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吧 关注:19,476贴子:98,201

说说赵晓波•《包公赔情》•《杜十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 言
赵**是国家级东北二人转传承人。
1974年,赵**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的时候,家里节衣缩食,送他去外地学习唱歌,但她却瞒着家人改学了二人转。学习期间,她十分刻苦。每天清晨起床就练习唱腔,练习绝活,从不懈怠;学习之外,还要自己生炉子、做饭等等。起始的演出,她只是在农村的小戏班子里做替补,由于她勤学苦练,孜孜向学,唱功扎实,名声也日渐远扬。1976年,她走进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成为国家正式演员。1996年她应邀赴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专场演出。2000年,又应邀赴台湾演出并讲学。2003年,在延寿县创立“黑龙江省赵**艺术学校”。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走遍天下”栏目派员采访报道其艺术成长之路。2008年二月,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颁发的“东北二人转传承人”任命书和荣誉证书。
在艺术上,赵**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脱俗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风格,但她摒弃赵本山小品、模仿秀、通俗歌曲之类的小曲小调,追求纯粹正统的二人转唱腔艺术。她的唱腔醇厚甜美,清脆响亮,回音绕耳,独具一格;舞台表演精亦求精,一丝不苟,且几十年如一日:再加上她扮相靓丽,美貌夺人;因此,赵**被观众美誉为“东北第一花旦”、“东北第一唱将”、“东北第一悲剧红颜”------
现在,赵**是东北二人转最年轻的领军人



IP属地:河北1楼2011-04-17 14:22回复
    甲”,抓住其衣襟,把他强行拉到跟前。两秒钟以后,一把将李甲推出五六步远。“李甲”本来一直活跃在“杜十娘”身边。两分钟以前,“杜十娘”还在为“李甲”专场演出《烟花叹》,然后又左一个“郎君”,右一个“郎君”地呼唤着,亲昵着。为什么现在要拼力推搡呢?原来,彼“李甲”非此“李甲”也,方才是郎君,是白马王子俊俏郎,是古往今来天底下最亲的人;现在是“狼君”,是“狼人”,是仇人。君不见恩爱夫妻反目成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乎?演员这一推,就是要把方才酝酿的悲愤,继续推向高处;然后在大尺幅的踉跄中行腔演唱,并且在演唱中继续升温情绪。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
    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木雕泥塑我说不出话,云蒙遮眼两耳鸣。
    心如刀扎,浑身就哆哆哆哆哆地颤,
    扑簌簌醒目之中落下泪痕。
    在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唱腔中,“下”字呈现出明显的鼻塞状态。唱完了“泪”字,演员开始吸鼻涕。这说明,在演员吐字“下”的时候,鼻涕在鼻腔里正飞流直下三千尺,鼻塞音和清鼻涕是同步上市。生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类在极度阴沉痛苦的时候,鼻粘膜很快肿胀肥厚,鼻腔通道相对变窄,阻碍呼吸畅通。这样,就要鼻塞或者流清鼻涕,就像得了重感冒一样。如果演员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感到莫名恐慌,在演出间隙到后台向医生讨药。医生会脱口告诉他,但塞无妨,但流无妨;省下“通气鼻贴”和“新康泰克”(黑龙江卫视这几天正在热播这两种药的真假广告),留着真正生病的时候使用。
    到了这个时候,演员的面部表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五彩聚光灯的映照下,其眼圈已显黯淡,眼睫毛水雾氤氲,眼眶里一直在闪动着泪花;在戏份空档,嘴角总是不自觉地下垂;在演员舞美转身的时候,观众还会看到,演员的眼球已经充血发红——演员,整个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泪人,一个红袖添香的泪人。
    这些就是演员情绪投入已到临界点的面部表情的标志。为了规避情绪的乌龙失控,就不能再为之开天辟地。稍后,由于唱腔和台词的不同,演员的情绪还会有震荡上行或者下行,但这都已经在演员自我的操盘掌控之中。
    在刚才情绪酝酿的时候,演员有耸动身体、直面仇人等特殊的肢体表情;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的动作。这就告诉我们,演员再没有飙升自己的情绪,(如果演员还有其它底牌,则非庸庸如我者所能窥之一二)。而事实上,在后头的演出之中,几乎每分钟都是女演员的戏份,其演出日程已经排不进其它议题。后来,“李甲”有个两分钟的唱腔——“李甲一看事不好”,而在这两分钟的时长里,女演员一边擦鼻涕,一边以辅助动作配合“李甲”的演唱;而且“李甲”唱完,离结局只剩1分钟。此时需要的大概是演员如何完成正常的表演程序了。
    像赵**这样的经验老道的演员,在一两秒钟之内,就可以把满腔的悲伤调整得所剩无几乃至全部消失。如果这样,方才还鼻塞,还清鼻涕,还悲调哭腔、泪人一个,转眼间多云转晴,演员就开始满舞台到处隔空擦泪,其整个剧目的演出,效果岂不是虎头蛇尾,毁于一旦?挫,使不得;重挫,更使不得。所以,当演员唱到“那金山银垛何足而恋”的时候,离结局只有四分钟,演员还在擦鼻涕;当“李甲”唱“我说啥也不能卖杜十娘”的时候,离结局还有1分钟,演员接连两次擦鼻涕。这最后几次擦鼻涕,显然有处理善后的因素在里边。是啊,在二十多分钟的周期里,鼻涕在舞台上支撑和升华了演出,但也有另外的副产品——涂鸦了不少的蝴蝶结。现在,自己的单一戏份基本结束,激动的情绪也该控制回来,对鼻涕及其副产品也应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尽管其涟漪还在微波荡漾……
    


