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武当吧 关注:8,023贴子:51,71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60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武当吧
>0< 加载中...

武当道家修炼方法,内丹,太极,养生,道教经典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鉴于有些朋友比较喜欢本人的文章或继承的武当功法内容,在这里把十多年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文章,论文汇集于此,献给热爱武当文化的朋友们,从而抛砖引玉,启示后人。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原文(七):
寻真要识虚无窍,功夫只在意所到。往来顺逆炼阴阳,升降坎离在颠倒。恍恍惚惚太极生,杳杳冥冥婴儿兆,出玄入牝由自然。若忘若存守坛灶。
释义:
修炼“真道”要知道“虚无窍”,这个“虚无窍”为神气之根,阴阳之源。但它又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胃、非肠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它是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无具体形名;只有用“意”去体会才能得到。在真气往来中,要逆着运行,平常人是气息前升前降,但修道者在于逆运天机,颠倒阴阳,所谓“顺则凡、逆则仙”。修炼神仙之道要使真气后升前降,这就叫逆运周天。真气在络绎不绝的运转中恍恍惚惚就生出“太极”来了,所谓“无极生太极”就是这个道理。在“杳杳冥冥”的混沌状态中,真气在丹田处渐聚渐多,逐渐形成形似“婴儿”的状态。但在呼吸气息的出入中要顺其自然,若忘若存的守住丹田处。
原文(八):
知先达后炼金丹,火冷水干做不全。上德无为成至圣,下功有作在周天。一阳动处窥天地,二品合时生佛仙。月里栽花无片响,蟾光现出照西川。
释义:
练功要知道火候的先后次序:先用武火,后用文火,再行温养。“神息”不能丢,神离则气散,气散水就干了,水火不济,神仙修炼之道就无法进行。修炼之道既不要急于求成,又不要“一爆十寒”,只有坚持不断,循序渐进,自然而然,无为而致的就可以进入仙圣之境。下手功夫要想进入状态还在于周天运行。周天运行是真气由“尾阁穿夹背,上升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丹田。再出尾闾。如此反复,心下肾上,先天真气发动处,身体内的天地景象也可以“返观内照”了,当真阳之药到口,周天火发之际,骨胎化作肉泥,阳神脱体,浑身彻底玲珑,紫雾毫光,瑞气干条,体似银膏,血化白浆,就是所谓蟾光现出照西川,此时浑身无不是真药,己成真人之体可以成仙成佛了。
武当弟子谨遵师训。他们把《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的奥义阐释发挥以后,建立了以张三丰真人为祖师众多的门派。《诸真宗派总簿》记载了以张三丰为开山祖师道派多达十多个:即三丰派、三丰清微派、三丰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祖师日新派等等。
明朝永乐以后,从各地饮选的四百多名高道被任命为武当山各宫观提点后,都以张三丰真人为祖师,明成祖给张三丰祖师的“御制书”就是要“嗣教者必有知其我祖张真仙道著太微,功参玄造,圣皇敬仰,玄都一新,实千载一时之遇也”。各大宫观塑有张三丰祖师塑像,在各大宫观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以张三丰为祖师的八大派,分别是净乐派、迎恩派、遇真派、玉虚派、紫霄派、五龙派、南岩派、太和派。
有了张三丰真人的《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后,武当弟子们加强自我修炼,使武当道教在明朝成为显赫的道门仙宗。武当弟子所到之处,就把《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的仙宗精神带到哪里,因此可以说《武当道室示诸弟子》是指路石,是敲门砖,是武当弟子们赖以行使的准绳,约束武当弟子们向神仙之道不断前进。在延续武当仙宗的过程中,《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025-05-12 01:49:43
广告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以上文章内容为----解读张三丰真人《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如果我们还是抱着“祖先的大腿”,在别人面前不合现实的吹嘘老祖宗如何如何厉害,而自己一点也无所作为,脱离现实主体社会,长期在“草根”里挣扎是必然的,就会被主流社会所忽略。以道为根,以体为用,变通圆融,智慧通达的道教方法能否为社会发展带来进步?具不具有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时代发展的生命力和前瞻性?关系到道教兴否的大事。道教人才的体用实修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得到统治阶层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只有适应了,道教才能生存,才能更好的发展。
二:把握好道教人才的定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教人才,如果定位准确、培养指导方向清晰,就不会做徒劳无益的工作,劳力伤财,误人子弟。就可以省时省事,事少功多、直指本原。在道教里,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人才呢?道教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当下的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人才并不是横空出世,道教人才,不同的时期,定位也各不相同,是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应时而生的。人才都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加上自身的艰苦学习与修炼,当个体的境界升华了,既可以独善其身,还可以兼济天下。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道教人才对当时的社会和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其事迹多载入史册。