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吧 关注:1,828贴子:408,532

回复:忆往谈旧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头 好样滴~~请继续~~


101楼2011-08-04 09:28
回复
    二 忆苦会
    这是继上次忆苦饭后,又一次忆苦会(不含吃忆苦饭)。这次的忆苦与往次不同,忆苦者要在本单位职工中物色人选,忆苦内容要真实可信,防止说假话空话。
    入选者是一位和我同龄的女教师,家住天津。只有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父亲已去世。
    不知这位老师有没有弄明白,是忆苦还是诉苦,竟讲了一件建国后50年代末的一段生活中的经历。大家听后也确实感到很苦很难。如果是忆苦,该讲解放前发生的事,如果是诉苦,岂不是给党的领导抹黑。老师们听得无精打采,毫无激情。这时,使我忆起了一件我曾亲身经历过的事。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102楼2011-08-05 21:05
    回复
      2025-11-11 10:0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冬天,所任的班级有一韩姓的男孩,其父是一名火车站内的装卸工人,因为是我班学生的家长,我们曾见过面,并称他为韩师傅。
      韩师傅在一次装卸货时,不慎脚下一滑落在地上,随即被货车上滚下的一根圆木砸在身上,当即身亡。这突来的横祸,夺去了这个家中的主力,妻儿痛不欲生。第二天,校长领着我和另一位姓武的老师(我们两个班均有他家学生)前去吊唁。这是一个贫困之家庭,六个子女中,只有两个上小学,最小的孩子不满周岁,光着腚在炕上爬。大一点的孩子们见我们前去,连忙跪在地上向我们磕头以谢恩师。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陪他们默默流泪。


      103楼2011-08-05 21:19
      回复
        此次东北游,感官东三省之辽阔,之肥沃,之所想不及,感悟我脑之狭小,楼主,你往事我之现在,你现实我之未来,多了不说了,干一杯吧!
        东三省,我之爱!


        IP属地:江苏104楼2011-08-05 22:10
        回复
          海风把你吹到东北了,没说的,欢迎啊!干一杯!


          105楼2011-08-06 14:15
          回复
            这个八口人之家,全靠韩师傅每月30几元的工资维持生活,真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及衣物。
            据说,韩师傅被定为工商,对未成年的子女,每月有一定的生活补助。但生活依旧贫困。
            我离开这个班,已近50年了,相信在党的关怀领导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几个不幸的孩子会走出贫困。


            106楼2011-08-06 14:36
            回复
              7月17日上午9时,我们来到了父母墓前进行祭典。新建的坟墓为半圆形型,以瓷砖和水泥为主要原料砌制而成。外型庄重美观,艰苦耐久,碑文字迹已描绘一新,清晰可见。
              我们摆放了鲜花和祭品,燃纸焚香,放了鞭炮,念过祭文。最后,将哥哥生前穿过的一双旧鞋和遗像,埋在了父母的脚下,以示“顶脚”。这是哥哥生前的遗愿。哥哥生前因居异地,去世后葬于他子女的所在地。故骨灰没有运回老家。
              


              108楼2011-08-06 15:32
              回复
                祭拜完毕。我们回到了二姐家。大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由于异地故乡之隔,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亲人们都很珍惜。我们又留了一些影,以此为念。
                这次回乡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姐夫同四个儿子生活都很富足,盖了新房。每家均养有奶牛,每月收入不少于城镇职工。


                109楼2011-08-06 15:39
                回复
                  2025-11-11 10:0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得晚也挺好,一次看个饱!我眼睛在看,脑海里却改编成电影了!姐姐你要不是删减许多,就是连续剧!精彩!


                  111楼2011-08-06 18:58
                  回复
                    欢迎你啊
                    没删减多少,改革开放后的事三姑没写。这回整篇快完成了。


                    112楼2011-08-07 05:53
                    回复
                      提到我的名字,她居然还记得。汪姐不仅是姐姐的同学,也是我家邻居。她结婚后就住在我家前院,其丈夫姓刘,是镇上小学的一名教师。汪姐有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儿,每天放学后,我经常到她家为她照看小孩。因为是姐姐的同学,我也就很自然的称她为姐姐了。
                      故乡遇知己,我们又是一番叙旧。她的奶奶是镇上一位很有名望的老者。人们亲切的称她为老汪太太或汪奶奶。汪奶奶又是一位热心肠的人,谁家有事,总是跑前跑后予以帮忙。其父,汪木匠,是镇上很有名的木工。也是大家公认的"孝子"
                      


                      113楼2011-08-07 06:03
                      回复
                        汪姐向我打听姐姐的情况,我告诉她,姐姐早在30年前就已去世了。她很痛惜也很难过,认为姐姐离世太早。但更难过的是我,姐姐如果还健在,她一定能和汪姐一样,享乐人生了。我们又打听了以前老邻居各家的情况,然后告辞了。
                        我们来到了老院。旧屋完全不见了。最后我们来到了不是老屋的“老屋”前,屋主人是一位40左右的中年男人,听说以前我们曾在这里住过,他很热情的向我们介绍说:“新房子是最近两年才建的,以前一直住着那三间正房(我们曾住过的老屋)。”说着,又指向右边的一片菜园地说:“那里原来是造酒作坊,后来拆除种菜了。”说到这里,侄女忙问:“师傅,你在拆除活翻地时,没挖出来什么东西吗?”


                        114楼2011-08-07 06:17
                        回复
                          房主人一愣说:“没有哇,有什么东西埋在地下了?。侄女笑着没做回答。我们大家都笑了。
                          原来,在我家开造酒作坊时听人说:陈年老酒最香醇。哥哥姐姐好奇,便将几瓶酒埋在地下。(听说以后又挖出来了)。如果没有挖出儿埋到现在,那可是陈年老酒了。我一定拿出来供亲人们品尝。


                          115楼2011-08-08 05:20
                          回复

                            我们看到了我家的老院墙,这墙当年砌的宽度是5尺5,历经近一个世纪,半个世纪没有维修,现在依然一人多高。墙体上的深坑是当年打仗时,子弹头嵌入墙体,人们抠子弹头留下的。


                            116楼2011-08-08 05:35
                            回复
                              2025-11-11 09:54: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到这墙,我们都很激动。三姑在讲述那陈年往事。


                              117楼2011-08-08 05: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