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x98208吧 关注:4贴子:525

回复:古代的医生 VI(傅青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路上,老师袁继咸发现了远远地跟随在后面的学生,就求官兵让囚车停下,然后对后面的学生喊:“你们都回去!不要跟着我去送死!”
  学生们看见囚车停下,立刻也停了下来,跪倒在地。
  可是,却没有人回头一步。
  官兵们押着囚车继续走。
  学生们也起身,默默地跟着走。
  袁继咸的眼泪流了出来,他再次求官兵停下,冲着远处的学生们大声地喊:“你们回去!不要去送死!”
  学生们再次跪倒,流着眼泪,远远地望着老师,却没人移动半步!
  这是一些怎样的师生啊!连官军看的都为之动容!
秋天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从太原到北京,路途是很远的啊(同学告诉我坐火车要走八个小时),何况是徒步而行呢,各位看官可能无法想像当年的艰辛了。
  在空旷的原野上,前面,是一辆囚车,后面,是一百多位学子在奋力前行着,远方依稀可见连绵的远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显得是那么的孤单,但是,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一种能够将腐朽烧成灰烬的正义之火!


20楼2011-10-16 19:20
回复



    21楼2011-10-16 19:23
    回复
      2025-09-01 01:20: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于是大家改变了斗争策略,你们跟我们玩阴的,你以为这手只有你们会啊,我们也会!傅青主和大家想出了一个令对手猝不及防的主意,那就是,把告状信的形式改成传单的形式,然后多多抄写,大家随身携带,到京城的各个衙门去投递。
        这还不够,大家还要在街上见到当官的就送一份(好在当年当官的很好识别,至少帽子就很不一样,很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以示尊重。
        这里面最狠的一招,各位可能都想不到,那就是,在街上见到太监同志也要立刻非常客气地奉送招贴海报一份,然后低声地说:“大人,回去看看吧,内容十分的火爆”,搞得太监们都很急切地一溜小跑就回宫里看去了。这可太厉害了,要知道太监都在哪儿活动啊,宫里啊,在宫里面制造气氛,这可是直中要害的方法啊!
        估计那位张孙振老兄如果早知道自己是惹上了这帮兄弟,一定会吓得睡不着觉的。


      22楼2011-10-16 19:23
      回复
        但是,斗争是艰苦的,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京城的冬天很冷,学子们从山西出来的时候只穿着单薄的衣服,现在被冻得都浑身发抖。
          而且,山西张孙振派来抓捕傅青主的人已经到了,为了躲避抓捕,傅青主到处更换作战地点。
          文献载此时傅青主“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心情激荡,感慨一番。真的不容易啊,估计当时这帮人混的都快跟乞丐一个模样了,忍饥挨冻,还要躲避前来抓捕的人员,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实力无比强大的一个势力集团!
          有希望胜利吗?大家衡量一下吧,真的,几乎没有。
          因为,他们几乎什么优势都没有。
          他们有的,只是一腔热血。
          和一颗忠义之心。
          他们可能很饥饿了,他们的衣服可能都破了,他们可能都被冻得病了,他们的脸上可能都满是灰尘,但是,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们却看到了忠义的力量!
          就是这“忠义”两个字,使得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地冲了上去,战斗到底!


        24楼2011-10-16 19:27
        回复
          终于,斗争获得了成效,这件事情引起了京城各个阶层广泛的关注,甚至影响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都在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估计在上朝的时候,每个大臣的袖子里都揣着一份传单,大家心照不宣,然后用很古怪的眼神看着温体仁,露出诡异的微笑。
            连宫里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这都是太监们的功劳)。
            最后,温体仁终于受不了,这种精神折磨太厉害了,这是哪位老大搞的啊?我不就只是干了一点儿坏事吗?你们至于如此折磨我吗?
            恰巧就在这时,不知道哪位兄弟的广告招贴,又很准确地发送到了一个锦衣卫的手中,最后竟然被送到了崇祯皇帝手中,崇祯看后大怒,吩咐严查此案。
            温体仁终于要崩溃了:对不起了张孙振老弟,我还是要混下去的啊,原来商量好的二号方案取消,新的二号方案就是:干掉你!为了我,只有牺牲你了。