得到推崇的人才首先是德才兼备,性命双修之人。 “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大道论》。张三丰祖师对道教历史人物的褒扬,不论是战乱时征战沙场,还是和平时为国辅政,作为一个人才,首先是使自己变成一个有品德而可用,应时所需的人,机会总是光顾德才兼备的人。品德兼优的人才即符合道教的宗旨,又符合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其次要修正身心,做一个正直而有用的人,品德高尚而积极投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服务国家社稷,对国运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或推动,如果思想偏离修身治国,圣人之道的道教人才参与了国家和社会治理就会使国家受灾,人民蒙难。 “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即是此理《玄要篇·上》。集道教之大成的张三丰真人高度赞扬丘长春祖师和陈抟祖师的修行风格,他说:“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古,希夷归山,怀耿介清高之致,”即是对修正身心的颂扬,品行端正之人是能够得到人们尊重的,普遍受到欢迎的。
一个好的人才,还要忠于国家、孝于父母,这是中国道教的优良传统。忠于国家就会爱国,能孝于父母就会爱人民,自然就会爱教。这与新时期我们国家号召是相一致的,我们道教人才要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中央政府周围,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坚持这样思想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即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 “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二十四孝,吴猛、丁兰皆仙客”《大道论》即是道教忠孝思想的体现。
我国道教处于是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需要培养一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道教教职人员队伍。无论从先哲祖师对道教人才褒贬或扬弃,还是我们国家现行的宗教政策及中国道教的现实状况,都需要我们有一支道深,德高的专业队伍。即“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爱国爱教优秀人才。
三:如何发掘人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先贤们总结出了很多识人优劣的方法,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宋朝的陆九渊说“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务必识贤,识贤务必知人”。历史上有“太公八证、孔子九徵、孔明将苑”的识人办法典故,观人察物无不各显神奇,验人如神。如今,在各行各业在也非常注重对人才的选拔,世界一流大学哈佛设有一门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学都没有的课程——观人学。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五:发挥人才的应有作用
欧阳修曾说:“凡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方能尽其才而共其事”在道教宫观管理中,领导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宫观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领导对宫观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领导需要具备讲修炼、重道德,爱文化、公正可靠,能给道众信任感,在平时还要善于鼓励道众积极上进,工作中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并有长远的发展目标。领导者善于充分发挥道众的特长和智慧,调动道众参与宫观建设的积极性,发挥道教人才的应有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今天,纵观全国上下的道教组织里,要找到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真正“道士”可谓难之又难。现实的多为偏才,大多数大型道教组织,尤其是名山大川和城市里的有名道教宫观,就其人员的组成成份,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有向道之心,修道度人之志,苦心钻研道教文化型,这类人能吃苦、有毅力、有恒心、还有智慧,尽管在学道修道的外部条件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始终不动摇其志,努力的创造修炼所需的法、财、侣、地四大要素,为成功的修炼自己默默无闻的做着一切(当然,现实的求道人群里有一部份人空有修炼之志,却无修炼之法,既不具备外在的修炼的物质条件“财”,也无半片停脚之“地”,四处奔波,盲修瞎练而不得要领,最后落得修道不成,光阴逝去还出了偏差,只剩下一身病痛,说明不懂得时务与变通、慧根不够,这类人实算不得人才)。
第二类是虽有向道之心,在苦苦的求道过程中,修道有路,却近道无门,无名师指点,自我探索,懂得变通,不盲修瞎练。近道无门就退而求其次,多积善德,修善报,为庙观大起尘劳,乐于修桥铺路,助人为乐,白天办教务,抽空做修炼功夫,研究道教文化,虽不能在修炼上勇猛精进,道业上不能叱咤风云,但做世间功德,暗地里下功夫,延续着不灭的道脉香火,长期的日积月累,这类人近道有望。
第三种人是身心遭受了挫折,以避世或图安逸进入了宫观,这类人能延续下生命,净化一下身心就足矣!对自我要求不高,无大志,有修己而无度人之心(即使想度化人也无度人之能),对世间事持消极态度。这种分法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认同,但在全国相当部分道教宫观,尤其是长江以北的道教组织比较突出。
当掌握了道教组织的实际人员情况,因人制宜才能知人善任,才能任之必专,信之必笃,尽其才而共其事。努力发挥前两种人的作用,稳定第三种人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只用教内的人才是远远不能适应其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还当走出去,引进来,结合道教的具体问题广开人才方便之门。
