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吧 关注:25,582贴子:963,478
  • 6回复贴,共1

节烈的荒唐标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男权社会中,“节”乃是男子手中最利之利剑,也是女子嘴里极毒之毒药。男子可以三妻六妾,女子却必须三从四德。男子不满配偶,是一纸休书,女子不满丈夫,却是永夜难消泪不尽。而节烈也是《型》书作者所鼓吹高唱的一支歌。第十回《烈妇忍死殉夫,贤媪割爱成女》。故事开编云:妇人称贤哲的有数种,若在处变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节妇,一种是烈妇。节妇如何?“历青年皓首不变,如金石之坚。”烈妇如何?“当夫之亡,便不欲独生,慷慨捐躯,不受遇抑,如火焰之烈。”当烈妇陈雉子得知自己丈夫弱症不起时,“便将自己箱笼内首饰典买,买了两株杉木,分付匠人合了一副双 ,一副三 的棺木。”连匠人问先赶那一副时,烈妇竟道:“都是要的。”“丈夫善世死后,便多次寻死,最后终于“自己却寻了一条绳,向床后无人处自缢死了。”于是评书人陆云龙云:“妇人最恨勇于妒而怯于守,勇于制夫而怯于殉夫。奇哉烈妇!一死鸿毛,不笄而冠欤!“为之欢呼雀跃,如《儒林外史》中老父闻女殉节后,大笑曰:“死地好,死地好”一样。


1楼2011-11-08 08:47回复
    第十六回《内江县三节妇守贞,成都郡两孤儿连捷》。萧仲升腾妾陈氏,于夫死,腾妻阴氏死后坚不二嫁,萧季绎露妻吴氏,妾李氏夫死。守节在家“每日晚必竟纱纱识麻,监督儿子读书至二三更。”“至于两人出外附学束修,朋友交际,会文供给,这班寡妇都一力酬应。”辛苦养育腾子世建,霞子世延。终于,“两个都小小儿进了学。”作为“存天理、灭人欲”教育下的结果,三寡妇青灯古佛般生活的交换和奖赏是男权社会让世建做了知县,世延做了御史后的“都得官浩封赠父母。生的拜命,死的焚黄。”还有“李南洲少为他作《双节传》”,“杨升庵太史又为立传。”


    2楼2011-11-08 08:48
    回复
      2025-11-16 07:30: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十一回《毁新诗少年矢志,诉旧恨**还乡》。为了衬托陆仲含容土子的“少年老成,志向远大”,不寻花问抑,把芳卿作为“**”以为比。先是陆含至谢家处馆,芳卿“见他来丰神秀爽,言语温雅,”便动芳心,先调丝弄竹,又纳诗于鞋,又于书房路上门洞边“牵仲含之衣”,追求自由爱情之心若此,又谁说不下崔莺莺呢?但作者却教陆仲含作色道: “节义二字不可亏.若使今日女郎失身,便是失节;我今日与为既苟合,使是不义。”之类的假惺惺的话来。芳卿追求爱情,被斥为“淫”,然而大比之年揭晓之夕,对“同年也有在新院耍,也有旧院耍,也有挟了妓女在桃叶渡燕子矶游船的”作者却不斥一词,视为当然。这不是双重标准吗?这就是男权社会的当然逻辑。


      5楼2011-11-08 08:50
      回复
        鲁迅先生说:“社会的公意,向来以为贞淫与否,全在女性。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倘若乙女允了,便是失节;甲男也无恶名,可是世风被乙女败坏了!”是非常尖锐和准确的。


        6楼2011-11-08 08:53
        回复



          39楼2011-11-25 08:08
          回复



            40楼2011-11-25 08:08
            回复



              41楼2011-12-07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