    IP属地:河北4楼2011-04-17 14:25
    回复
      2025-08-26 02:2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有真情的投入,何来真情的表演?
      为了收集演员情绪投入的更多数据,我不时打开不同版本的《杜十娘》及其它悲剧剧目,其现实状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描述。形成这种状况的动因,可能是个别演员不想投入,而绝大多数演员好像是不会投入。要不然,为什么学者们都说,演员的情感投入是一件很困难、很痛苦的事情。没有投入怎么办?那就浮夸、矫饰,那就喔喔喔背剧本;他们可以把经典剧本演成垃圾,甚至叫人不忍卒睹。什么“接受角色,接近角色”,什么表演的艺术取向,什么对观众的责任心,都他妈三陪票房去吧。这些年,包括京剧在内的地方戏种,多少都有点楼歪歪,这除了电子产品的强势普及之外,有没有戏剧演员业务素质的低能和文化自觉的缺失?
      反过来,真情投入了,就会产生强大的多米诺效应。
      赵**一走进《杜十娘》的镜头,她的唱腔,她的道白,她眉宇间的微颦,哪怕是不经意间举手投足的刹那,都让人觉得那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流露得朴实,诚恳;她能把假情幻化成让新老观众感知并接受的真情。在这种极具美学境界和氛围的真情中,有多少人鼻梁发酸,热泪满眼;有多少人激情难抑,泣不成声;有多少人泪飞顿作倾盆雨,“江风大作浪花扬”(《杜十娘》)。
      如果有人问,演激情戏就只有情感投入,而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吗?我说,如果谁遇到了能走通第二条路的演员,请你通知我,我会买下他所有出场费的自报价。那是有限投资,无限价值;其潜在意义更是一步到位,步步到位
      