道教的生存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多重矛盾,即如何解决现代道教文化与古代道教文化之间的传承矛盾?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一提起道教,在老百姓心目中,多闪现出武功卓绝,道法高强的张天师,丘处机、张三丰之类的高道形象。而现代道教文化的继承者的境界又不能与这类的高道相提并论,境界之间还有天壤之别,在百姓面前呈现出了古今道人境界悬殊的矛盾。
第二是解决宗教政策落实与现实道教组织管理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道教组织的管理者,只有继承与开拓才能在道众中树立威信,如何继承得好、开拓得好,这是管理者的公众形象问题,直接关系到领导者是否在为宫观与道教组织贡献力量,是尸位素餐还是在其位谋其政,群众会有一个对比。当前全国还有很多道教宫观的宗教政策尚未落实,许多本应该属于道士的修炼场所,未能得到回归,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这里面有属地管理者问题,也有道教自身素质与威望不够的问题,这样的矛盾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
第三是如何缩小道教徒与社会信众之间的矛盾,道教组织多以名山大川或道教宫观为主,多是信众的集散地,信众到道教活动场所来多是有所求的,有的对道有信仰,有的相信福报,希望能够得到修行的启示,有的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家庭的幸福平安报着渴求愿望而来,能否满足这些信众的愿望,关系到宗教工作的能否顺利的开展,能满足,道教的工作就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能满足,则报怨之声出现,就会认为道士素质低,庙混子之类的不礼貌语言伴随而出,道徒与信众之间的矛盾呈现。
领导者如何针对这些现实情况,化腐朽为神奇,变压力为动力,当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精英之士的参与和有识之士的化解。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不拘一格用人才,发挥道教内外人才的积极作用。
结论:
终上所述,如今培养人才的时机到来了,我们应该对道教人才重视起来,善于在生活中正确把握人才定位尺度,明白道教教育的紧迫性,在现实道教宫组织生活中,要打破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长期陋习,立足于现实社会需求,真正使道教教有所学,学有所用,用有所获,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德才兼备的道教专业人才,为国家、为民族的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书目:
《中国道教》卿西泰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中国通史》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世界通史》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华道教大词典》 胡孚琛主编
《道藏提要》任继愈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道藏养生》张继禹主编 华夏出版社出版
《张三丰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
逍遥一词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多指自在的行为或心情。《庄子·逍遥游》视做一种清静无为,个人精神达到自由的境界,真正的逍遥在于自然而然达到。庄子认为:小鸠、大鹏以至列子御风而行都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逍遥。因此他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命题。他说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的至人。至人是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理想人格,是真正逍遥的境界。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是通过修炼方法和手段,通达逍遥之境的功夫,一种深刻反映道家体用思想的拳法。注重遵循人体自然规律,是讲究动静相间、注重形神兼备、飘然洒脱拳法,因此拳论中讲,其动如蛇行,其静如山岳,讲究守中用中,崇尚无中生有。必须先练好内功,使自身通过呼吸与形体的修炼,后天返先天,体内真气充盈,经络畅通,达到内气周滚不息,全身玲珑通透,无一丝障碍,内外功夫具备,才通向逍遥之境。
练习方法是以无极桩,内功静坐法,呼吸吐纳、导引功为入门的手段,站桩和静坐,呼吸吐纳的过程是修炼内功的过程,而行功是把站桩和打坐过程中产生的真气,内力进行引导,使其畅行于全身,符合天道的周转不息的原理。
站桩:是逍遥掌内功修炼方式之一,即站无极混元桩,通过形体的周身弯曲成拉弓形,精神的专注归一,形神凝聚,性命双修,使其人道合于天道,即《道德经》:“曲则全,枉则直”,“天之道似张弓乎”的教诲。拳论曰:“以桩为本,以气为源,动如蛇行,静如山岳”,静是练习桩功内力的条件,只有静了才能在身体里面产生动,这就是道门里几千年所传的内功心法,是《道德经》里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的真实反映.《庄子》也指出其相同的方法理念:“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练习逍遥掌桩功,在外形上看属于静态,但当站至周身疼痛关过后,全身能松下来,口鼻呼吸能转入体呼吸时,即鼻子的呼吸能与身体的起伏,开合,升降合住的时候,思想变得没有杂念或减少杂念,进入静态后,就能出现内气的运行,而看似外表安静,却内在如熊熊烈火,也就是《易经》里讲到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相射”内功修炼准则,可谓别有洞天。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即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不想任何事情。与站桩同等重要的练内功的一种方式。张三丰祖师和历代前辈们总结出了很好内功打坐方法,他老人家指出:“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其内在境况如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提出的感受到的情况的那样:“淫淫若春泽,液液似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溶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打坐的关键在于养气调息,著名的武当派传人邢喜怀大师指出:“气何以养?寅时合道,神守天根,意沉海底,心静息寂,神意互恋,升降吞液,腹中如轮,旋转如规。是以知水火之和气,为两肾所出。此人身性命之本,须刻刻留意为是”。关于怎样调息,三丰祖师讲得很清楚,只要我们按此实践就会有效果:“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
