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吧 关注:3,366贴子:22,246
  • 7回复贴,共1

第164章 康有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给度娘


1楼2011-11-01 15:01回复
    怎么发不上去啊


    4楼2011-11-01 15:02
    回复
      2025-11-19 14:04: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888年开春,3月。
      在墉园的大书房里,胡楚元完成了人生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总帐清算。
      他的事业之大,以至于要用左、中、右三个总帐房,三名总帐、二十多名主帐、一百多名帮帐才能完成每个月的核算。
      就在这一年,这一个月,他算出自己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47.93亿清圆。
      但是,不用太在意这个数字,这一切都不过是纸钞时代和中国租界经济超速发展的产物,仅仅是上海租界地产业就为胡楚元制造了14.7亿清圆的身价,上海股市则为胡楚元贡献了12.58亿清圆的身价,而天津租界和海防租界地产贡献的规模也不低。
      货币供应的充足使得大量资金涌入市场,资本是逐利的,自然会向流动性最高的租界涌去,也由此使得租界的地产和股票经济发生了剧烈的膨胀。
      上海租界和天津租界的规模都已经超过两万亩的大关,前者的平均地价恢复到了10万清圆亩的大关,而后者则史无前例的闯入3万清圆亩的大关。
      纸钞,纸钞。
      一切的根源都在纸钞上。
      中信银行是万恶之源。
      另一种罪恶是资本的过度集中,在上海、天津地产的暴涨过程中,不仅制造了胡楚元这个超级富豪,也诞生了多位亿万富翁,仅次于胡楚元的就是徐润和严信厚。
      随着上海股市的出现,大量的民族工业开始入市,也随之诞生了一大批的千万富翁。
      滚动在股市和地产中的资本,除了银行的贷款、洋行的拆借、民间的钱庄、乡绅的积蓄外,还有大量的官僚资本,甚至是官员的钱财。
      肃亲王、礼亲王、醇亲王、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等,他们的钱都是通过胡楚元中信证券公司进入股市,通过中信融资公司进入地产业,哪一个不是赚到手软腿抽筋。
      用肃亲王隆勤的话说,自从咱大清国出了个胡楚元,赚钱真他娘的容易啊。
      1885年3月5日,光绪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惊蛰,忌远游。


      6楼2011-11-01 15:02
      回复
        胡楚元在自己的大书房里继续盘算着帐务上的变化,经过这两年的资本操作,他已经将大部分的财富都掩藏起来,并将江南农业合作社从江南商行中剥离出来,目的就是脱离官股的审计,隐蔽帐务,重组为新的中国农业信用合作社,简称中信社,用于控股江南农业合作社和其他各省的农业合作社。
        随着联营制的逐步翻滚,江南农业合作社每年要报出来的帐务是非常恐怖的,这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钱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联营土地的多少,这才是清政府最为忌惮的地方。
        说到持有土地的问题,中信社还不算过分,裕丰等七家秘密存在的粮社才是大麻烦。
        默默的翻看着裕丰社的帐目,胡楚元心中也是挺感叹的,他想,该是将裕丰社告一段落的时候……他想将裕丰社持有的大量土地转卖掉,换取真金白银。
        这些田加起来几乎相当于一个后来的上海市,现在转手卖出去,差不多就能换回几十亿清圆。
        他想,关键是能换回来什么?
        一堆中信清铢?
        他倒是想换白银,问题是中国有这么多的白银给他换吗?
        可是,不卖掉又有什么办法呢?
        正在为着这个问题而烦恼的时候,大书房的门被人推开,陈善元走了进来,道:“大人……!”
        不等他说完,胡楚元就忍不住问道:“是不是柳成祥和胡大宗已经到了?”
        陈善元摇着头,道:“那倒不是,那个广东的康有为先生又来求见,这都已经是第三次了,还从徐润先生那里拿一封拜帖过来呢!”
        胡楚元皱着眉头,他不喜欢康有为,总觉得这个人有病,所以才连续两次拒绝康有为的求见。
        眼下倒是麻烦了,总不能连徐润的面子都不给吧?
        他感叹一声,道:“让他进来吧,告诉他,我只有十分钟的空闲……后面还有什么安排?”
        陈善元看了一下手中的行程簿,道:“再过半个小时,巴特菲尔德爵士及詹姆士-凯瑟克爵士会来和您洽谈两大英资洋行的本年预算。”
        吗的。


