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望族吧 关注:3,613贴子:32,012
  • 3回复贴,共1

我对柳家旧事的一点看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容氏的确是非常无辜的,但姚氏一开始也是受害者。姚氏等于是被柳老太爷骗婚了。她本来是大家闺秀出身,柳家家境名望势力是不如姚家的,她本来就算是低嫁。结果回家拜宗祠时才发现丈夫不但本来已有未婚妻,而且这个未婚妻还在公婆的主持下早于她拜堂成为名正言顺的正室嫡妻。自己莫名其妙的就“被小妾”,要知道妾乃贱流,她的婚姻不是娶,而是纳,自己的父母不是岳父母,而成了“银主”。这对她这样一个出身的女子来说就是一生最大的耻辱痛苦。身为妾室,受伤害的不但是自己,还有她的子女,从此天生就要低人一头。嫡庶天壤之别,这就是礼法规矩,无论你本来的出身怎样高贵,家庭怎样显赫,你做了妾,就是要给大妇磕头行礼,伺候立规矩,半奴半主尴尬一生。也许有的人说她后来还不是享受到妻子的待遇,柳老太爷出来做官时带的是她,她的儿子在外也是以嫡子的身份行走。但是社会大环境下妾的身份低下命运悲惨的现状却是无法改变的,而她因为已经在京中成婚,这是和姚家有来往的有头有脸的人家都知道的,又已经圆房,木已成舟,和离显然是不可能的,她丢不起这个人,娘家也不可能让她被休回家。自己的婆家靠自己的裙带关系发达,却又不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名分,一方面利用她一方面还用名分压制她。这也是她心理扭曲的原因,最终注定了她和容氏一生不死不休的斗争,柳家嫡庶不分的状况,祸及子孙。写到这里我真是第一句要叹一声“吃人的礼教。”第二就是想踹死柳老太爷这个自私的渣男,一下就害了两个无辜的女子一生。这个老家伙才是全剧中最该被谴责的人。
再有一点,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明明是姚氏与柳老太爷先完婚圆房的,但是生下嫡长子的却是容氏。而姚氏能与柳老太爷生下几个子女,足见她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在古代,正妻没有生下长子,是不会让妾室先生下儿子的。依照柳母当时对姚氏的深恶痛绝,很有可能她对姚氏用了一般人家对妾室的手段:“避孕。”用子嗣的方法助自己心爱的儿媳妇容氏压姚氏一头,姚氏由妻贬妾,连孩子都占不了庶长子的名分,最后为了女儿结亲必须靠记入容氏这个嫡母的名下才成。柳母在时,姚氏是要到容氏跟前立规矩的,(立规矩怎么一回事,相信看过宅斗文的都知道。)姚氏在柳家老家,不可能有谁脑残到喊她二房奶奶二房太太,只可能叫她姚姨娘,因为奶奶太太喊得是容氏。而容氏因为年轻时丈夫的大半宠爱被姚氏这个既有身份嫁妆又青春少艾的情敌占去,自己被架空了正室的权利荣耀,再大度贤良的人对这样一个情敌都不会有太好的脸色。我说柳老太爷你当初到人姚家可是求亲不是纳妾啊,姚氏和你也是奉父母之命三媒六聘成的婚啊,也是有婚书有媒证的,凭什么你家里说让人家做妾就做妾啊。姚家要是早知道女儿千里迢迢嫁去是做妾,估计你上门求亲时不用扫帚追着她打出去。真要做妾,难道不会做皇帝亲王的妾啊,还轮的到你柳家?以官家女做妾,也不怕御史言官参你 。
如果说容氏是郁闷了一辈子,姚氏就是活在怨恨中一辈子。想想姚氏出身名门,未嫁时也许不失为一个可爱讨人喜欢的女孩子,只因为错嫁,身份跌到泥土里,自尊被践踏的无以复加,一生的命运也变得很坎坷屈辱。虽然柳老太爷出去做官带她赴任,让她以正室的地位在外交际,可要知道假的就是假的,她自己后来会做出那些不堪的事情未尝不是因为缺乏底气的缘故。容氏有名分有嫡长子,和她比缺的是显赫的娘家和心计手腕,所以后来一直被她压着,但是如果柳老太爷伸腿死在她之前,容氏凭着名分完全可以把她打发了,正室打发妾是不需要理由的,这就是嫡庶的先天名分所限,她娘家也未必能帮的上她,因为嫡庶之别是皇帝也没办法更改的礼法。姚氏她随丈夫赴任为丈夫打点任上事物,助丈夫前程升迁,难道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成全别人和丈夫生的嫡长子吗?自己的儿女因为名分是庶出,将来只能捡嫡兄的残羹剩饭?她也是金奴银婢养大的,也是作为当家主母培养成的,只因为这样一个阴差阳错,就得甘心为妾伺候大妇,怎么可能,又不是琼瑶附身。她和自己儿女在外的”嫡室”名分也只是在丈夫活着时的一片遮羞布,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一旦丈夫死在她之前,现实马上毫不留情的会把她们打入原形。她无法认命,所以只有怨恨,过多的怨恨压在心里最终使她走向疯狂,向另外三个无辜的人下手(我猜的,哈哈)。即使她干掉原配,即使她被扶正,那么她依然是怨恨的,名分上她连继室填房都算不上,只是个妾室扶正的,在讲究的人家里,妾室扶正很多时候依然得不到外人或是族人的尊重。(从柳家族老一直感念容氏就可窥见)尽管姚氏也算是为了柳家的兴盛作出了贡献,但是她就是个扶正的妾,不配堪为宗妇,宗妇的名分是属于容氏的。 逝者已矣,姚氏,容氏,柳老太爷都死了。即使容氏母子二人最终死在她之前,但是我想她到死都是怨恨的,恨柳家,恨容氏,恨自己的爹娘,也恨她自己。容氏生前虽然不得丈夫宠爱,虽然早逝,但是她的正室原配身份是板上钉丁无法更改的(柳尚书想抹掉她的身份纯粹是异想天开),死后也还有人怀念(无论真假)。而姚氏呢,除了她自己的儿女还有谁记得她?而柳老太爷晚年的所谓对原配大房的愧疚忏悔使我对他这个人恶心到极点,也使姚氏的人生成了一个悲哀的笑话。