          25楼2011-10-16 19:28
          回复



            26楼2011-10-16 19:36
            回复
              傅青主在赢得了官司,回到山西后,开始埋头于学术研究。
                从这个时候开始,傅青主对所谓的举子业开始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在北京看到了官场的腐败,他觉得在那样乌七八糟的环境中是不会令自己快乐的,从此,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诸如史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中。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傅青主最早的一幅书法作品,就是出自这个时期,是书写于1641年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现在我就正在端详着这幅书法作品的拓本,我把自己的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吧:它以行草风格书写,给人的感受是笔势圆转流畅,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看上去与明朝和平时期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的作品很有些相似之处,其笔意之娴雅,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亦有相通之点。可见,前期正规的书法训练,给傅青主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此刻他还没有经历人生中真正的惊涛骇浪,因此,书法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至高境界,至少,还没有让人望之骇然,精神为之一震的地步。


              27楼2011-10-18 16:24
              回复
                由于关于傅青主的文献存世的比较少,而且研究的不够,所以其实我们对傅青主并不真正的了解,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水平非常高的医生,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是“神医”,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他的医术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他和他的家庭曾经被病魔逼迫到了何种地步!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做为一个凡人的傅青主真正的情况吧,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钻研医学的道路的。
                傅青主的侄子去世的第二年春天(1641年),很不幸,傅青主自己也感染上了瘟疫,这次的病严重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几死”,就是几乎死掉。具体患病的情况傅青主自己没有记载,可见,这个时候他对医药并不了解,也没有解救的对策,多亏他的哥哥傅庚照顾他,为他精心调护,傅青主才活了下来,但是这次患病的时间却很长,直到秋天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恢复。
                  可是,傅青主自己的病刚刚好,他的哥哥却不幸地染上了病,在第二年夏天,就去世了。
                  到底哥哥患病的情况如何,文献中也没有记载,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只知道这次失去兄长给傅青主的打击无比巨大。
                  傅青主自己记载说在那些日子里,他和老母亲两个人整天抱头痛哭(此时他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一会儿安慰他,他一会儿安慰母亲,但那都是无济于事的,随即两个人又痛哭。(日夜共老母哭泣,老母慰山,山慰老母,随复涕出,不能仰视。)
                  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甚至到了不能出门的地步,“直怕见人家有兄弟偕行者”,看到了人家兄弟,就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29楼2011-10-18 17:24
                回复
                  2025-09-01 01:1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到了吧,这就是傅青主年轻时期的真实状态,病魔一个一个地夺去了他的家人的生命,傅青主虽然此时已经学富五车,却无能为力,并因此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怎么办啊傅青主?努力学习医学吧!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快快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吧,因为你日后将是我们的大医傅青主!
                    相信这是此时所有看官的心声。
                    我现在要告诉您,不要着急,因为老天爷对他的打击还没有真正的到来,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还要经历更大风雨,遭受更大的打击!
                  就在傅青主的家庭连遭不幸的同时,大明王朝也即将走到了他的尽头,傅青主在这一年和几个同学去拜访了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曾经在辽东逗留过,傅青主他们非常想知道明军与清兵的交战情况,就问这位和尚:“熊廷弼大人在辽东怎么样啊?”
                    只见这位老和尚仰天长叹:“好个熊经略,好个熊经略!”然后伏地叩拜,半天不起,当他再次起身时,只见他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傅青主等人都被这位老和尚的举动所震撼了,忙问缘故,原来,熊廷弼被朝廷奸人陷害,已经被崇祯皇帝处以死刑了。
                    那天,大家的心中都感到了无比的沉重,每个人都似乎预感到了大明王朝的衰败。