        7楼2011-11-01 15:03
        回复
          见他不说话,康有为续道:“大人,康某前番送来的拙著,不知道大人过目了吗?”
          胡楚元噢了一声,道:“最近公务繁忙,私务更繁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再过半个小时,我还有两位刚从英国过来的朋友要找我谈事情,这样吧,你有什么事就请快点说,咱们有话直说,有什么事就办什么事!”
          “好,大人爽快!
          康有为痛快的一击掌,随即环顾左右,想要找个椅子坐下来谈。
          胡楚元就站起身,和康有为道:“我们去旁边谈吧。”
          在大书房的右侧有专门的会客布置,胡楚元在自己的沙发里坐下来,陈善元则安排人重新斟茶。
          等康有为也坐了下来,胡楚元才和他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呢?”
          康有为从袖口里取出一封手书,道:“大人,这是康某最近几日所写的千言救国书,还请大人过目。”
          吗的,书生就这点最麻烦,动不动就是千言万语。
          一听说是“千言”,胡楚元的头就大了。
          他将手书拿过来,粗略的浏览一遍。
          然后,他沉默了。
          他只能说……屁,狗屁。
          可他却笑了。
          康有为见他笑,忍不住问道:“大人,您意下如何?”
          胡楚元还是笑着,道:“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旧事……时间过的好快,一晃就是十年前的旧事了,那一年,家父辞世,左老中堂到我家中替家父主持丧事。有一天晚上,老中堂问我对国家大事有什么看法,我那时才十八岁,年轻气盛,说了非常多的话,老中堂后来只说了一句话,简而言之,知易行难。”
          康有为倒是精明人,他道:“莫非,大人也是要这么和我说……?”
          胡楚元点了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但我现在回想过去的十年,在老中堂的支持下,我总算也是办了很多事。所以说,知易行难是不假,明知难于登天却偏要登天,纵然登不上去,也至少能登上华山。”
          康有为大喜过望,赞道:“大人所言甚是啊,康某立志救国,想借公报之力,广为宣扬救国论。大人财力丰厚,又在朝廷拥有令人惊羡的人脉,若是大人愿意资助康某,康某就想在上海办一份救国报刊,名字就叫《强国公报》。”
          胡楚元道:“这个事容易,你去找徐润,他不正在上海吗?他的财力不比我少,又很欣赏你,应该是会鼎力支持你的。我毕竟是朝廷的大吏,有些事是不方便做的,你觉得怎么样?”
          “这……!”
          康有为不免有些犹豫,徐润当然好,可哪里能和胡楚元的名声相提并论呢。
          他满打满算是要将胡楚元拉下水,在《强国公报》上挂着胡楚元的名字,到时候,人人都知道胡楚元欣赏他,支持他,那他岂不是立刻就能踏上云颠?
          胡楚元挺热情的笑道:“你不用担心,我现在就徐老板打个电话,他在上海和天津也有不少人脉,广东商人还是很有实力,你有了他们的支持,在中国就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
          一听这话,康有为忍不住的笑出声,道:“那好,那就都要麻烦大人关照一声了。”
          胡楚元哼哼的笑着。


