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吧 关注:5,628,517贴子:113,103,506
  • 14回复贴,共1

推荐《B+侦探》,影评汇集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子文:《B+侦探》的重口味指数初级鉴定书
      彭顺单挑大梁的警匪大片《B+侦探》终于排到了本月于全国上映,片中的大部分惊悚以及血腥画面都未遭删减,以较为完整的姿态得以保全并获准通过,这是中国内地电影审查连续几年的收紧之后首度放宽起来,对于苦于无戏可做的电影人们来讲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所以说,这部片子除了电影自身质地之外更兼具了另一重意义,那就是中国电影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经营起自己的“B级”制作。
      B级的概念其实是源自于分级制,在内地尚未有相应制度出台之前,这个B级的概念其实更多是电影制作行业的自我定位而已。以往在香港,会视电影的适应人群而划分为I、II、III,其中的II也就是惯称的B级概念,多半都是因暴力指数与情色因素所归纳,虽然禁忌元素样样都有些,但终究还是要有一些有约束的创作尺度。相信很多忠实的港片粉丝对此都不会陌生,立马就会联想起邱礼涛、查传谊等人的若干经典创作。而今内地电影仍旧延续着大锅饭的作风,在未分级之前仍是以一纸勒令对全行业的创作做笼统的约束,所以说B级片的概念也就越来越模糊了,直到彭顺杀进国内电影市场的战团后,以旧有的惊悚片经验以及大胆的做派打开了这扇紧闭的小门,实践性地展开了这类电影的创作。 


1楼2011-04-18 17:48回复



    2楼2011-04-18 17:50
    回复
      2025-11-28 21:19: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郭富城与廖启智是片中戏份最多的人,表现也显得相当的均势,但相对于他们以往的角色衡量,影片中这一对正牌警探+冒牌警探的组合则更显跳跃了一些,并不是十分的沉稳,给出的是略显夸张的人物个性。想来,这与本片的泰国制作基因撇不开,多半都是参照了泰国人的生活个性与表现力在塑造角色,所以难免会造成很多的影迷大呼奇怪,但也正是这种奇怪的观感成就了影片自身的黑色基调,在怪诞与现实之间纵横穿梭。
            说影片是好莱坞经典影片《七宗罪》的变异体,也是有理由的,影片在系列杀人案的线索设置与关联上很明显是取了前者的经,而且所选取的阴郁的调子以及背景未曾间断过的连绵阴雨都有着相仿之处。这样的取经,是影片可看性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创作资本,也是影片更容易被人所看好的一大重要前提,但愿彭顺能够以一个相对优异的市场成绩完成自己的这次大胆的实践,打开一条能够持续带给人惊喜的B+级创作之路。
      


      3楼2011-04-18 17:50
      回复
        气死我了
        居然发了半天发不出去
        害得我只能截图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248010100rkob.html


        4楼2011-04-18 17:51
        回复
          干嘛要换马甲啊
          好东西我会一起分享
          不好的可以发出来一起围观


          6楼2011-04-18 17:53
          回复
            《B+侦探》:阴暗的理由
            文:武束衣
               身为来自泰国的香港电影人彭氏兄弟,有个得天独厚创作空间上的优势,就是在港岛风情逐渐被透支到某程度时,他们还能沿着自身的路数转去另一隅世界行进,回到他们熟悉的地方继续讲述熟悉的事。泰国唐人街这样一个处于虚实之间的大背景,既能带来异国风情十足的色调、影像、道具,甚至配乐(同时基本没有什么文化上的理解隔阂),更重要的是,能在罪案题材的影片中,尽可能保持那些重口味的细节,以及侦破环节的各种元素。善恶不定的警员,警局内部的矛盾冲突,警方面对凶杀时的无奈,而且主角是身处官办系统外的一个独立人士并且屡破奇案,以上这些设计,想想如果是安排在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很难通过相关审查机构的。
                
            


            20楼2011-04-19 15:43
            回复
                   也许是因为下定决心进入内地市场,这片的故事基本没有任何神鬼元素的容纳空间,而是转向了变态心理的层面。影片基本沿着一个模式在严格地走,上次是阿探每找一个人询问,之后那个人就必死无疑。而这次转了过来,是每查一次细节,就又出现一具尸体。片中几次罪案充满了大量随机与临时的特征,犯罪行为模式中有一种"无差别杀人",这是一种接近反人类反社会的心理,以纯粹杀人本身来报复仇视的目标。但凶犯显然又带着某种选择的倾向,于是,阿探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这些人之间的关联。而这个联系,只跟凶犯那难以理解的心理相关。在结尾主动解开之前,一切都是说不清的。不得不说,接踵而来的“突发”死亡出现太多,不免让人感到疲劳。所以在罪案现场,经常会使用各种手段进行二次惊吓,也更倾向于用看似随意的工具来增加效果。
                  