行功:行功就是引导内力运行的功法,即逍遥掌的拳路,要求在练习中慢,柔,轻灵。通过行功的引导,站桩和静坐过程中产生的内力能很好的运化。三丰祖师指出告诫后世弟子们如果“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因此行功是看拳法练得好坏的关键。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从“紫气东来”,到“混元周天”全路共三十七式。拳法中即有道教术语:如“二仙传道”,“樵夫问路”,又有武当山道教传说典故:“蛇雀争食”, “黑虎入洞”,“怒海奔潮”,还有观察自然现象中的拟物比喻:“月敲山门”,“太和晓日”等等。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即是修身养性,通向大道的方法;又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拳法修炼上讲究全身一家,周天运行,内气充足的内功修炼法,拳法的运用上则讲究“分筋挫骨”、“抓筋拿脉”、“点穴擒扑”等等。是不可多得的武当派秘传功夫。
附后武当派秘传逍遥掌拳路名称
 第一式:紫气东来第二式:黑虎坐洞第三式:二龙戏珠
  第四式:河车搬运 左式第五式:河车搬运 右式第六式:拨草寻蛇
  第七式:二仙传道第八式:古树盘根第九式:大雁展翅
  第十式:燕子抄水第十一式:白蛇吐信第十二式:三盘落地
  第十三式:饿虎扑食第十四式:喜鹊登枝第十五式:移花接木
  第十六式:天王托塔第十七式:樵夫问路第十八式:青龙出水
  第十九式:拨云见日第二十式:移花接木第二十一式:风摆荷叶
  第二十二式:白猿守洞第二十三式:顺水推舟第二十四式:蛇雀争食
  第二十五式:穿针引线第二十六式:黄龙盘柱第二十七式:祖师映光
  第二十八式:太和晓日第二十九式:月敲山门第三十式:横扫群魔
  第三十一式:黑虎入洞第三十二式:怒海奔潮第三十三式:含机藏神
  第三十四式:八仙过海第三十五式:叶底藏花第三十六式:雷火炼殿
  第三十七式:浑圆周天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
逍遥一词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多指自在的行为或心情。《庄子·逍遥游》视做一种清静无为,个人精神达到自由的境界,真正的逍遥在于自然而然达到。庄子认为:小鸠、大鹏以至列子御风而行都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逍遥。因此他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命题。他说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的至人。至人是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理想人格,是真正逍遥的境界。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是通过修炼方法和手段,通达逍遥之境的功夫,一种深刻反映道家体用思想的拳法。注重遵循人体自然规律,是讲究动静相间、注重形神兼备、飘然洒脱拳法,因此拳论中讲,其动如蛇行,其静如山岳,讲究守中用中,崇尚无中生有。必须先练好内功,使自身通过呼吸与形体的修炼,后天返先天,体内真气充盈,经络畅通,达到内气周滚不息,全身玲珑通透,无一丝障碍,内外功夫具备,才通向逍遥之境。
练习方法是以无极桩,内功静坐法,呼吸吐纳、导引功为入门的手段,站桩和静坐,呼吸吐纳的过程是修炼内功的过程,而行功是把站桩和打坐过程中产生的真气,内力进行引导,使其畅行于全身,符合天道的周转不息的原理。
站桩:是逍遥掌内功修炼方式之一,即站无极混元桩,通过形体的周身弯曲成拉弓形,精神的专注归一,形神凝聚,性命双修,使其人道合于天道,即《道德经》:“曲则全,枉则直”,“天之道似张弓乎”的教诲。拳论曰:“以桩为本,以气为源,动如蛇行,静如山岳”,静是练习桩功内力的条件,只有静了才能在身体里面产生动,这就是道门里几千年所传的内功心法,是《道德经》里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的真实反映.《庄子》也指出其相同的方法理念:“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练习逍遥掌桩功,在外形上看属于静态,但当站至周身疼痛关过后,全身能松下来,口鼻呼吸能转入体呼吸时,即鼻子的呼吸能与身体的起伏,开合,升降合住的时候,思想变得没有杂念或减少杂念,进入静态后,就能出现内气的运行,而看似外表安静,却内在如熊熊烈火,也就是《易经》里讲到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相射”内功修炼准则,可谓别有洞天。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即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不想任何事情。与站桩同等重要的练内功的一种方式。张三丰祖师和历代前辈们总结出了很好内功打坐方法,他老人家指出:“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其内在境况如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提出的感受到的情况的那样:“淫淫若春泽,液液似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溶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打坐的关键在于养气调息,著名的武当派传人邢喜怀大师指出:“气何以养?寅时合道,神守天根,意沉海底,心静息寂,神意互恋,升降吞液,腹中如轮,旋转如规。是以知水火之和气,为两肾所出。此人身性命之本,须刻刻留意为是”。关于怎样调息,三丰祖师讲得很清楚,只要我们按此实践就会有效果:“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