1楼2011-08-09 23:27回复
    谢谢大家!!亲们说的都有理,但是不要忘了在古代,交通是何等的不便利啊,不是打个电话坐个飞机就能到的。亲们还记得西游记里唐僧爹中状元后娶亲的过程吧。也是仪式办了,洞房进了然后才回家拜见婆母的,只可惜运气不好,路上遭遇水匪,然后。。。。。。基本上地球人都知道的剧情。其实姚家人虽是急了点,但是做法也是符合当时的一些习俗,宋朝人也是有榜下捉婿的风俗。而柳老渣当时也不能说他一定错了,毕竟他那会儿没有和容氏正式订亲,没有正室订亲时反悔倒还是可以的。再加上姚氏的祖母当年快挂了,希望闭眼前见到孙女出阁,所以这场婚事确实结的急了。但是即使急了,也不能说人家姚家人没有按照规矩办。特别保媒主婚的是柳老渣的房师。房师大家知道的,相当于是新郎的入党介绍人,仕途领路人,这个身份出席婚礼做媒证等于今天大家结婚请公证员证婚。这一切本来并没有大问题,但是问题出在柳姚两人回家后,面对容氏的存在,柳家人的处理方式(自柳母到柳老渣及其他七七八八的人)对这两个女人都非常不公平,对容氏说难听点就是恩将仇报,对姚氏则是利用打压。容氏是义妇、孝妇,柳家不愿在名声上背负苛待孤女始乱终弃恩将仇报的骂名,所以不但留下容氏,还以她为正室。但是却造成容氏常年独守空房,正室权利缺失、被架空,妻不妻妾不妾郁郁而终的局面。对姚氏则更狠,不好直接赶回娘家(毕竟柳老渣与姚氏成亲的事京中人是知道的,如果姚氏被赶回娘家,对柳老渣将来仕途影响不好,柳老渣更是坐实了骗婚之名,也得罪了做媒的房师),所以在柳家老家她做妾伺候大妇柳老渣,出了老家再当作正室为柳老渣撑面子。而她当年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怀着期待憧憬出嫁,结果现实是给她来个天降冰雹,砸的她晕乎乎透心凉。她也没法再回娘家,她丢不起这个人,娘家也丢不起,即使娘家把她接回来,她已失身于柳老渣,还怎么再嫁,京中是不可能再待了,难道要青灯古佛伴一生,还是随便找个什么外乡人做填房甚至做妾。只有听从柳家人摆布,也是妻不妻妾不妾的过了一生。所以容氏姚氏都是无辜的,最悲催的是,这两位因为思想的局限性,没有意识到造成她们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而是混战了一辈子,两人一生都在不甘,嫉恨中挣扎了一辈子,最终一个郁郁早逝,一个迷失了理智,做下了错事。


    16楼2011-08-10 19:49
    收起回复
      2025-11-21 16:11: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姚氏不可能甘心做妾,她的出身、教养放在那里,而她当年可是柳老渣以妻礼娶进来的,到了柳家一辈子妻不妻妾不妾的,所以她自己始终不认命,她的做法我完全可以理解。大家换位思考下就明白了。当然她的仇恨放错了位置。她的不幸不是容氏造成的,而是柳家造成的。


      19楼2011-08-10 22:46
      回复
        很高兴看到亲们的评论,大家不要激动,凡事放轻松,再激愤都是在替古人担忧。
        我要提醒各位,人的性格是有复杂性的,所以大家不要用片面单一的眼光来认定容氏不对或是姚氏不对。这两个在书中是活生生的人,两个女人在命运对她们不公的情况下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容氏善良和婉是毋庸置疑的,我尊敬容氏,也同情容氏的遇人不淑。但是我更欣赏姚氏,也更同情姚氏。容氏在面对这种不公的时候采取的是避让忍让的态度,她善良识大体懂退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柳家的安定,具有牺牲精神。为了自己心中善良大义的信念准则,可以说是个崇高的殉道者。但是姚氏呢,我认为她更接近一个平凡生活中有喜怒哀乐有优缺点的女人。面对命运的不公时,她懂得抗争,为自己为子女争取生存空间,自尊高傲。她不是琼瑶笔下的小白花式女人,不可能怜己薄命甘做妾,她始终不甘,想反抗这个男性社会强加给她的不公,她希望取得应得的原配地位,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三。无论这件事是柳家责任多一些,还是姚家做事不当,做为一个受三从四德教养大的女子,她也只是从命嫁给了父母为她挑的丈夫人选,但是这场婚姻酿成的苦果却是由她们两人来吞咽。有抗争就会有牺牲,她不可能和容氏握手言欢,玩姐妹一家亲的游戏,因为她们两人的立场从一开始就是相互敌对的,这是现实,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她们两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明知被命运耍弄,却不知道操纵命运的魔爪究竟是谁的?在别人为她们准备的战场上相互厮杀,血流成河,最终是两败俱伤。容氏是一位殉道者,姚氏则是一位失败的反抗者。这就是我看待她们两人的观点。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过多的谴责她们,因为换位思考一下,你就知道你要面对的处境是多么难了。


        30楼2011-08-12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