      IP属地:河北5楼2011-04-17 14:25
      回复
        (二)说说赵**梦幻式的表演风格
             凭借赵**的音质和演唱能力,凭借赵**舞台表演多方面的强大优势,演出一个《杜十娘》,只需要启动小音量、小柔腔、小动作;或者偷工减料,缩短时长,就可以成功应对,就可以得到观众和网友的基本认可。但事实却相反。她走的是大音量、大动作、大体能投入的路线。
        在求证到“当真”“果然”被卖掉之后,杜十娘一声大音量的“天哪”,同时一个大踉跄,180°转过身去,面对后台。这个时候,杜十娘知道自己的丈夫没有了,爱情没有了,所有的幸福都没有了。她就像垃圾一样,被抛到了人世之外,天地尽头。在这突如其来的惊恐中,杜十娘失去了方向感,已经“不知东西南北在何方”(《杜十娘》)。
        本来,杜十娘“出淤泥而不染”,“不枝不蔓”(“十娘看中人一个,看中李甲俊俏郎”);冰清玉洁,傲如雪中之寒梅(“世间禽兽我见多少,猪狗也比你孙富强”)。但她急于从良,有眼无珠,所托非人(“莫非你眼睛瞎啦”)。闪婚处之,花好月不圆;她,像一件普通的商品,被卖了。正是:寻好梦,梦正酣,水阔天长魂已断。一川烟草,碧落黄泉,顾影只自怜。现在,除了她自己,天下没有一个人悲伤着她的悲伤,没有一个人绝望着她的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她,精神垮了,气力软了。演员深谙其就里,在吐字逻辑重音“瞎”(“莫非你眼睛瞎啦”)的时候,启动了超大音量,全咽喉,全气力,连音质都已改变,差一点没有出现破音的临界事故。。与此同时,又自飙大动作,颓然瘫跪舞台,双手扶于腿上,面朝地下-----一个活脱脱的被自怨自艾挤压到死亡边缘的绝望造型。前苏联现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说:“演员的创作就是在舞台空间里展示造型艺术。”赵**的表演又为大师的名言进行了一次鲜活而成功的的实践。杜十娘除了追悔莫及,心如灰烬,就只剩下那艳妆盛装之下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愤然一跳了。在观众同情激动的掌声中,在柔情伤感的音乐声中,比较演员在戏剧高潮阶段由各种动作配合的一些大音量词逗,觉得演员不是在表演杜十娘,而是自己正在经历着弥天的悲愤和绝望。比如
        


        IP属地:河北6楼2011-04-17 14:48
        回复
          要结束,没有掌声。于是,我等待尾声那4句唱腔。听完第一句,没有:听完第二句,还是没有;在我盼望3、4句的时候——全剧终——第3、4句被阉掉了。我一一搜索网页上所有的阎某某版《杜十娘》,希望土外生命从天而降。结果,除了荧屏前枯坐的我,天下什么都没有。我遗憾,如果3、4句里有掌声,这掌声就是可贵的唯一,摄影师为什么给阉了?如果3、4句里没有掌声,摄影师为什么不把演员表演之前的观众及其掌声的镜头删掉?留下它们,岂不是在告诉电脑前的观众,主剧场的观众不欢迎演员表演的《杜十娘》。
          如果不是对剧本缺少分析,是不是对角色太过冷淡了?虽然说阎某某是从剪刀差下的贫苦农村走出来,但其出身家庭可能也是农村的“上流社会”。用韩子平版《王二姐思夫》的一句唱腔来描述,就是“你们家的金子银子装满柜”。后来,其演艺生涯乃至政治生命又蒸蒸向上,如日中天;渐渐地,对杜十娘这样的蚁族也就视若无物了。请恕直言,既然接过了杜十娘这个角色,就不能傲视她;你傲视她,怎么能把《杜十娘》表演出应有的艺术水平?演不出应有的艺术水平,还是阎老师吗?还是二人转皇后吗?就像青螺髻碧玉簪不会是绝唱一样,艺术也永远无止境;即使你同情杜十娘,你热爱杜十娘,你把《杜十娘》表演得再给力,这天下还有一条你趟不过去的河,只要你再往北走一步。
             我怀疑阎老师是一时混淆了世俗身份和演员身份的界限。
          如果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那恐怕就是演员对观众的态度了。
                 下面听一听赵**的情况。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这个乐段,在二人转和评剧里都是名段。阎某某从这个乐句开始表演,赵某某的掌声也从这里算起。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
          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木雕泥塑我说不出话,
          云蒙遮眼两耳鸣。
          心如刀扎,浑身就哆哆哆哆哆地颤,
          扑簌簌醒目之中落下泪痕哎…………我那杀了人的天那哎…………天爷呀哎…………天爷呀——
          乐段的最后一个乐句,在“痕”字之后,用“哎”字拖腔。刚启动拖腔的时候,旋律比较缓慢,低沉,拖腔到“我那杀了人的天哪”之后,唱腔变得高亢、快捷起来,随着旋律的上行,观众的掌声也不失时机地跟进,并迅速形成拖腔中的第一个掌声潮;由于演员的唱腔一直都在强势运行,其掌声稍事回落,但没有停息。唱到第一个“天爷呀”之后,又掀起第二个掌声潮;唱到第二个“天爷呀”,又掀起第三个掌声潮。掌声从开始响起,就随着唱腔高低起伏,一直追
          