行功:行功就是引导内力运行的功法,即逍遥掌的拳路,要求在练习中慢,柔,轻灵。通过行功的引导,站桩和静坐过程中产生的内力能很好的运化。三丰祖师指出告诫后世弟子们如果“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因此行功是看拳法练得好坏的关键。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从“紫气东来”,到“混元周天”全路共三十七式。拳法中即有道教术语:如“二仙传道”,“樵夫问路”,又有武当山道教传说典故:“蛇雀争食”, “黑虎入洞”,“怒海奔潮”,还有观察自然现象中的拟物比喻:“月敲山门”,“太和晓日”等等。
武当派秘传逍遥掌即是修身养性,通向大道的方法;又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拳法修炼上讲究全身一家,周天运行,内气充足的内功修炼法,拳法的运用上则讲究“分筋挫骨”、“抓筋拿脉”、“点穴擒扑”等等。是不可多得的武当派秘传功夫。
附后武当派秘传逍遥掌拳路名称
 第一式:紫气东来第二式:黑虎坐洞第三式:二龙戏珠
  第四式:河车搬运 左式第五式:河车搬运 右式第六式:拨草寻蛇
  第七式:二仙传道第八式:古树盘根第九式:大雁展翅
  第十式:燕子抄水第十一式:白蛇吐信第十二式:三盘落地
  第十三式:饿虎扑食第十四式:喜鹊登枝第十五式:移花接木
  第十六式:天王托塔第十七式:樵夫问路第十八式:青龙出水
  第十九式:拨云见日第二十式:移花接木第二十一式:风摆荷叶
  第二十二式:白猿守洞第二十三式:顺水推舟第二十四式:蛇雀争食
  第二十五式:穿针引线第二十六式:黄龙盘柱第二十七式:祖师映光
  第二十八式:太和晓日第二十九式:月敲山门第三十式:横扫群魔
  第三十一式:黑虎入洞第三十二式:怒海奔潮第三十三式:含机藏神
  第三十四式:八仙过海第三十五式:叶底藏花第三十六式:雷火炼殿
  第三十七式:浑圆周天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按照以上四个季节不同时令去养生,培养身体里的生机,不违反相应的禁忌,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自然能收到养生的效果。因为万物都是有生发之道的。只有遵循这个四季养生之道,才能固本培根。根不固则本动摇,生发真气的原动力就坏了。这不仅仅是养生的原则,也是决定生死的规律,不遵从就会生病,遵从了这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去养生,生病的因素没有了。这就是养生的大道,是古代圣人们总结出来的养生经验。
炼  养
炼养就是通过修炼达到养生的效果。是发挥人为的因素,前面培养更多的是客观规律,炼养则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修炼来得到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炼即是遵循道,使不合于道的行为符合于道。不符合德的思想符合德。
一:合于道
作为个体的人,从精神上来讲,日常用的是后天识神,从形体上来讲,平时行动多是肢体的单一行动,很少整体统一。这样离整体统一的大道越来越远,背道而驰,结果自然是形体日衰,精神逐渐疲惫,离养生之道南辕北辙。因此欲通过修炼取得养生效果,首先要做到明白阴阴对立统一的思想。《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提”就是向上,“挈”就是向下,把握即掌握,一呼一吸都是元精之气,独立即站在那里守住精神,不使神耗散。肌肉若一即是全身一体。《易经》里通常理解乾为天,坤为地。练内功的经典《纳卦经》则说:“头颈效法乎乾,取其刚劲纯粹之意。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之德。”如果我们结合起来,就知道头顶向上,足膝踩向下,上下阴阳。如何去把握阴阳呢?要想把握好人身的阴阴,要找到统一,也就是肌肉若一。做到全身肌肉若一,说明有很好的整体性。那么、上下,左右,前后等都能够贯通。在全身来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头和脚要通,两手要通,手与脚要通,只有通才能做到肌肉若一。我们不光是有肌肉,还有精神与呼**神要内守,呼吸不是后天之气,而是精气,能呼**气,说明呼吸的上下内外道路顺畅。体内的真气就会发动,生生不息的运转流行。这样思想上就不会有负担,眼耳口鼻舌身意都会处于恬淡安适的状态,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正所谓“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做到这样就符合道了。
二:符合德。
在炼养之时,不光是行为上合于道,还要在思想上合于德,德有多高,道就有多深。要做到思想上“内无眷慕之累”,形体上“外无伸宦之形”。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只要做到内心朴素,没有羡慕和眷顾的拖累,外在也抱着平常心,不去一心想升官发财,做到志越闲适且欲望减少,心里安全踏实而不惧怕什么,劳动身体但又不使其感到疲倦,呼吸之气也很顺畅,做自己想做的,实现自己的修炼理想。形体就不会凋敝,精神就不会涣散,做到以上的德行,就能够活一百岁动作也不会衰败,这是因为符合德行,所以身体和精神就不会有危险,就可以实现养德修道获得炼养生命的目的。只要我们认真参悟,多下功夫实践《黄帝内经》指导我们的养生方法。合理安排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工作,修炼的时间。勤而行之,使热爱养生的人们不至于半百而衰,人人都“度百岁而去”。


2025-05-12 01:43:43
广告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实际上,张三丰真人是辽东懿州人,俗名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延佑元年,三丰真人始入终南山,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此时他己年至六十七岁,在终南山居住修炼四年。他因醉心于修炼上乘太极功夫连边幅也不加修饰;人们反倒不叫他真名字,认识他的人只称他张邋遢或邋遢张,他也乐于接受。他身材颀长而高大,远处看去犹如“龟形鹤背”一样;大耳朵,圆眼睛;他气血充足,头发胡须象戟一般坚硬。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功已达深不可测的地步。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身上只穿一件破衲衣和一件蓑衣。隆冬时节他睡卧雪中鼾声如雷。近代太极拳师杨露禅与道家八卦掌传人董海川因比武试探对方内功深浅,一个在冬天穿衬衣,一个在夏天穿棉衣而脸不变色,气不喘,成为武林界的佳话。以此相比,张三丰真人的境界就可想而知了。
