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9,761贴子:53,449,416

【母亲节征文】李萍vs包惜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占个位子。


1楼2011-05-08 13:17回复
    翻了翻《射雕英雄传》,我大概了解我要谈甚麼了。 楼上有人说打架? 嘿嘿,打架我也认为李萍必胜。


    7楼2011-05-08 14:24
    回复
      2025-11-27 08:49: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主一副两条线,反映出郭靖与杨康两位起始处境相同,但逐渐分歧的人生。 某种程度上,郭杨二人可说是互相的倒影。 郭靖纯朴,杨康狡猾。 郭靖呆头呆脑,杨康聪明灵敏。 郭靖生於蒙,但为了百性而反蒙。 杨康生於金,却为了荣华富贵而侵宋。
        而作为此二人的母亲,包惜弱与李萍某种程度上也如镜面的两方。
        包惜柔“自幼便心地仁慈,只要见到受了伤的麻雀、田鸡、甚至虫豸蚂蚁之类,必定带回家来妥为喂养,直到伤愈,再放回田野,若是医治不好,就会整天不乐”
        李萍却十分有决断。 个性刚烈。
        包惜柔父亲是位学究,容貌秀丽,怕是没有做过甚麼劳苦之事。
        李萍“自幼务农,习於劳苦,身子很是健壮”并且“粗手大脚,容貌本陋”。
        这一帖想要谈的正是这两位处境相似,本质大异的两位女子。


      10楼2011-05-08 14:50
      回复

        於是上网找了图片,未经授权,如果原作者不愿意的话请联系吧主将其删去:

        李萍

        包惜弱
        


        11楼2011-05-08 14:56
        收起回复

            这两个人其实有些奇怪。 李萍作为主角之母,乃是郭靖能够成为大侠的很重要的影响。 但对於她的讨论,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颇不如包惜弱。
            比方说,倪匡曾评包惜弱为“上上人物”,那他将李萍如何排呢? 我没找到...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并未看全倪匡论金庸的系列,但上上已经是最高级别了,就算另有论李萍的单元,她也不可能超越。
            就是在『金庸吧』,包惜弱出现的次数也比李萍多。 或许是因为前者更有争议性丵吧? 确实,我也挺有兴趣谈谈包氏的是与非,不过这一帖是母亲节征文。
            以人物论,包惜弱或许超越李萍,或许是上上人物。 但这是【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美女】而言。
            那以一个作为母亲的角度来看,两者比之又如何呢?


          13楼2011-05-08 15:09
          收起回复

              相信结果论的人士,看到这里就无需在看了。 李氏生出了一位为国为民的大侠,包氏的孩儿却是一位大反派。 这一点无须否认,也无从否认。 以结果而论,李萍显然是远胜包惜弱的母亲。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双方的话,结论是否还是如此呢? 目前我也还不知道,如果有兴趣的话就与我一同探讨吧。


            14楼2011-05-08 15:15
            回复

                接者,孩子生下来了。 两位女子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这里我们来看看两位新妈妈对於孩子的“养之恩”。
                因为这一段,金庸在李萍身上的笔墨较多,所以我们也从她开始:
              『月光下只见这孩子浓眉大眼,啼声洪亮,面目依稀是亡夫的模样。她【雪地产子,本来非死不可,但一见到孩子,竟不知如何的生出一股力气】,挣扎着爬起,躲入沙丘旁的一个浅坑中以蔽风寒,【眼瞧婴儿,想起亡夫,不禁悲喜交集】』
                这一段或许就是李萍从【妻子】的身份化为【母亲】的转折点吧。 为何我会如此说呢? 因为:
              『这时怀中抱着的是亲生孩儿,那恨之切骨的段天德已不知去向,本来的【满腔悲痛愤恨】,登时【化为温柔慈爱】。』
                在这里,对孩子的重视终於超越了对亡夫的记念。 就算段天德当真在此处出现,她恐怕也不会如以往般不顾孩子就上前拼命吧?
                接者我们看看她为郭靖能够存活而做下的一些事迹:
              『她从死兵的背囊中找到些干粮吃了,又从死兵身上找到了火刀火石,割了一块马肉,生火烤了。【剥下死兵的皮裘,一件裹住孩子】,自己也穿了一件。好在天时酷寒,尸体不腐,她【以马肉为食】,【在战场上挨了十来天,以乳水喂养孩子】,两人竟活了下来。她精力渐复,抱了孩子,迎着阳光,信步往东走去。』
              『大漠中风沙如刀,她【只求不刮到孩儿脸上】,自己丝毫不以为苦。』
              『李萍【含辛茹苦的抚养婴儿,在大漠中熬了下来】。她在水草旁【用树枝搭了一所茅屋】,畜养牲口,又将【羊毛纺条织毡,与牧人交换粮食】。蒙古人传统善待旅客、外人,见她可怜,常送些羊乳、乳酪、羊肉给她。』
                她为了让婴儿保缓,剥下死人的衣服,并以马肉为食在死人间挨了十来天。 在移动时,她以身体护住婴儿,自己不以为苦。 而等终於找到安身之地时,她用双手搭出房子。 一个人畜牧,纺织,交易。 在此语言不通,充满危机的大草原上,她将郭靖养活了。 这一点十分的了不起!
                郭靖生下来后,有机会活下来,绝对是李萍的功劳。 以养育之恩而言,李萍就算不是满分,也是极高。