          IP属地:河北9楼2011-04-17 14:49
          回复
            (五)说说赵**的哭腔艺术
            一.把乐句中的一部分词逗直接唱成哭腔,这是《杜十娘》哭腔比较明显的表现方式。比如
            1. 孙富的良策呀,实在是好(“的”字以后都是哭腔)
            2. 自己叫到自己的名字,十娘啊,十娘(“自己”以后都是哭腔)
               3. 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又把你给卖了(“把你给卖了”是哭腔)
               4. 我恨这人世间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也欺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是哭腔)
               这些哭腔,承载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唱腔中带哭腔,有的是对白中带哭腔,有的是自言自语带哭腔,有的是大声疾呼带哭腔,等等
            二.把乐句(包括独词乐句)中间或者句末单个词逗唱成哭腔。其中,把句末词逗唱成哭腔的例子,占到哭腔总量的80%以上。比如
            1. 叔父婶母拉帮你度日成人(“人”字带哭腔)
            2. 恨孙富心怀不善,他把我来害呀啊(“啊”字带哭腔)
            3. 把拖腔唱成哭腔
                《杜十娘》里有一个超长拖腔,以“哎”为关键词逗。据说这个拖腔叫“哭縻子”(“哭縻子”不一定都哭,比如,《杜十娘》的“填不满鸨儿黑心肠”之后的拖腔——“哭縻子”就没有哭),时长80秒钟,其中包括一个18秒钟的小拖腔,即以“我那杀了人的天哪”的“哪”(啊)为代表词逗的小拖腔。另外还有三个独词句,即两个“天爷呀”和上面说的“我那杀了人的天哪”。如果把整个拖腔比喻成一条龙,那么,这几个独词句的合意,就是龙的眼睛。它们告诉观众,拖腔的设计目标,就是声讨苍天(社会),就是在放大“扑簌簌醒目之中落下泪痕”的“泪痕”——杜十娘在为始乱终弃、负义忘情的男人却可以操盘女性的生死祸福而“落下泪痕”,在为靠金钱和阴谋诡计渔猎女性的人却可以在人世间横行无忌而“落下泪痕”,在为自己和所有贤惠善良的同胞姐妹遇人不淑却求告无门而“落下泪痕”;大海落下泪痕,天地落下泪痕,点点泪痕都落在一段拖腔中。
            4. 以生活型的哭声相配合。
                这个细节较为特殊。她先是7秒钟起伏均衡的哭声,接着是5个深度的抽泣声,最后是10秒钟起伏均衡的哭声。它没有唱腔,也没有台词,就是生活原貌的哭泣,我当初还以为演员太过投入,情绪可能一时不稳,后来才知道这是事先设计好的;当然掌声是少不了的。
            5. 以鼻塞音相配合。
            ○1 咱二人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你,你,你都忘了吗(从“蜜语”到最后都是鼻塞音)
            ○2 菱花啊,菱花,你只能照出杜十娘的花容月貌(“月貌”是鼻塞音)
            6. 以大音量相配合。
                    ○1 天地这么大,就没有我杜十娘栖身之所、立足之地呀
                    ○2 十娘啊,十娘,你得命咋就这么苦哇
                       例句中“足”和“命”都是大音量,它们前后的词逗则是正常音量。
            