              


              22楼2011-04-19 15:44
              回复
                     尽管如此,依然看得出有些血腥镜头是被处理过才放行的,这其实也一直是中国类型片市场不得不面对的事。撇开不谈分级的问题,许多电影中那些带着强烈暴力与破坏的画面,一方面是因满足观众的某些期待心理刺激的心理需求而存在的,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现实种种发生过的事件中取材而再现的。各人生活永远不比观众想得要坏,也并非要更好一些。所以电影这个虚拟世界,某种程度只是隐约再现了一个侧面。但每个人心中可能存在的那片阴暗之地,是否会被一声凄厉的尖叫、一摊缓缓流淌的鲜血而激发,并不由创作者来定。
                    
                     PS:林正敏那张脸带来的好感是个意外。居然在《童眼》里完全没注意她。
                


                23楼2011-04-19 15:44
                回复
                  2025-11-28 21:13: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6楼2011-04-19 17:06
                  回复



                    27楼2011-04-19 17:09
                    回复
                      回复:29楼
                      很明显在剁小孩


                      30楼2011-04-19 17:14
                      回复
                        悬疑惊悚元素挑战视觉
                        《B+侦探》主动自我分级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04/20/content_554414.htm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于音
                          
                          
                          
                             □记者 于音
                             晚报讯 由彭顺导演执导、郭富城主演的最新惊悚悬疑电影《B+侦探》将于4月29日全国公映。该片此前发布的电影海报以郭富城为主打,画面也凌厉惊恐,不过,记者近日获悉,《B+侦探》宣传将进行自我分级,片方已更新了海报、立牌、展架等宣传品,并在最新预告片、网络海报上做警示图标等。
                             《B+侦探》是一部成色十足的悬疑惊悚片,揭露了人在高压之下“心魔猛于鬼”的变态扭曲心理。片中会全景出现的腐烂尸体、被剪掉的舌头频频挑战观众的视觉,这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心脏病的观众都不适宜。所以《B+侦探》此次主动做出观影提醒,并用“B+”标识打出“B+危机 观影谨慎”提示,这对于五一期间的观影人群必定产生有益指引。
                             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在接受采访时也对此举表示赞同,并称这是 “有社会责任感的做法”,“毕竟目前内地没有出台分级制度,片方的观影提示可以对观众做出有效指导,比如那些带孩子来看片的成年观众就会回避此类影片了。 ”但吴鹤沪同时指出,虽然影片提出警示,但有些成年观众可能有逆反心理,他们反而会迫切想看个究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刺激影片票房。
                        


                        39楼2011-04-20 13:41
                        回复
                          #B+侦探#以“重口味”形式打破大刀阔斧的审查魔咒,在气氛上弥漫压抑与恐惧,镜头与意识残酷得让人坐立不安,甚至大胆触及人性阴暗面的复杂层次,作为华语电影人创作的B级题材,自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在B级片的范畴之下,探讨现今钳制社会与人心走向的“心魔”!
                          


                          45楼2011-04-21 18:04
                          回复
                            “李刚车祸门”、“药家鑫撞人”、“机场刺母案”、“10人连环凶杀案”……现代人性的扭曲和变异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社会道德的底线也不断下降,拷问人心良知的标准更是游离起来,换句话说:一个杀人凶手,民众早已无法以“作恶”对其进行评判。#B+侦探#在不断深入探知其行径的另一面进行反思。


                            46楼2011-04-21 18:04
                            回复
                              2025-11-28 21:07: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B+侦探#阐释一个人在一瞬间得知让他毕生痛苦的消息后,如何面对的挣扎与纠结,在眼下心理问题、情感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已造成众多悲剧的情境下,明显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效果成功与否,比起某些“为惊吓而惊吓”的类型桎梏,更让人过目不忘。彭顺这次大胆实践,能否打开一条令人惊喜的B+级创作之路呢?


                              47楼2011-04-21 1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