              19楼2011-05-08 16:02
              回复

                  所以在“养”的上面,李萍付出了身体,包惜弱牺牲了心灵。 那者比较伟大? 一般应该会说前者吧? 毕竟前者的付出看得见,摸得著。 


                21楼2011-05-08 16:54
                回复
                  2025-11-27 08:43: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讨论的话就没有。 没有讨论的话就完了。


                  25楼2011-05-08 17:02
                  回复

                      嗯,是的。 所以我说在那时期,她们还只是【妻子】,而不是【母亲】。 到了后来,李萍从妻子的身份转为了母亲,而包惜弱有没有呢? 很难说。 在三位与他关系最深的男子面前,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杨铁心。 个人认为这足以显示,在她心中,她更加认同作为杨铁心之妻的身份,过於作为杨康之母的身份。
                      仅此这一点,我就认为李萍是更佳的母亲。 不过这未必说包氏是不好的母亲,这一点我还没决定。


                    28楼2011-05-08 17:07
                    收起回复

                        在讨论两人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环境】。 别忘了,包惜弱被带到了大金国都,那可是王孙满地走,大官多如狗的一个地方。
                        在那种地方,一个无依靠的女子,活的未必会比在大草原容易(当然难处是不同的)。
                      『那两人是蒙古牧民,虽不懂她言语,但【蒙古人生性好客】,【怜贫恤孤】,见她母子可怜,就邀她到蒙古包去饱餐了一顿,好好睡了一觉。蒙古人以游牧为生,赶了牲口东迁西徙,追逐水草,并无定居,用毛毡搭成帐篷以蔽风雪,就叫做蒙古包。这群牧民【离去时留下了四头小羊给她】。  李萍含辛茹苦的抚养婴儿,在大漠中熬了下来。她在水草旁用树枝搭了一所茅屋,畜养牲口,又将羊毛纺条织毡,与牧人交换粮食。【蒙古人传统善待旅客、外人,见她可怜,常送些羊乳、乳酪、羊肉给她】。』
                        李萍的处境虽然辛苦,但她周围的人都十分的纯朴,好客。
                        而包惜弱虽然处镜安稳,但一位【宋人女子】,还是已经嫁过,有了孩子的宋人女子跑去金国的首都,还让大金国的王爷迷恋上她。 除非完颜洪烈将她藏了起来,我很难相信她不会遇到麻烦。 这也是我认为她为何“无可耐何”的嫁给了洪烈。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看太多乱七八糟的历史小说,尤其是有一堆纨絝子弟,横行霸道的历史小说)。


                      34楼2011-05-08 17:16
                      回复

                          所谓的身体,自然就是劳力。 要不然呢?
                          至於心灵,我一开始就说这是见仁见智。 有些人看重物质,有些人看重心灵。 套一句孔子的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如我所言,李与包正好相反。 物质上,李十分的缺乏,包却应有尽有。 但心灵上,李活的十分满足,包却显然十分的空虚。
                        『完颜洪烈千方百计而娶得了包惜弱,但她心中始终未忘故夫,十余年来自己对她用情良苦,爱宠备至,她要搬运江南故居旧物,一一依意照办,只盼能以一片真诚感动其心,但到头来还是落得如此下场,此刻见她虽死,脸上兀自流露【心满意足、喜不自胜之情】,与她成婚一十八年,【几时又曾见她对自己露过这等神色】?』
                          这十八年来,她多少次是终夜哭泣? 又多少次能够心满意足的笑出?


                        36楼2011-05-08 17:24
                        回复

                            嗯,我已经看过了。 不过,就是在她那段之后,她依旧是为了“手刃仇人”而决意“豁出性命”。 母亲死了,孩子自然也会死去。 所以我判定,她在郭靖生出来前,被仇恨填满了心,并没有顾虑到孩子。 如果有任何顾虑,她岂会冒者被段天德打肚子的风险装疯? 岂会耗尽力量,跟者段天德深入草原?
                            人依状况不同是会改变的。 她刚开始做的不好(这是以做母亲的角度来看),但后来她改变了。 我认为无必要吧李萍当做完美的母亲,至少她没像商老太那样,最终都执迷不悟。
                            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任何人都欢迎有自己的意见。


                          46楼2011-05-08 17:34
                          回复

                              一位【没有依靠】,【容貌秀丽】,与【王爷有关系】的【宋人女子】靠自己能在大金国都好好的活下去? 而您也说了,她是为了“找依靠”。 那她是为了谁而找依靠呢? 是为她自己? 但显然她自己活下去的欲望并不大。
                              包惜弱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无可耐何】的嫁出去。 这可能性有很多,我也有列出几个不同的。 这个可能性只是我个人倾向的而已。


                            53楼2011-05-08 17:43
                            回复
                              2025-11-27 08:37: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然我这里只是十分广泛的说,因为金庸并没有在此上面多加笔墨。 想来李萍也会有在寒冷的冬风中想起亡夫而流泪之时,包氏也有可能去见皇室时被欺负甚麼的。 但这些都是猜测,金庸给我们的只有李萍的辛劳与包氏的终夜哭泣,这是她们【主要】的付出与伟大之处。


                              55楼2011-05-08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