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吧 关注:1,456,978贴子:54,479,975

回复:三国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朋友,小老弟我晚间去了亲戚家里,没能及时给你们回复,十分抱歉。
现在我会一一解答各位的提问。


59楼2011-10-19 00:29
回复
    首先。三国里的有两个马忠,不过都是三国里的一般将才。
    我想你是在问在公元219年擒拿关羽的马忠,这个马忠是吴国荆州平西将军潘璋帅府司马,在公元219年参加了荆州讨伐战,在关羽逃脱的路段中生擒了关羽,关平,赵累等人而建功,他是在关羽战败时领了吕蒙的将令埋伏了关羽,才被认为是三国里一等一的将领。他的才干非常平常,如果关羽的综合分数是80的话,马忠的综合分数不会到30,你就应该知道马忠何等的平庸了。
    第二位马忠是蜀国彭乡亭侯,很有才干。刘备,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都很器重他。在平定南方诸多军事的时候都有马忠的走动,后来官职到了镇南大将军,差不多现在的上将。


    60楼2011-10-19 00:44
    回复
      2025-11-25 06:1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魏国五子良将确实是将才。至于你说的蜀国五虎将是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封的五虎将。
      既然你爱好三国演义版的三国,那就给你先说说三国演义里面这两方五位将军的评比吧。
      首先,魏国五子良将中:
      张辽成名是因为在守卫孙权亲自率兵攻打的合肥逍遥津而威震江东。
      乐进是最早投奔曹操得将领之一,战功也多,轮齿而被录。
      张郃在早期的黄巾军作乱时已经任职作战的年轻将领,官渡之战投降曹操,帮助曹操平定了河北很多地方,当时的名望以及战功应该可以和夏侯家的相比了,张郃为人谨慎灵巧,没有在曹操有生之年再征战,因为他终究不是曹操得亲信武将。不过在曹**后诸葛亮伐魏的第一战,是张郃力挽狂澜抵制住了蜀国的军队,魏国才大获全胜。
      于禁治理军队的能力得到过很多人的夸奖,对部下十分严格,虽没参加太多的战役,但是也曾救过曹操,所以被录进五子良将。
      徐晃是对曹氏非常忠诚的,他治理军队的能力和作战指挥,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都很优秀。曹操曾经夸徐晃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接着,就是蜀国的五虎将:
      关羽气节忠义已经被我们神话了,所以不能讲太多我们的神的坏话,我只能讲得是,如果你细细的看关羽的一生,他其实很平凡。
      张飞的能力是不错的,可以从他在进攻西蜀时和聚贤以及镇守梓潼看得出来。
      黄忠在荆州的时候是刘表的部下,他在年轻时就做了军官,一直忠心于刘表。到他老时,刘备才得到他是一个遗憾,因为,当时黄忠虽然老了,但还是为刘备攻下成都,汉中,等到刘备封他做后将军是关羽竟然出言不敬。事实上!黄忠的才能要超出关羽!可以当五虎将首的,只因为老了。
      马超在蜀国可以说无作战之功,不过是因为自己曾统帅军队反对曹操走投无路入蜀为将。
      至于这最后一位....我想给你历史性一面记忆。
      庞统才是真正蜀国五虎将,他的作战战策以及包围战法都是非常适用于进攻西蜀的,所以刘备才得到了西蜀,无庞统,刘备不可能那么容易得到西蜀。这是公认的,庞统实为武才。
      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评比了!
      张辽,威震江东———关羽,威震华夏———蜀国胜
      乐进,狭义胆烈———张飞,豪达刚猛———蜀国胜
      张郃,巧事功法———黄忠,老当益壮———蜀国胜
      于禁,独挡一面———马超,雄烈拥武———蜀国胜
      徐晃,名将之风———庞统,机深战趋———蜀国胜
      再给你一个说明,魏国五子良将的出处是《三国志》,蜀国五虎将的出处是《三国演义》。
      至于,赵云....他是我们共同的希望,永远的不老传说。


      62楼2011-10-19 01:39
      回复
        恩,可以的。
        三国将才第一者:夏侯渊:奇处:在汉中抵抗刘备,守了一年。
        三国将才第一者:姜维:奇处:十一次伐魏,保蜀国二十年。
        三国将才第一者:周瑜:奇处:借荆州与刘备,建三国鼎足之势八十年。
        这才叫将!


        63楼2011-10-19 01:52
        回复
          哦,是嘛。希望我们俩还有更多的共同点。
          至于考....
          呵呵,小老弟我才疏学浅,但只要是你想知道的,我必定尽力。


          64楼2011-10-19 01:55
          回复
            太守:郡官,郡最高行政长官。
            牧州:内官,监察院排到各州的御史,掌兵权。
            刺史:州官,州最高行政长官,无兵权。


            65楼2011-10-19 02:00
            回复
              小说三国演义里刘表送刘备荆州,而刘备不要是因为仁义之举。
              正史三国志里刘备不要荆州是因为刘表没送过。
              刘表俩儿子,有将军蔡瑁,能吏蒯越辅佐。刘备自称汉室宗亲,打了这么多败仗,天下人知道刘备是个枭雄,刘备也想得到荆州,可刘表治理荆州16年,百姓安居乐业,子孙延任之时来了个刘备叫了刘表两天哥,刘表会把荆州送给刘备?
              表哥威武了!
              


              67楼2011-10-19 02:11
              回复
                诸葛亮知道当时已经回天无力,讨伐魏国(六出祁山,不是两次)只是想多占几块地,多收几个麦,多招几个兵,慢慢发展蜀中政治而后再全面开战。没想到劳民伤财,损失不少。反而!(抱歉,你的提问错误内容)加快了蜀国的灭亡。


                68楼2011-10-19 02:17
                回复
                  2025-11-25 06:0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演义里的魏延,也不见得是野心勃勃的呀。
                  史书中的魏延忠心日月可鉴,在《三国志》中记载得很清楚:“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魏延曾经进献过“子午谷奇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后异道会于潼关。”可以说这时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茂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国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而错失良机,这说明诸葛亮政治算准,而军事不咋样。


                  70楼2011-10-19 02:36
                  回复
                    此贴已申精,各位有提问的就问吧,别烙下去沉了就不好找了。
                    过路的朋友觉得可以也顶一顶。


                    72楼2011-10-19 08:30
                    回复
                      有的,在61楼。


                      74楼2011-10-19 11:37
                      回复
                        公元265年,晋王朝取代了魏。下诏书说:“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土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干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天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公元267年,议郎段灼上书,替邓艾不平,书曰:“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借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余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公元273年,皇帝下诏书说:“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算是为邓艾平了反。
                        邓艾在西部时,修筑界墙关塞,建立城堡。泰始年间,羌人发动大叛乱,多次杀害刺史,凉州道路断绝。官吏百姓之所以能够保全,全靠邓艾当年修筑的城堡。
                        邓艾的死是冤了些,也怪他自己。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魏国后期人才济济全靠司马懿的张罗。


                        80楼2011-10-20 11:02
                        回复
                          抱歉,忘了。


                          82楼2011-10-20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