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突然醒过来——也许是因为起夜(你懂的),也许是那只嗡嗡着盘旋不去的蚊子(你妹啊抗寒品种啊),也许是梦中盘算着的今天的行程计划,也许仅仅是老夫那颗向往青春隐隐作痛的心。。。。。。
总之当我捋清了今天还要上班不放假,那家有我所有爱吃品种的小吃店不存在(所以准备打包的三合泥也没有啦
),起个夜(你懂的)顺便插上电动蚊香,思潮起伏去摸手机想搞清楚现在几点了的时候——忽地明白过来,刚才做了多了不起的一件事——
在各种纠结中打转的我还有闲心去品味心灵的状态,得出了一个清晰无比的结论:心,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一切都是“凭依”而来。
假定这个心灵特质是真实不虚的,可以推演很多。比如,信仰之存在。从最初的原始崇拜到各种神,人为何宁愿信仰“异物”也不愿信仰“自己”呢?因为信仰都是宏大、壮大、远大,人心易于“凭依”,从这种“凭依”中又反过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如果是信仰“自己”,这个“自己”都是“凭依”而来,如何自证呢!原始崇拜干不过“神灵”,是因
为它不具有“人格”,离人更远。喊“上帝死了”的尼采为何被称作思想家呢,因为在社会形态急遽变化的当时,他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阿道夫就是被忽悠的孩子之一啊)。
心,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让我想到,“非想非非想”可能是可以印证的说法。而佛教自释迦牟尼至今,不知出现了多少宗多少流派,在我看来,原因之一是释迦牟尼流传下来的学说,就像是一份实验报告,只给出了实验结果,没有给出实验过程,他毕业了(成佛吖),后来的孩纸要重复这个(成佛),只有对着实验结果各种推,有人说“戒”,有人说“经”,有人说“悟”。。。。。。拿着实验报告看两遍说:“我懂了!”那纯属扯蛋,你必须要实证出来啊。
以前看禅宗轶事各种疯,总有点觉得你装吧,不至于啊,现在一想,假定释迦牟尼的学说是真实不虚的,也是可以反复证明的,那么心灵的觉悟者(10%~100%乃至于120%),有何种“外相”都不惊人,据记载某僧一生大悟小悟数十次也不是吹的,说明他的确是在走实证这条路上——书上写的是别人的,体悟出来的才是自己的嘛。
总之当我捋清了今天还要上班不放假,那家有我所有爱吃品种的小吃店不存在(所以准备打包的三合泥也没有啦

在各种纠结中打转的我还有闲心去品味心灵的状态,得出了一个清晰无比的结论:心,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一切都是“凭依”而来。
假定这个心灵特质是真实不虚的,可以推演很多。比如,信仰之存在。从最初的原始崇拜到各种神,人为何宁愿信仰“异物”也不愿信仰“自己”呢?因为信仰都是宏大、壮大、远大,人心易于“凭依”,从这种“凭依”中又反过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如果是信仰“自己”,这个“自己”都是“凭依”而来,如何自证呢!原始崇拜干不过“神灵”,是因
为它不具有“人格”,离人更远。喊“上帝死了”的尼采为何被称作思想家呢,因为在社会形态急遽变化的当时,他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阿道夫就是被忽悠的孩子之一啊)。
心,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让我想到,“非想非非想”可能是可以印证的说法。而佛教自释迦牟尼至今,不知出现了多少宗多少流派,在我看来,原因之一是释迦牟尼流传下来的学说,就像是一份实验报告,只给出了实验结果,没有给出实验过程,他毕业了(成佛吖),后来的孩纸要重复这个(成佛),只有对着实验结果各种推,有人说“戒”,有人说“经”,有人说“悟”。。。。。。拿着实验报告看两遍说:“我懂了!”那纯属扯蛋,你必须要实证出来啊。
以前看禅宗轶事各种疯,总有点觉得你装吧,不至于啊,现在一想,假定释迦牟尼的学说是真实不虚的,也是可以反复证明的,那么心灵的觉悟者(10%~100%乃至于120%),有何种“外相”都不惊人,据记载某僧一生大悟小悟数十次也不是吹的,说明他的确是在走实证这条路上——书上写的是别人的,体悟出来的才是自己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