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吧 关注:100贴子:369
  • 8回复贴,共1

谢安处世的柔与刚BY梁满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1楼2011-05-08 21:16回复
    对此谢安也十分清楚,他曾对谢万说:"汝为元帅,诸将宜数接对,以悦其心,岂有傲诞若斯而能济事也!"谢万听后,便召集众将,但却无抚词,只是以如意指着众人说:"诸将皆劲卒。"弄得诸将对其更加痛恨。谢安对其弟的规劝,本意是让他改弦易辙,去掉傲诞,安抚众人,造成一种帅柔将和的局面。


    4楼2011-05-08 21:22
    回复
      2025-10-20 01:3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谢万的刚傲是其多年习性所积,指望通过规劝使其去旧图新确有挟山越海之难,所以谢安并未必求其弟改变性格,把努力放在对其弟的规劝上,


      5楼2011-05-08 21:23
      回复
        后来,谢万率军北伐,北中郎将郗昙因病退还,谢万以为是因敌强而败,便挥军后退,溃败不可收拾。军中将士欲因此诛除谢万,但考虑到谢安平时对他们的抚慰,便放弃了这个打算。由此可见,正是谢安的怀柔,平息了谢万的刚傲招来的怨恨,使谢万在兵败之危中,避免了杀身之祸。


        6楼2011-05-08 21:25
        回复
          王殉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郗超、王殉与谢安的关系前已叙述,但通过郗超称赞谢安之明,王殉在谢安灵前痛哭,亦见谢安为人的成功之处。


          11楼2011-05-08 21:31
          回复
            第二、他使友之者慕其宽厚。谢安为人柔和宽厚,《世说新语•尤悔篇》有所述评:"谢太傅于船东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


            12楼2011-05-08 21:32
            回复
              又放船纵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


              13楼2011-05-08 21:32
              回复
                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谢安对下人的刚暴之举,被视为水入迫隘之地,反其沈柔本性,亦可从反面见谢安在通常情况下对人之宽柔。惟其如此,刘真长当为官会稽时说:"我入,当泊安石诸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对此,余嘉锡先生评论说:刘真长"所以言惟当泊安石诸下,不敢近思旷者,盖安石为真长妹婿,且其平日携妓游赏,与人同乐,固自和易近人。"此论确为对谢安为人的中肯评价。第三、他使亲之者愿受其诲。谢安教子,寓刚于柔,无教而教,前已叙述。在其教导下,谢氏之门,俊秀辈出。史称"时谢氏尤彦秀者,称封、胡、羯、末"。封即谢万子谢韶,胡即谢据子谢朗,羯即谢奕子谢玄,末即谢奕子谢泉。此外,谢奕之女谢道韫也为当时有名的才女。


                14楼2011-05-08 21:34
                回复
                  2025-10-20 01:2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毫无疑问,谢安是东晋时期的玄学家,但其清言并未废务,而是在老庄之学中吸取处世立身的思想,以温柔处世,以宽和待人,在东晋上层社会中间,显示了颇具影响与征服力的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谢安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玄学家。(本文原刊于《谢太傅安石纪念论文集》中)


                  15楼2011-05-08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