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吧 关注:1,456,975贴子:54,479,994

回复:三国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守:郡官,郡最高行政长官。
牧州:内官,监察院排到各州的御史,掌兵权。
刺史:州官,州最高行政长官,无兵权。


65楼2011-10-19 02:00
回复
    楼主我想跟你讨论下. 我认为诸葛亮两次北伐虽以失败告终,但从某方面讲,也确实减少蜀国灭亡的时间,你怎么看待


    来自手机贴吧66楼2011-10-19 02:07
    回复
      2025-11-24 20:57: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说三国演义里刘表送刘备荆州,而刘备不要是因为仁义之举。
      正史三国志里刘备不要荆州是因为刘表没送过。
      刘表俩儿子,有将军蔡瑁,能吏蒯越辅佐。刘备自称汉室宗亲,打了这么多败仗,天下人知道刘备是个枭雄,刘备也想得到荆州,可刘表治理荆州16年,百姓安居乐业,子孙延任之时来了个刘备叫了刘表两天哥,刘表会把荆州送给刘备?
      表哥威武了!
      


      67楼2011-10-19 02:11
      回复
        诸葛亮知道当时已经回天无力,讨伐魏国(六出祁山,不是两次)只是想多占几块地,多收几个麦,多招几个兵,慢慢发展蜀中政治而后再全面开战。没想到劳民伤财,损失不少。反而!(抱歉,你的提问错误内容)加快了蜀国的灭亡。


        68楼2011-10-19 02:17
        回复
          额,另外在问下,史书记载的威严象演义里的一样野心勃勃吗


          来自手机贴吧69楼2011-10-19 02:25
          回复
            其实,演义里的魏延,也不见得是野心勃勃的呀。
            史书中的魏延忠心日月可鉴,在《三国志》中记载得很清楚:“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魏延曾经进献过“子午谷奇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后异道会于潼关。”可以说这时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茂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国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而错失良机,这说明诸葛亮政治算准,而军事不咋样。


            70楼2011-10-19 02:36
            回复
              此贴已申精,各位有提问的就问吧,别烙下去沉了就不好找了。
              过路的朋友觉得可以也顶一顶。


              72楼2011-10-19 08:30
              回复
                LZ我的问题没有回答啊


                73楼2011-10-19 11:01
                回复
                  2025-11-24 20:51: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的,在61楼。


                  74楼2011-10-19 11:37
                  回复
                    邓艾是何等人物,求详细资料


                    来自手机贴吧75楼2011-10-19 20:33
                    回复
                      公元265年,晋王朝取代了魏。下诏书说:“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土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干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天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公元267年,议郎段灼上书,替邓艾不平,书曰:“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借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余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公元273年,皇帝下诏书说:“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算是为邓艾平了反。
                      邓艾在西部时,修筑界墙关塞,建立城堡。泰始年间,羌人发动大叛乱,多次杀害刺史,凉州道路断绝。官吏百姓之所以能够保全,全靠邓艾当年修筑的城堡。
                      邓艾的死是冤了些,也怪他自己。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魏国后期人才济济全靠司马懿的张罗。


                      80楼2011-10-20 11:02
                      回复
                        为啥我粉了楼主,楼主却没粉我呢?


                        来自掌上百度81楼2011-10-20 11:10
                        回复
                          抱歉,忘了。


                          82楼2011-10-20 11:12
                          回复
                            ……


                            来自掌上百度83楼2011-10-20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