来讲,作者去掉那“姑”字直称“外祖母”也在情理之中。
                              


                              121楼2011-12-18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