真人经常“游方”天下访道授徒,足迹遍涉大江南北。吴图南《国术概论》中说张三丰祖师“北抵燕赵,东至齐鲁,南达韩魏,往来名山古刹。”朱椿题《张三丰神仙像》中也说真人“南游闽楚,东游扶桑”。可见去的地方实在不少。他运用起上乘轻功能一日千里;当年张松溪就是看见他在浙江四明山“登萍渡水”的上乘轻功以后才千方百计赶到武当山拜师学艺的。
张三丰真人灰谐风趣,随性而发;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时他几个月才吃一次食物,有时几天吃一次,可是吃一次饭量非一般人能比。有时“升斗”饭都能吃完。明朝洪武初期,他到武当山修炼内丹上乘功夫,参悟太极拳法。带领弟子“造庵”于后来的“玉虚宫”处。庵前古树有五棵,暗合五行之数,他经常在树下面打坐修炼;猛兽不敢吃他,鸷鸟也不敢去侵犯他。如果是平常百姓像他那样,早就给猛兽吃了。人们认为他有奇功异能,是神仙人物,于是有人向他请教仙术,他认为请教者不具“仙根道骨,”讲了也是白费口舌,因此闭口不答。对于三教经书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有人向他请教经书内容,他可是“发词滚滚、涎津不绝于口,”令请教者十分佩服。时有学道者“邱玄清”请求张三丰祖师收为弟子,邱玄清有幸得到了修炼的真传。
张三丰真人登山轻捷如飞,经常到武当山的三十六涧,七十二峰的每个角落去寻幽揽胜。当时五龙、南岩、紫霄等武当方圆八百里原有建筑都毁于元末战争兵火。他预知到武当山他日将会兴盛起来;便对武当山中的“老修行”说:“吾山异日与今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等地‘粗创’焉。”并带领邱玄清等门下众弟子“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而居住。派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在“展旗峰”北面山脚盖“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名为“遇真宫”。另在“黄土城”结草庵名叫会仙馆,①分别派弟子居住修炼,通过他的这些举措,武当派已初步形成。
明朝太祖朱元璋听说张三丰真人的声名,先于洪武十七年(1384)下诏书征他入朝,并派遣专使寻找他。这位大修炼家可不愿意去见“鸟尽弓藏”的朱皇帝。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再次下令让张三丰真人的南京弟子沈万山、武当弟子邱玄清请张三丰真人入朝,以满足皇帝养生延年的需求;可他还是不去;遣使寻找也找不到他。此时张真人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原来,张三丰真人因与陕西宝鸡金台观住持友好,先后多次隐居于此。他在洪武二十三年隐居到金台观那一次。因“阳神”出游,形体如己逝世的一样,县里善人“杨轨山”出具棺木收敛。到下葬时听见“棺”内有响声,打开棺盖发现张三丰真人还活着。真人见“杨轨山”具有慧根,可以教化,便收他为弟子;教以修炼之法并带他云游天下。
张三丰真人云游至四川,在成都停留于青羊宫。他写下了《青羊宫留题》以警醒世人要学到真正的方法及时修炼,千万“莫待风波坏了舟”。其文曰:“觅故人天涯不见,叹迷徒要学神仙……学仙的听语言,切莫要盲修瞎炼。须晓得内外阴阳,同类的是何物体。必须要依阴阳修出阴阳,依世法修出世间。顺成人,逆成仙,一句儿超了千千万。再休题清净无为也。不得还丹,总是枉然。”访道须要访先天,先天是神仙亲口诀。神仙,神仙只在花里眠。”②文中短短的几句内容指出了修炼的真理所在。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张三丰真人修道武当山时,他醉心于“师传”的修炼心法,参悟太极图之理。一天,真人在武当后山洞里打坐时,听见外面有喜鹊的叫声。他循声走出洞来,发现一条蛇和喜鹊正在“缠斗”。当喜鹊攻击蛇的头部时,蛇以尾部来还击它;喜鹊攻击蛇的尾部时,蛇用头来攻击喜鹊;喜鹊攻击蛇中部时,蛇的头部和尾部一齐来夹攻喜鹊。最终,想吃蛇肉的喜鹊只好落荒而逃。看见这种情景,张三丰似有所悟,这难倒不就是我反复参悟的太极阴阳互变道理吗?原来太极的道理在自然之中。自然、和谐、阴阳互变。又有什么比这自然的东西更好的呢?于是,张三丰真人顺其自然变化的道理,结合他修炼的内丹功力。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合成太极拳术五行八卦十三式,突出“以武演道,以道显武”的特点。
由此,张三丰真人确立了太极拳以道教的太极,阴阳,内丹元气为理论基础;思想上主张“性命双修”,练养结合。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动静相间,形神兼备。尤为突出清静自然,柔弱不争,飘然洒脱的思想。形成了即是修身养性,通向大道的方法;又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张三丰祖师发现有修炼内丹而又练“刚猛之拳”的人,用力过猛、失去了中和自然的道理,大伤元气。于是,他以太极拳来改变这些修道者的不当之举,减少那种出力没长进的现象。提出:“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的号召,以此来改变技击的不必要消耗。张三丰真人在指导弟子修炼时传下了《道要秘诀歌》、《打坐歌》、《太极拳论》、《练太极拳须聚气敛神论》《龙虎还丹指迷歌》等不下数十种修炼太极拳的经典要论,是为后世传人弟子不可多得的修习资料。
三:道教太极拳的发展与演变
太极拳在明朝中后期从道教武当山传向民间,形成太极的南北两大宗派和若干分支。北派以王宗岳为宗师,南方以张松溪为代表。张三丰真人在玉虚宫期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武林中人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俞岱岩,张翠山,殷利亨,莫声谷等人投入门下,得其太极拳与武当剑之传,世称“武当七子”。后张松溪为最,开创武当松溪南派。《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载:“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敬,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时倭乱,当事人召之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到鄞求见,松溪蔽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较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松溪也,遂求试。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