                  30楼2011-10-18 17:25
                  回复
                    同年,傅青主参加了乡试,没有中,那位老和尚前来道喜,傅青主感到很郁闷,心想这位拿我开心呢吧?就说:“老和尚你搞错了,我没中!”
                      老和尚很认真地说:“对,就是因为你没中,所以我才道贺!”
                      傅青主听了,恍然大悟,从此放弃了科举的念头。
                    在这些年里,傅山写出了《两汉书人姓名韵》这样一本专业书籍,此书考据严谨,工程浩大,是不下一定的功夫难以完成的著作,随后,他又写了《性史》一书,注意,这本《性史》不是写男女关系的,而是写心性的问题,探讨“孝友之理”,“取二十一史应在孝友传而不入者,与在孝友传而不足为经者,兼及近代所闻见者”,是一本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
                    这个时候,唯一让人感觉有些兴奋的事情就是,三立书院发来了邀请,请傅青主去做老师,给学生们讲课。
                      这似乎是好事,要知道现在毕业能够留校任教也是好差事,可是,傅青主却怎么也乐不出来,因为,李自成已经马上要打过来了(或者说是已经打过去了)。
                      学校让傅青主等老师讲课的内容居然是军事教育等,有什么火攻、守城之类的。
                      也不知道文人傅青主老师的讲课效果如何,总之文献中只留下了他评价当时教育政策的一句话:“迂哉,蔡公(当时的巡抚,兼管三立书院的工作)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
                      其实这句话说的很空,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反正评价别人迂也好,自己迂也好,此刻都不管什么用了,因为天下的趋势已经无人能够阻拦了!


                    31楼2011-10-18 17:27
                    回复
                      相信任何处在明清交替时期的人都会感到无比的困惑的,因为时局变化的太快了,公元1644年,也就是著名的甲申年,三月的时候李自成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了,明朝灭亡,正当这些忠于明朝的文人痛骂李自成的时候,五月份清兵就进驻了北京,然后清兵就横扫中原,估计当时的老百姓只能看见军队打来打去,估计都快分不清到底是谁打谁了。
                        清兵杀过来后,斗争的矛盾性质就变了,原来还是中原的内讧呢,这可就是外族入侵了,虽然现在满族已经和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了,我还有若干个哥们儿的老婆是满族人,但是那时候的认识可不是这样,否则您就没法儿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掉脑袋也要抗争到底,那个时候人们对清兵的愤恨,和后来对日本兵的愤恨是一种性质的,抵抗外侮的。
                        就在眨眼之间,文人心中的支柱,大明王朝覆灭了,取而代之来统治自己的居然是些骑着马的外族人。
                        这对傅青主的来说才是无比巨大的真正的打击,甚至他整个一生都没能从这种阴影里走出来。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在数次努力参与抗争斗争后,感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与整个局势抗衡的,怎么办?清兵此时开始要求所有的汉人剃头了,难道自己也要被剃成一个瓜皮头?那可真是奇耻大辱啊,怎么办呢?
                        此时,另一位医生喻嘉言的办法是:出家当和尚。
                        傅青主和喻嘉言的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出家当道士。


