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作者比张纪中懂佛教,张纪中不要自作聪明了。
答:这个属于点名道姓地攻击。确实,拿古人(特别是古代名人)跟现代人比,是打击现代人的一个好办法,因为不管比哪个方面,大家都会相信是古人强。这是最保险的说法,要是有谁胆敢反过来说,那就太狂妄了,非被骂个狗血淋头不可!
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讲,相对《西游记》作者,玄奘大师也是古人,而且成就很大。作者照样把玄奘大师写成个脓包和尚,这且罢了,他将大师翻译的《心经》放在书中,让一只猴子讲给他听,虽然这猴子可以理解为心猿,但猴子的话基本可以说就是作者的话。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是不是也有人对作者说:“难道玄奘法师不比你更懂《心经》吗?你凭什么自作聪明地去教育他?”因为有古人的存在我们就什么都不敢做了?
《西游记》作者懂不懂佛教,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把这个作为打击别人的工具。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考证可能很难,但既使是这样,说他懂或者不懂都至少要举出理由来,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作者是懂佛教的,这种说法当然很容易引起共鸣,但我还是要说,只要是人,不管多么伟大的人,他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或许对于《西游记》作者而言,佛教就是他的弱项也未可知呢。
现在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纯属个人观点:我认为《西游记》作者不是很懂佛教,从书中看,他对佛教的理解基本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而且,从全书的字里行间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佛教也无好感,处处显示出明褒暗贬。
回到观音,至少在《西游记》一书中,我看不出作者对观音有丝毫的尊重,观音动辄“大怒”,骂悟空的话很市井很难听,其宠物下凡两个,一个残忍吃人,一个**害人,在妖精中都属下乘。可以说,《西游记》中的观音无论是同佛教里的观音比,还是同民间信仰的观音比,都相差太远,鱼篮观音本是救苦救难,作者偏说那鱼是观音家养的,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奔着毁观音形象而去,怎么倒没有人义愤填赝地说《西游记》作者毁了观音,乃至毁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呢?
除观音外,作者还将《心经》说成是《多心经》,我们现代人倒是从禅宗的观点替他解释了(只是一种解释而已,说不定就是作者断句断错了);取经时如来纵容门徒收取好处费,勉强也用“放下”来解释了;但是最后唐僧取的那些佛经无论是名称还是卷数都极为混乱,这又如何解释?总不能还用禅宗来打掩护吧?即使是呵佛骂祖的禅宗,也不会将经卷的名称和内容说错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作者是个才华横溢的儒生,对佛道二教均无好感,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他对他不喜欢的两教又多多少少懂一点(对道教懂得更多一些),他创作了一个神猴形象(虽非原创,但有个人创作成分),并借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都极为强大的取经故事,将这个神猴放入故事里,然后加以改编,借此来抒发他的情感和爱憎。他在这个故事中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和才华,使之成为一部千古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