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就随便说说,如果旁落大权的姓曹,演义里的叫曹爽,如果他能争气点,就不会被司马给做了。同姓者反叛,魏国就仍然是魏国;异姓者掌权,魏国就不是魏国。当时看三国演义,就纠结了,为什么曹芳就这么听死蚂蚁的话,而不信任曹爽。看来自家矛盾很深,结果外人随便挑拨,出事了。最后曹爽挂了,大权全落在死蚂蚁手中。这也注定最后的下场。确实,在当时封建时期,自家关系搞好很重要,像曹操,曹氏一族当时都很挺他。然后曹操安家后,处理好士族间的关系,四处拉人,打造了一个稳固的江山。而后期确实一代不如一代。士族和本家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并且权力要达到平衡,再不济,也不能差太多,本家是一定要保证的。但曹丕成为世子大部分是靠士族的力量,于是乎,偏心了。士族力量强大了。再加上,曹氏家族本身后代也腐败了,于是本来就是由各地乱七八糟的人组建起来的魏国矛盾了。内部很乱,祸起萧墙,本家利益没顾好,然后其他势力也没调和好。最后,爆发了。其实,每一个国家内部都有好几股势力,既然是魏国,当权者就应该保证自家势力要高于其他势力,不过不能太高。但是其他势力,像司马一族,他要是比你强,他就不服气了,凭什么要听你的。像蜀国也是由三股势力构成,荆州、益州、原州(原来的),蜀国,自然是益州力量要大点,虽然孔明哥哥不是益州的,但他能调和,处理好,后期,想必孔明也成益州人了。所以最后剩下的就益州这股势力,所以相对稳定了许多,至少叛乱少了许多,我无视了南蛮,(孟获我错了)。就这样,同理,吴国。

各位,我又YY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