          10楼2011-11-01 15:04
          回复
            当他是小孩啊,也不看看他这么些年都在和谁过招?
            胡楚元这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之不容易了,其中的艰险只有他自己知道,到了今天,“老谋深算”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了。
            他是不喜欢康有为,也看不上康有为,可不代表康有为就不能为他所利用。
            康有为唧唧哇哇的一鬼喊,给朝廷造成更大的威胁,他不就安全了吗?
            清朝廷为什么能容忍胡楚元,关键就是胡楚元不搞任何的新政和改革,只是在经济上进行微调,调的清政府岁入数亿清圆,财政收益是越涨越高,调的文武大臣个个赚到手软腿软。
            康有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胡楚元立刻就给徐润拨了一通电话,将这个事情敲定,让徐润和广东商人出面支持康有为。
            以胡楚元今天在中国经济界和政治界的地位,他一开口,那就不是个小事了。
            尤其对广东商人来说,胡楚元就是他们的老板的老板,他们的老板是洋行,洋行的老板不就是胡楚元吗?
            上海滩的十大洋行摆开来,其中七家是胡楚元的,所谓的四大洋行,个个都是胡楚元的。
            上海滩的三大外资银行,花旗、汇丰、汇理,都是胡楚元控制着主要的股份。
            只要胡楚元开口说“康有为这个小伙子还是不错的”,广东商人和买办们就能将康有为捧的和天似的。
            将电话打完,伍淑珍就笑盈盈的走了进来,看到康有为才有些诧异的问胡楚元:“你这段时间不是休息吗,怎么也在会客了……我这有事要和你商量呢!”
            胡楚元嗯了声,心里高兴的很,立刻就和康有为假惺惺的说声抱歉,随即就让陈善元送康有为出去。
            关上门,等陈善元再回来,胡楚元就和他吩咐道:“以后不用再让他来了,但也不说出来。”
            陈善元微微点头,重新离开大书房。
            伍淑珍就颇有兴趣的问胡楚元:“什么人啊,你这么讨厌,都把我给用上了?


            11楼2011-11-01 15:04
            回复
              胡楚元笑了一声,将康有为留下的《千言救国论》给了伍淑珍,让她自己看。
              伍淑珍毕竟是伍淑珍,看完之后也是一阵轻笑,道:“就和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说的和真的一样,可哪样都没有实际的意义……虽然没有和他当面谈几句,但我觉得这个人还挺自负的,好像天下就他一个人明白事理,其他人都远不如他。”
              胡楚元感叹一声,不打算再谈康有问的问题。
              伍淑珍则笑盈盈的坐在他身边,道:“今个正好有空,我们就说说你纳妾的事吧,你也不能总这么避而不谈啊,大太太和四爷都急的上火了。”
              胡楚元挺尴尬的笑着,道:“咱们还年轻,急什么啊,大太太和四爷那里,我会想办法的。”
              伍淑珍莞尔含笑,却道:“别只顾着我了,入乡随俗吧,我替你物色好人选了,就丽美吧。她喜欢你,你也喜欢她,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我给她介绍了两个挺不错的人,她都给拒绝了,想想她以后就在你身边做一辈子的老姑娘,老帐务,我这心里也不好说,不管怎么说,她都叫我一声姐姐呢。”
              胡楚元一时不语。
              想到这个事,他也挺难过的。
              自从跟了他,伍淑珍没有少受罪,前两年更是天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他心里清楚,所以也就不想再有第二个妻子。
              偏偏,伍淑珍自从生了长女胡嘉丽后,一直没有再怀孕的迹象,胡家上上下下都急成了一团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胡楚元掌着这么大的家业,万一膝下无子……那还怎么得了。
              胡楚元并不是很在乎,他已经想过了,即便自己真的没有亲生子,也可以从老二和老三家过继一个,实在不行,他就招上门女婿咯!
              女儿和儿子还不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小**咯!!!!
              可惜大夫人和四爷胡月乔不同意啊。
              胡楚元是不在乎,可一想到潘丽美的归宿时,他也挺难过的。
              他喜欢潘丽美,这个事情瞒不过伍淑珍,可他和潘丽美虽然经常在一起,但绝对是清清白白的,这一点,伍淑珍心中更清楚。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行,这个事情就按你说的办吧……可你得问问,搁了这些年,她还同意不?”
              伍淑珍却笑了,揶揄道:“她怎么想的,你自个儿不清楚吗?”
              胡楚元倒没有什么可得意的,只是默默的笑着。
              时代不一样,有时候,他确实不能裂解别人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


              12楼2011-11-01 15:04
              回复
                发了我半个小时,日啊……!!!!!!!!!!!!!!!!!!!


                13楼2011-11-01 1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