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吧 关注:1,828贴子:408,532

回复:忆往谈旧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青妹妹,我忙去了,晚上再续,祝一天开心


34楼2011-07-17 07:40
回复
    三绝好! 谢谢加精!
    您说的是,三姑的文字静静的讲述了父辈们的经历。看三姑的文字,感觉到国家的变化,感觉到我们比父辈幸福很多。


    36楼2011-07-17 16:26
    回复
      2025-11-11 16:52: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文)
      不久,爷爷召回了我家所有的在校学生。因为爷爷实在不愿意让孩子们接受日本人那套奴化教育。聘请了一位李先生当家教。李先生实行复试教学,我们小孩子被拒之门外,这对我来说真是求之不得之事,心里高兴极了。
      复试班的学生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如书法比赛,赛诗会等。我们这些小孩也经常围观看热闹,每逢此时,大人们总是分给我们一些吃的,打发我们到别处去玩。但没多久,我们又围拢过来。这童心童趣本无可指责。只是因为我们还很年幼,感受不到那浓浓的学习气氛。
      复试班的学生们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最为突出的是我的二哥(伯母的二儿子),他不仅各科成绩优异,手也巧。我们过年用的花灯,都由二哥一手制作而成。有用纸叠的,用支架糊的,也有冰冻的,造型新颖美观,大家都很欣赏。花灯点亮时,更是小孩子们最欢乐,最开心的时刻。
      


      37楼2011-07-17 16:36
      回复
        看雨好!嗯,我违规了,待我慢慢学习


        42楼2011-07-18 05:58
        回复
          不聊好!很荣幸,俺过40了
          能够和朋友们分享长辈的故事,也是我的荣幸


          43楼2011-07-18 06:02
          回复
            1949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消息传来,小镇沸腾了,人们走向街头,奔走相告。十四年了,人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昔日占领中国政治舞台的日本官员们缩在屋里不敢露面,等候处理;那些曾同日本人共事而又没实权的伪官员们更不知所措。八路军的工作组还没到来,镇上的工作一时无人接管。就在某一天夜里,学校被盗,丢失了部分桌椅,学生们无法正常上课。抗战胜利的庆祝大会无人组织召开。
            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父亲怎么能不急呢?大学毕业时,侵华日军已占领了东北三省,那时父亲就发誓,日军一天不被打垮,我一天不出来工作。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在自己的国土上听从日本人的指挥?这是耻辱,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父亲在家一呆就是14年。期间曾到过江北开荒种地,也在老家开过造酒作坊。父亲坚信,总有一天,**战争会取得最后胜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怎能坐视观望。于是父亲组织了这次庆祝活动。
            


            44楼2011-07-18 06:05
            回复
              我晕了,百度抗那个日也不让通过啊,百度亲日咋的?


              45楼2011-07-18 06:08
              回复
                青青妹妹早!


                47楼2011-07-18 06:23
                回复
                  2025-11-11 16:4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哦,才发现打错了,是1945年8月15日


                  48楼2011-07-18 06:27
                  回复
                    (正文)
                    这本是一次包括父亲在内的群众性自发行动,却不料被蔡政委认定为“越权”行为,目无党的领导。蔡政委是八路军工作组负责人(蔡在土改后的一次党内整风中,被定为阶级异己分子清除出党),在蔡政委眼里,父亲可真是个“人物”,有文化,伪满时期又不曾为日本人做过任何事情。有爱国热情并有一定的感召力。父亲的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故找种种借口要制裁父亲。
                    但是,蔡政委错了,父亲威胁不到他。土改后,我家被划为地主,仅凭这一点,蔡政委便可以像抓辫子一样,将父亲紧紧的握在掌心里,任其惩治。
                    父亲的安全受到威胁,带着我的哥哥离家出走了。


                    49楼2011-07-18 07:18
                    回复
                      (正文)
                      父亲走后,母亲带着五个女儿,生活的很是艰辛。在此期间,二姐结婚了,不久大姐在镇上小学应聘当了一名小学教员。生活初步得以稳定,姐姐便将我送到学校读书,这一年我15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由于自身的原因浪费不少宝贵时间。故对这次的入学倍感珍惜。
                      1952年暑假即将来临,父亲的一封家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52楼2011-07-18 16:52
                      回复


                        53楼2011-07-18 16:54
                        回复
                          (正文)
                          信中说,公房已分定,要在近期归乡接我们到沈阳定居。
                          从农村步入城市,许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对我而言则有自己的想法。入学时,我是二年级的插班生,一年级的课程根本没读过,入学后是在姐姐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一旦中断了学习,对我是一种损失。另一个原因是我不愿意远离二姐和二姐的两个孩子。
                          父亲终于回来了,父亲的到来说明我们离乡的日子在即。当时的搬迁也很简单,除人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带走的东西,真可谓是“人走家也搬”。大姐由于学校的收尾工作尚未完结,不能和我们同行。
                          


                          54楼2011-07-18 18:30
                          回复
                            双城火车站外景


                            56楼2011-07-18 18:39
                            回复
                              2025-11-11 16:4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站里


                              57楼2011-07-18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