                      32楼2011-10-18 17:55
                      回复
                        就在这一年,傅青主三十九岁,他上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做了道士。
                        现在,我来给各位解开傅青主到底是何时开始学医的谜团吧!
                        我翻遍了傅青主留下的文献,在甲申年做道士之前,没有他任何关于给人看病的记载,反而倒是他和他的家庭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
                          从他做了道士以后,文献中开始出现了给人诊病的记载,比如,他从五峰山下来后,开始到晋中各地游历,寻找反清复明的机会,到了哪个地方,老百姓就请他看病,有的时候想走都走不了,而且治疗效果还非常好,也不收老百姓的钱。(所至老**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
                          另外一首他写于四十四岁的诗反应了他给一个叫花史的人的母亲看病,病痊愈了以后,花史用驴驮着傅青主来回往返的过程,诗下自注中写到:“花史母君得危疾,余设医愈之,每往来皆以其所爱黑驴驮之”。
                          各位自己看看吧,这前后有多大的反差吧,从之前被病魔逼迫得痛哭流涕,到后面的从容不迫,显然在五峰山上傅青主经历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那么,到底在五峰山上发生了什么呢?
                          所有的疑点,集中到了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身上,他到底是谁呢?难道是他,使得傅青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33楼2011-10-18 18:06
                        回复
                          让我们来从文献里找找傅青主和郭静中的交往记载吧。
                            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有傅青主写的几首有关和郭静中道长交往的诗了,其中有一首题为《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时道师在马首伪署,次又玄韵》,这里的伪署指的是李自成起义军的一个办公地点,可见当时郭静中道长和李自成军队有联系,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从北京撤出,成为了抵抗清军的一股力量,估计当时已经全乱了,管他什么李自成还是明朝残部,只要是抗击清军的都是团结的对象。这次傅青主并没有见到郭静中,失望而归。
                            然后,有一首诗是在冬天写的,题为《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在那天,天空下着雪,冷风刮过山峰,发出尖锐的声音,傅青主奋力上山,来到了郭静中道师的道观,两人秘谈了一个晚上,他们的房间的灯一直亮了个通宵。
                            至于那天晚上他们到底谈论了什么?则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永久的秘密。
                            但是,我们从傅青主日后的行为中,似乎可以猜测出当晚谈话内容的一些大概。
                            从那以后,傅青主以道士的身份开始游走于各地,从事反清复明运动,显然这应该是当晚谈论的内容之一。
                            从那以后,傅青主开始留心医药,钻研医籍,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医,相信这也是那晚谈论的议题之一。


                          34楼2011-10-18 18:07
                          回复
                            傅青主的好友兼三立书院的同学戴廷栻在给傅青主写的传记中说:“道人(指傅青主)善病,受道还阳真人”,意思是说傅青主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因此受道于还阳真人,这里,“善病”和“受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要连在一起写,难道是还阳真人会对傅青主的身体有什么指教和帮助吗?
                              再联系傅青主写的《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这首诗中,曾把还阳真人郭静中比喻成给人间送药的仙人王子乔,我们则可以更加坚定前面的观点,在那个夜晚,健康问题一定是一个谈论的重要议题。
                            那么,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神秘的面纱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此事历来文献中记载甚少,这位还阳真人似乎神龙见首不见尾,外人很难遇到他,连傅青主在开始的时候找他都难,在傅青主拜他为师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五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下山跑到李自成的军营中,实在是体力好的很啊。
                              现在,让我们解开这位郭大侠的神秘面纱吧!


                            35楼2011-10-18 18:08
                            回复
                              2025-09-01 01:0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来,这位郭大侠本是明处士,看到明朝开始衰落了,就出家做了道士(师明处士,见明之衰,遁于黄冠),至于他是哪派的道士,从他赐予傅青主道号“真山”的“真”字来看,他是属于全真教龙门派的,因为龙门派以“道、德、通、元、静、真、常、守、太、清”等十字为号。
                                但是,他却似乎不拘于派别之限,而更擅长道教神霄派的修炼,神霄派最擅长什么功夫呢?一个是修内丹,一个是驱雷行雨。文献记载这位郭大侠“尝过华阴,遇异人刘,授以金丹之术及五雷法。由是往来晋楚燕赵间,善祈雨,遇旱则各省院司及州县之长吏,辄走书数百千里迎还阳为祷。祷时亦无他异,但结一坛,登坛以掌中雷印拍手一拍,则霹雳随起,大雨如注。或求之者众,则第书一符以付之,持者方入境,而雨已集矣。”
                                不知道这种道教文献里的记载有多大的程度可靠,估计是神话的成份居多,居然敢挑战天气预报,胆子似乎大了点儿,但是他们注重气功调理身体倒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这位郭大侠博览群书,“尤精于《易》”,显然,这对傅青主是有影响的,因为以傅青主这种钻研学问之人,《易经》那是必须研究的,而且后来傅青主还是此中高手。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傅青主没有去学习驱雷行雨的方法,否则历史就将重写,后世会出现一个在气象局工作的傅青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卫生系统。
                                那么,傅青主在郭大侠这里到底学习了什么呢?神霄派的修炼内容里有什么对傅青主有启发呢?


                              36楼2011-10-18 1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