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最近有这样的感悟:修道过程能量探取几乎是贯穿始终的,什么采气 意守 打坐
出体采光....莫不如是,我们可以把能量的获取视为修道之硬件,而获取途径基本上可分为激发内在潜能和从人体之外获取。像意守或观想就属于激发内部的潜
能,打坐或者站桩都是形式,形式所以是形式,是因为它是服务于本质的,并不是很重要,比如沙阳站桩就是随意站着,窃以为无论打坐站桩以身体舒服为第一选
择。重要的是那个观,以三十六诀的说法是似有似无的那种观感,着意其上,却不是很在意,仅仅是意识到。我本人没打坐过,这里不便多加猜测。但无疑这个观的
作用应该是凝聚能量。本人四十天依赖的实修基本上是采外界的气,故而这方面能多说点,采外界的气给我感觉就是见效非常明显,第一次采地气便感觉腿部经脉不
断往上送气,随后大致顺次由下丹田到心轮出现断续的震动,以至于前些天已经气散全身,最近几天能感受到头部的气在行走。采外部的气,和激发内部的气在方法
山有根本的不同,采内气不需要太用意,而采外部的气观想明显有助于加大
加快气的采集。比如我想采地气,观想银白色的光从脚底流入是不错的,如果我想采宇宙之气,持续观想一会头顶就回有气感,而采空间无处不在的气(能量),不
受时空限制,也可以通过观想细胞层面不断吸收。
为什么说采能是一个硬件?我之前没整别的,一直在练习出体,但是出体效果非常差,平均能划上一个月出一次,质量也不高。通过这段时间采气,几乎是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就经常进入出体状态。最多的一晚上能出个十来次。注意这还是我一直排斥出体的情况下。
为
什么要排斥出体?一方面是自己能量(硬件)还不够充足,另一方面自己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多局限,在显意识把问题弄明白透彻了,在灵界也不容易迷失,同时可为
深层次的灵界旅行打下基础。这里面可以参见沙阳的修行经历,沙阳刚开顶的时候已经是第八九灵体了,我想这与其多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自己的恐惧也是相关
的,也就是说小我层面的了悟对修行本身也是有很大助益的。
说到这里话题便可以转移到修性方面。我把修性比作修行的软件。有人可能认为是软件重要,
软件的升级与实修关系不大。这也是说作为人这个物种,在提升性功的途径上是很多的,一个人可能并不明了什么是修行,很有可能这个人却极具修行天赋,或者用
佛家的话说叫做有慧根,有慧根的人善于观察,明透事理,极具悟性,体现出大爱。把修性的到的“功力”用于修行,把这个性功的软件和能量硬件相互结合,这就
是修行的两大法宝。比如我有足够的能量,这个时候充足的灵界旅行便可以服务于破幻,以更快的速度获得升级。随着能量的提升以及破幻的深入,我们自身的频率
也在不断提升,当我们能够稳定在某个频率这将意味着我们真正达到了某个界或者说我们证悟到某个灵体了。
境界的区分是一定阶段的,境界这个词本身意味着分裂与分离,修道的目的是打破这一分离,最终证悟到那个一体性,也即是本源界。换句话说我们原本就是道,无
论我们证实与否,这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证道的好处是什么?站在本源界没有所谓的好处,所以对那些回头谈本源的,一定是以一个角度为前提,这个视角决定了
其描述的方式。简单的说,为什么有苦乐?因为你还是个凡人啊。非凡之人和你的区别是什么,仅仅是它不会从你的苦中体味到苦,或者那体验不被他解释为苦。所以说修道到一定境界会更快乐仅仅是这个意思。一个真正的大师不会跟你说他的境界多高,这是因为在他的眼里你仅仅是把自己困扰了,错误的理解了自己而已,执着了,迷惑了,别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出体采光....莫不如是,我们可以把能量的获取视为修道之硬件,而获取途径基本上可分为激发内在潜能和从人体之外获取。像意守或观想就属于激发内部的潜
能,打坐或者站桩都是形式,形式所以是形式,是因为它是服务于本质的,并不是很重要,比如沙阳站桩就是随意站着,窃以为无论打坐站桩以身体舒服为第一选
择。重要的是那个观,以三十六诀的说法是似有似无的那种观感,着意其上,却不是很在意,仅仅是意识到。我本人没打坐过,这里不便多加猜测。但无疑这个观的
作用应该是凝聚能量。本人四十天依赖的实修基本上是采外界的气,故而这方面能多说点,采外界的气给我感觉就是见效非常明显,第一次采地气便感觉腿部经脉不
断往上送气,随后大致顺次由下丹田到心轮出现断续的震动,以至于前些天已经气散全身,最近几天能感受到头部的气在行走。采外部的气,和激发内部的气在方法
山有根本的不同,采内气不需要太用意,而采外部的气观想明显有助于加大
加快气的采集。比如我想采地气,观想银白色的光从脚底流入是不错的,如果我想采宇宙之气,持续观想一会头顶就回有气感,而采空间无处不在的气(能量),不
受时空限制,也可以通过观想细胞层面不断吸收。
为什么说采能是一个硬件?我之前没整别的,一直在练习出体,但是出体效果非常差,平均能划上一个月出一次,质量也不高。通过这段时间采气,几乎是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就经常进入出体状态。最多的一晚上能出个十来次。注意这还是我一直排斥出体的情况下。
为
什么要排斥出体?一方面是自己能量(硬件)还不够充足,另一方面自己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多局限,在显意识把问题弄明白透彻了,在灵界也不容易迷失,同时可为
深层次的灵界旅行打下基础。这里面可以参见沙阳的修行经历,沙阳刚开顶的时候已经是第八九灵体了,我想这与其多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自己的恐惧也是相关
的,也就是说小我层面的了悟对修行本身也是有很大助益的。
说到这里话题便可以转移到修性方面。我把修性比作修行的软件。有人可能认为是软件重要,
软件的升级与实修关系不大。这也是说作为人这个物种,在提升性功的途径上是很多的,一个人可能并不明了什么是修行,很有可能这个人却极具修行天赋,或者用
佛家的话说叫做有慧根,有慧根的人善于观察,明透事理,极具悟性,体现出大爱。把修性的到的“功力”用于修行,把这个性功的软件和能量硬件相互结合,这就
是修行的两大法宝。比如我有足够的能量,这个时候充足的灵界旅行便可以服务于破幻,以更快的速度获得升级。随着能量的提升以及破幻的深入,我们自身的频率
也在不断提升,当我们能够稳定在某个频率这将意味着我们真正达到了某个界或者说我们证悟到某个灵体了。
境界的区分是一定阶段的,境界这个词本身意味着分裂与分离,修道的目的是打破这一分离,最终证悟到那个一体性,也即是本源界。换句话说我们原本就是道,无
论我们证实与否,这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证道的好处是什么?站在本源界没有所谓的好处,所以对那些回头谈本源的,一定是以一个角度为前提,这个视角决定了
其描述的方式。简单的说,为什么有苦乐?因为你还是个凡人啊。非凡之人和你的区别是什么,仅仅是它不会从你的苦中体味到苦,或者那体验不被他解释为苦。所以说修道到一定境界会更快乐仅仅是这个意思。一个真正的大师不会跟你说他的境界多高,这是因为在他的眼里你仅仅是把自己困扰了,错误的理解了自己而已,执着了,迷惑了,别的没什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