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藤真的书。
其实我让藤真写成的这本书,灵感的确是来自於约翰‧伯格(John Berger)。(其实应该翻译成「伯杰」更好,因为他姓氏里的G是采日耳曼式的发音,近似於j的发音。)
大二的时候上视听传播课,我们文化批判专业的老师有提到这位大师,推荐我们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观看的方式》。当时觉得非常有趣,不过大二的年纪还小,还有一堆必修课,而且才刚得到外交系双主修的资格,所以只是记著。现在必修课只剩下外交系的最后两门,相对来说课程的loading轻了,再加上我在硕士在职班当教学助理的那堂课,老师的指定阅读又出现了这个名字,所以最近要开始看他的书。
然后写些生活琐事的评论和批判,这个主要内容是来自於另外一本书,《与苏格拉底吃早餐》。这也是我当教学助理的同一堂课上的指定阅读,就是我之前有提过的,老师想探讨日常生活经验的课,文化相关的,非常有趣。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哲学家陪你过一天」。
我想藤真如果作为学者,他写的书应该不会是曲高和寡的,也不会是那种除非课堂指定不然没有人看的学术书籍。
毕竟他高中时代就已经开始在带人,很早就开始累积「教学经验」了。
所以我揉和了约翰‧伯格的风格和《与苏格拉底吃早餐》的内容,给了藤真一个自己的写作风格,希望各位还喜欢~
其实我让藤真写成的这本书,灵感的确是来自於约翰‧伯格(John Berger)。(其实应该翻译成「伯杰」更好,因为他姓氏里的G是采日耳曼式的发音,近似於j的发音。)
大二的时候上视听传播课,我们文化批判专业的老师有提到这位大师,推荐我们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观看的方式》。当时觉得非常有趣,不过大二的年纪还小,还有一堆必修课,而且才刚得到外交系双主修的资格,所以只是记著。现在必修课只剩下外交系的最后两门,相对来说课程的loading轻了,再加上我在硕士在职班当教学助理的那堂课,老师的指定阅读又出现了这个名字,所以最近要开始看他的书。
然后写些生活琐事的评论和批判,这个主要内容是来自於另外一本书,《与苏格拉底吃早餐》。这也是我当教学助理的同一堂课上的指定阅读,就是我之前有提过的,老师想探讨日常生活经验的课,文化相关的,非常有趣。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哲学家陪你过一天」。
我想藤真如果作为学者,他写的书应该不会是曲高和寡的,也不会是那种除非课堂指定不然没有人看的学术书籍。
毕竟他高中时代就已经开始在带人,很早就开始累积「教学经验」了。
所以我揉和了约翰‧伯格的风格和《与苏格拉底吃早餐》的内容,给了藤真一个自己的写作风格,希望各位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