            IP属地:河北13楼2011-04-17 14:51
            回复
                      7. 以快慢不同的语流相配合
                         上至达官贵族,下至王孙公子,这茫茫人海,可你却偏偏看中了李甲,可是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他又把你给卖了
                         从词序看,“茫茫人海”似应是人海茫茫,“茫茫”是人很多,是好人很多的意思,这样才能和后头“可你偏偏看中了李甲”构成文通字顺的转折。从演唱的角度看,在“茫茫人海”之后,应该有所停顿,给受众一个思考的逗留,但演唱的时候,演员一反常态,在“茫茫人海”和“可你偏偏看中了李甲”之间,用最快捷的语流,最紧凑的链接,疾驰而下,这种打破常规的处理,可谓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细想想,这不正是对自己闪电式结婚(闪婚)错误的痛苦回忆和检讨吗?到“他,他”语速放缓,到“他他他他他他他”又提速。这语流的快慢不定,恍惚闪烁,不正是追忆李甲从花前月下满口甜言蜜语到见利忘义的异常和令人出乎意料吗?所以后头才用哭腔说“他又把你给卖了”。
                     8. 以逻辑重音相配合
              ○1 心如刀扎(“刀扎”吐字很重),浑身就哆哆哆哆哆地颤
              ○2 眼望着李甲我的心已碎(“碎“吐字很重)呀啊
              9. 以抽泣声相配合
                 怨李甲原来是啊(一声抽泣)一个薄情郎啊(两声抽泣)
              10. 以叹气唱法相配合
                 我进无路来退也无有路哇((“哇“字之后叹一口气)
              这一口气听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沉重,就像是从五脏六腑的纵深处叹出来一样。
              从 5到10都不是哭腔本身,但却都是哭腔的重要辅助形式,它们表达的同样是角色的悲伤和绝望。通观全剧,哭腔及其辅助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它们让不同观众的审美追求得到了各取所需的最广泛满足,就像天下各路精锐众星拱月,勤王一处,自然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在这样的表演中,女观众化身成了上方的“”陪哭星“”(仿《包公赔情》“你当你是哪一个,你是上方陪伴星”);男观众则变成了怜香惜玉的大爱绅士。其实,在没有登台表演之前,剧本里就已经遍地开花,哭声一片了。这预案编织的细针密线和锦心绣口,不就是演员情感的投入吗?不就是演员对剧本的研究和驾驭吗?不就是演员多才多艺的实力展示吗?不就是艺术吗?
              


              IP属地:河北14楼2011-04-17 14:51
              回复
                这里,杜十娘柔情万种,温存可人,在年轻女性中,堪称“活色生香第一流”,但到了后半场,到了痛骂孙富的时候则判若两人。痛骂孙富的唱腔,是一段报板,文字不多,却很经典。为了理解方便,文抄公如下:
                世上禽兽我见多少,猪狗也比你孙富强。十娘深受人间苦,身遭凌辱暗悲伤。实指望能从良出苦海,谁料想我遇见你这坏心的狼。眼睁睁好姻缘被你拆散,气恨恨你在我身上打主张。
                十娘心怀刻骨恨,我恨透你这青楼买笑、贪恋红妆、粉墙追花、浪荡公子情薄郎。
                


