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七):
寻真要识虚无窍,功夫只在意所到。往来顺逆炼阴阳,升降坎离在颠倒。恍恍惚惚太极生,杳杳冥冥婴儿兆,出玄入牝由自然。若忘若存守坛灶。
释义:
修炼“真道”要知道“虚无窍”,这个“虚无窍”为神气之根,阴阳之源。但它又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胃、非肠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它是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无具体形名;只有用“意”去体会才能得到。在真气往来中,要逆着运行,平常人是气息前升前降,但修道者在于逆运天机,颠倒阴阳,所谓“顺则凡、逆则仙”。修炼神仙之道要使真气后升前降,这就叫逆运周天。真气在络绎不绝的运转中恍恍惚惚就生出“太极”来了,所谓“无极生太极”就是这个道理。在“杳杳冥冥”的混沌状态中,真气在丹田处渐聚渐多,逐渐形成形似“婴儿”的状态。但在呼吸气息的出入中要顺其自然,若忘若存的守住丹田处。
原文(八):
知先达后炼金丹,火冷水干做不全。上德无为成至圣,下功有作在周天。一阳动处窥天地,二品合时生佛仙。月里栽花无片响,蟾光现出照西川。
释义:
练功要知道火候的先后次序:先用武火,后用文火,再行温养。“神息”不能丢,神离则气散,气散水就干了,水火不济,神仙修炼之道就无法进行。修炼之道既不要急于求成,又不要“一爆十寒”,只有坚持不断,循序渐进,自然而然,无为而致的就可以进入仙圣之境。下手功夫要想进入状态还在于周天运行。周天运行是真气由“尾阁穿夹背,上升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丹田。再出尾闾。如此反复,心下肾上,先天真气发动处,身体内的天地景象也可以“返观内照”了,当真阳之药到口,周天火发之际,骨胎化作肉泥,阳神脱体,浑身彻底玲珑,紫雾毫光,瑞气干条,体似银膏,血化白浆,就是所谓蟾光现出照西川,此时浑身无不是真药,己成真人之体可以成仙成佛了。
武当弟子谨遵师训。他们把《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的奥义阐释发挥以后,建立了以张三丰真人为祖师众多的门派。《诸真宗派总簿》记载了以张三丰为开山祖师道派多达十多个:即三丰派、三丰清微派、三丰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祖师日新派等等。
明朝永乐以后,从各地饮选的四百多名高道被任命为武当山各宫观提点后,都以张三丰真人为祖师,明成祖给张三丰祖师的“御制书”就是要“嗣教者必有知其我祖张真仙道著太微,功参玄造,圣皇敬仰,玄都一新,实千载一时之遇也”。各大宫观塑有张三丰祖师塑像,在各大宫观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以张三丰为祖师的八大派,分别是净乐派、迎恩派、遇真派、玉虚派、紫霄派、五龙派、南岩派、太和派。
有了张三丰真人的《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后,武当弟子们加强自我修炼,使武当道教在明朝成为显赫的道门仙宗。武当弟子所到之处,就把《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的仙宗精神带到哪里,因此可以说《武当道室示诸弟子》是指路石,是敲门砖,是武当弟子们赖以行使的准绳,约束武当弟子们向神仙之道不断前进。在延续武当仙宗的过程中,《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寻真要识虚无窍,功夫只在意所到。往来顺逆炼阴阳,升降坎离在颠倒。恍恍惚惚太极生,杳杳冥冥婴儿兆,出玄入牝由自然。若忘若存守坛灶。
释义:
修炼“真道”要知道“虚无窍”,这个“虚无窍”为神气之根,阴阳之源。但它又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胃、非肠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它是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无具体形名;只有用“意”去体会才能得到。在真气往来中,要逆着运行,平常人是气息前升前降,但修道者在于逆运天机,颠倒阴阳,所谓“顺则凡、逆则仙”。修炼神仙之道要使真气后升前降,这就叫逆运周天。真气在络绎不绝的运转中恍恍惚惚就生出“太极”来了,所谓“无极生太极”就是这个道理。在“杳杳冥冥”的混沌状态中,真气在丹田处渐聚渐多,逐渐形成形似“婴儿”的状态。但在呼吸气息的出入中要顺其自然,若忘若存的守住丹田处。
原文(八):
知先达后炼金丹,火冷水干做不全。上德无为成至圣,下功有作在周天。一阳动处窥天地,二品合时生佛仙。月里栽花无片响,蟾光现出照西川。
释义:
练功要知道火候的先后次序:先用武火,后用文火,再行温养。“神息”不能丢,神离则气散,气散水就干了,水火不济,神仙修炼之道就无法进行。修炼之道既不要急于求成,又不要“一爆十寒”,只有坚持不断,循序渐进,自然而然,无为而致的就可以进入仙圣之境。下手功夫要想进入状态还在于周天运行。周天运行是真气由“尾阁穿夹背,上升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丹田。再出尾闾。如此反复,心下肾上,先天真气发动处,身体内的天地景象也可以“返观内照”了,当真阳之药到口,周天火发之际,骨胎化作肉泥,阳神脱体,浑身彻底玲珑,紫雾毫光,瑞气干条,体似银膏,血化白浆,就是所谓蟾光现出照西川,此时浑身无不是真药,己成真人之体可以成仙成佛了。
武当弟子谨遵师训。他们把《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的奥义阐释发挥以后,建立了以张三丰真人为祖师众多的门派。《诸真宗派总簿》记载了以张三丰为开山祖师道派多达十多个:即三丰派、三丰清微派、三丰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祖师日新派等等。
明朝永乐以后,从各地饮选的四百多名高道被任命为武当山各宫观提点后,都以张三丰真人为祖师,明成祖给张三丰祖师的“御制书”就是要“嗣教者必有知其我祖张真仙道著太微,功参玄造,圣皇敬仰,玄都一新,实千载一时之遇也”。各大宫观塑有张三丰祖师塑像,在各大宫观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以张三丰为祖师的八大派,分别是净乐派、迎恩派、遇真派、玉虚派、紫霄派、五龙派、南岩派、太和派。
有了张三丰真人的《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后,武当弟子们加强自我修炼,使武当道教在明朝成为显赫的道门仙宗。武当弟子所到之处,就把《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的仙宗精神带到哪里,因此可以说《武当道室示诸弟子》是指路石,是敲门砖,是武当弟子们赖以行使的准绳,约束武当弟子们向神仙之道不断前进。在延续武当仙宗的过程中,《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