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谢谢你的回复,对我的启发很大。可以赞同你的观点,但这只是一部分情况,我举的例子很可能在你所举的环境下不符合,但也不能否认在其他环境下不存在。比如在大学里,这种情况很普遍。我们跟同族人聚餐和跟汉族聚餐的结账方式虽不同,但都是适宜当下的环境的,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我想强调民族差异的存在其实就在身边,很多人把差异说得很敏感,似乎差异就是一种判断素质程度高低的标志,往往持谨慎态度。或者把差异主观的抬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类似有历史沉淀才有可比性。造成民族差异的因素有很多,经济的,地理条件,民族历史下形成的民族性格都是差异,为什么在同一个政治体系下,人们容易把差异归结为政治原因,也是需要反思的。难道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也仅仅只是经济差异导致的么?
中国地大物博,生存着不仅仅目前可数的56个民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模式,那是与中原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祖祖辈辈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生存条件下形成的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性格,那是不可以磨灭,不可以轻易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变而轻易改变的集体意识。还是那句话,我们需要从身边开始,从生活现状开始,寻找自己,认清自己,特别是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