张松溪晚年回到武当山玉虚宫修炼大道。他兴趣广泛,曾在倭寇侵略明朝东南边境时云游天下,一方面访道授徒,一方面行侠除恶。他痴武如命,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武术,就虚心吸收。他先后把当时在长江和黄河流域一代的“僧、岳、杜、赵、洪、智、慧”各家拳法揉进太极拳中,形成了不离太极风格,以内丹修炼为主的武当南宗拳法。①南宗的传承次递为,张松溪传徒三四人,浙江四明叶近泉功夫最好,叶近泉传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吴昆山传李天目,徐岱。李天目传余仲波、陈茂宏、吴七朗。周云泉传卢绍岐。陈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孙继槎传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单思南传王征南,王征南传黄百家。黄百家这一支传甘凤池。武当武术因此盛行于浙江四明一带。雍正时期,江南大侠甘凤池颇善太极拳法,他功力很深,其曾孙甘淡然在光绪年间亦是武林隐者,称家传拳法为“武当金蟾太极功”曾得杨氏太极拳真传的李瑞东遇到了已逾百岁的甘淡然后;欣然从其学,其功力益见增长。
长期往来于陕西金台观与武当山之间的张三丰真人把太极拳传给了王宗岳。从此太极拳大兴于北方,在北方迅速传播开来。武当赵堡太极拳传人刘瑞著的《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书中提到: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张三丰所传,后其弟子王宗岳将拳传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蒋发。其后,王宗岳将太极拳传授给蒋发,因蒋发是河南赵堡镇人,后世便在太极拳前面加上赵堡二字,是为赵堡太极拳。蒋发传授太极拳给邢嘉怀和陈王庭,蒋发传给邢喜怀的这支太极拳传承次第是:邢喜怀-张楚臣-陈敬伯-王柏青-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和兆元、任长春、武禹襄等。和兆元这一支传到国民党时期,有西安二郑(郑悟清,郑伯英)以太极功夫在西安广泛传授弟子。使近现代的赵堡太极拳在西北大量传播开来。任长春传弟子杜元化等人,杜元化根据自己练拳体会,著有《太极正宗》一书流传到今天。武禹襄继承了赵堡太极拳后,又形成了武氏太极拳。在武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郝(月如)氏太极拳,孙(禄堂)氏太极拳。一代宗师孙禄堂集形意,八卦,太极于一身,曾上武当得到《道经》的修炼内容。功夫练至出神入化,一身与敌较技无数,从未输给敌手,孙禄堂晚年无疾而终,颇合武当派得道之士的迹象。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主要参考书目:
《道德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道教》: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正统道藏》:电子版。
《庄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中华野史》: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云笈七签》: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历代名道》: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邱进之主编。
《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卓新平著。
《中华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胡孚琛主编。
《中华字海》: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9版。冷玉龙主编。
《道教全真七子传记》: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古拳论阐释》: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马国兴著。
《道教史略讲》:中国道教学院1997年编印,李养正 著。
《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牟钟鉴,张践著。
《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卿西泰主编。
《当代社会与儒道智慧》: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年版,葛荣晋著。
《武当道教史略》:华文出版社1993年版,王光德,杨立志著。
《真气运行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李少波著。
《三十二式绝命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游明生著。
《孙子兵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春秋时孙武著。
《道教全真派五祖七真金元高道传》:中国道教学院编印,闵智亭道长著。
《道书十二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清朝刘一明著。
《中国传统养生珍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版,丁继华等编写。
《武当太极拳与盘手二十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版,裴锡荣主编。
《黄帝内经白话释译》: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谢华编著。
① :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② :见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序》。
③ :参见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上卷·明者省厥旨》。
④ :另“两玄”是春秋末期老子《道德经》和战国时期的南华真人《庄子》。
⑤ :见《上清黄庭内景经·仙人章》.
① : 张道陵,或称张陵(34-156),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② :钟吕;即钟离权和吕宾两位祖师。他们都是唐代八仙中人。为道教内丹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 :王重阳(1113-1170),陕西咸阳人,得钟吕金丹道传授后假疯以修道。为全真派的开山始祖。
④ :全真七子是丹阳真人马钰、长生真人刘处玄、长春真人丘处机、玉阳真人王处一、长真真人谭处端、广宁真人郝太古、清静散人孙不二。
⑤ :见《道藏》第25册第414页。
⑥ :见《秋涧集》卷53。
⑦ :寇谦之,365-448年,冯翊(今陕西临潼北)人。从小迷恋道经,喜欢道教的练气打坐,师从仙人成兴公,随师隐入嵩山石修炼,后出山改革道教。使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
⑧ :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幼小聪颖好神仙之法;做过太子伴读,后弃官入道,隐居茅山修炼,朝庭多次征招,不赴,被称为山中宰相。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学家,著述达30多部。
⑨ :陈传(871-989)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武当修道二十年,后至华山,为华山派祖师。善内丹术,犹精睡功。一生著述颇丰,如《指玄篇》,《三峰寓言》、《太极图》《先天图》等。
⑩ :白玉蟾,道教内丹南宗五祖之一,南宗得以显世,白玉蟾功劳尤著。
① :见张三丰真人的《青羊宫题》
② :参见《张三丰本传》。
③ :参见金一明《武当拳术秘诀》.
① :参见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
② :见徐兆仁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系列丛书中《张三丰炼丹秘诀》。
③ :见《巴蜀道教碑文集成·迎仙阁记》
① :见徐兆仁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系列丛书中《张三丰炼丹秘诀》。
① :见王维慎《松溪派内家拳的本源和发展》。
① :见《太极拳谱》。
② :见谭大江《武当内家派述秘》。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如果自己乱练功,有走火的可能,特别是内功,最好是有师傅言传身授,容易入门 。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走火就是出偏差,本来练功是为了身强体健,心性平和,但如果方法不对就会弄得身体一身毛病,性格乖张,少中和之气,严重的甚至得大病,成神经错乱,这是乱练功的结果,称之为走火,所以练习道家功夫的人要求品德好,脾气好,纯朴,真实,谦虚。尤其是武当派的功夫,离开这些思想,就容易出错,初级无所谓,入门后有元气了的种种情况就得小心了。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开始学练形意三体混元桩功时,游师给我明确规定一个小时的站桩时间,并透彻讲解了桩功中圆的道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虎口要圆,裆胯要圆,身体四肢处处以圆为标准,圆是形意拳提高功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脊背圆可以形成弓形,身如驽弓,弓则劲生,无弓不弹,无弓不崩,无弓不绝,腰为主宰。纵向之弓可以加大腰劲之崩发,前胸圆的含义包括纵向横向两个圆弧,一个是指两肩放松蓄呈圆形,为横圆;另一个是指鸠尾穴至下丹要呈圆形,为纵圆。纵圆可以使气沉丹田,横圆可以加大两膀合力,由此纵横交错,内力自然生成。虎口圆是指拇食二指之间呈月牙半弧形,拇指根节外撑,其余四指梢节也要微扣形成圆弧。虎口撑圆,力透外宣,可以促进整体内劲贯注于手指,圆的内涵是练成形意拳内功的关键。这其中既有透彻的说理,又有形象的比喻。按游师所规定,我努力地去做。初练时肩酸、膀痛、胸闷、两腿打颤、关节处火热:脚底发烫,忍痛坚持站了一个小时,感觉时间过得特慢特长。收功时,感觉不到自己脚的存在,就像两根木桩连结着腰膝深埋地下一般。刚想抬腿迈步,“砰”的一声,人已经滚到了台阶下面,但没有疼痛感。休息一会,全身放松了,反而有舒畅感。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坚持,在身体发痛时就背诵拳经心法,反复调整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思想形态。后来,逐渐可以做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背平而正、胸含而闭、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等符合内功形体的要求。呼吸及意念上也逐渐可以得到配合,正如拳经所云:“呼则形松似落燕,吸则意紧随气行。”明显体会到了气的升降,身体的开合伸缩,以前的后天主观意念也可以随着功态的深入变得不丢不顶,顺其自然。于是,我对师父的教导深信不疑。只要一有空就站桩,站累了就练坐功,坐得两腿酸胀受不了后便练睡功,反复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年复一年。其间,也曾修炼于崇山峻岭,行功于大都廛市,正所谓“操持涵养于颠沛流离之际”。夏日三伏,隆冬三九,不敢稍存丝毫懈怠之心,于是有了些许效验。过去的虚弱体质已离我而去,现变得身强体壮,骨力盖坚,精神渐长,身体略具虎背熊腰、混元之势,达到了初步强身健体的要求。
  有了一定的根基,师父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并时常教导说:“不要因为有所得而骄傲,也不要因为有所失而狂躁,当以道家的朴素思想,平常之心对待一切得失观念。武当功夫,其道深矣远矣,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勤修时可以独善其身,度人时可以兼善天下。当应高瞻远瞩,不宜鼠目寸光,沾沾自喜,弘扬武当道教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2025-05-12 01:37:43
广告
  • 陈理圣
  • 百步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们还没有达到得道的境界,所以不能谬谈大道,现阶段我们可以学习以“道”文化为指导纲领的养生,功夫,修炼内容。比如武当历来所重视的功法:吐纳,导引,养生功,静坐功夫,站桩功夫,内丹打坐功夫。太极拳等皆是入道的阶梯。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60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武当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