                IP属地:河北16楼2011-04-17 15:09
                回复
                  2025-08-26 02:18: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现在,杜十娘第一次直面“孙富”。她先是燕语莺声,以情挑之,待孙富来到眼前,要无礼自己的时候,杜十娘突然还以响亮的耳光。然后右臂高举,剑指“孙富”,语流快捷,吐音短促;唇枪舌剑,咄咄逼人;伶牙俐齿,不容置喙。这是凌厉,这是强悍,这是至刚至烈。这一前一后,形成了演员表演风格鲜明的两极——有刚有柔,刚柔相济。赵**,就是这样一位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的悲剧红颜,也是既忠于剧本又高于剧本的二次创作的编剧、导演兼主演。
                  由此,我想到演员对两个音长的处理。“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之前有个“天哪”,虽说“天”是个大音量,但“天哪”两个词逗的发音却非常短促。“疾痛惨怛,未尝不呼天也”。同样是呼天,“扑簌簌醒目之中落下泪痕”之后的两次呼天——“天爷呀,哎…………天爷呀——”,不但吐音更给力,而且音长也拉得很大。为什么呢?我这样理解。乐段开头的“天哪”,是杜十娘对自己被卖掉这个突发事件的浅意识的惊恐,是情不自禁的惊声尖叫,作为尖叫声,如果音长拉大,那就不是无意识,就有悖于杜十娘当时特定的心理状态。而后头的两个“天爷呀”情况就不同。那是杜十娘在完全清醒之后,大脑深层意识对上天(社会)的谴责和声讨,是杜十娘对自己命运的深度悲哀和无奈。这里的音长如果短促,怎么能够充分地释放角色满心满胸的激荡翻腾的复杂情绪呢?
                  


                  IP属地:河北17楼2011-04-17 15:22
                  回复
                    我又想到一个例子。演员在开头演唱“身陷烟花整整七载”的时候,把扇子高高举过头顶,达3秒钟之久。那是扇子,也是乌云,那是压在杜十娘头上的乌云,也是压在她心上的乌云。作为妓女,七个春夏秋冬,七个365天,七个8660小时,杜十娘就是在这黑漆漆、沉甸甸的生存环境中苦度着岁月,苦度着似人非人的艰难岁月。同时,这个动作,也在客观上铺垫了稍后《烟花叹》中“有谁知我见人笑背地落泪痕”一句唱腔。
                    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赵**对剧本的探讨和研究,就是这样地从纵深到探底,再到入木三分。在悟性和潜心钻研的双轮驱动下,最终落实到表演,完成再创作。
                    


                    IP属地:河北18楼2011-04-17 15:23
                    回复
                      (七)说说赵**鼻涕的资源化
                            人类在痛苦哭泣的时候,眼泪就从泪腺中分泌出来,通过鼻泪管(连接泪腺和鼻腔的通道),流到鼻腔,鼻腔黏膜受到泪水的刺激,开始旺盛分泌,不断溶入泪水,鼻液量随之增多,清鼻涕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演员表演悲剧,如果没有自觉的情感投入,其表演就是表面化,就是应付观众。但是,情感投入进去,鼻涕也就蹓跶出来。鼻涕的使命和价值取向就是一个:搅局。演员在舞台上如何处理鼻涕,也就成为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摄影师发现演员需要紧急处理鼻涕,往往就停止拍摄,或者移开镜头,让演员避开观众,背前眼后把鼻涕擦掉。但是,鼻涕信仰的是无政府主义,并不唯领导的马首是瞻。与此同时,如果演员的戏份日程正处在高密度之中,没有玩“高雅”的机会,怎么办?赵**的答案来得干脆:面对全世界,非吸即抹。
                      


                      IP属地:河北19楼2011-04-17 15:25
                      回复
                        在《杜十娘》的表演程序中,屏幕里4次传出吸鼻涕的声音。分别是“扑簌簌醒目之中落下泪痕”的“泪”字之后;“李郎,莫非说咱二人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你,你,你都忘了吗”的第二个“你”字之后,句末的“吗”字之后,这是演员吸鼻涕吸得最为响亮、最为给力的两次;最后一次在“这天地之大,就没有我杜十娘栖身之所、立足之地呀”的“呀”字之后。4次吸鼻涕的音长加起来也不到4秒钟,分贝也不美丽,但它们向天下zhagao一点:在稍后的表演中,那些擦鼻涕的动作是真实可信的,不是隔空的;悲情是发自演员内心的,不是装出来的。
                        在鼻涕相对偏少的情况下,演员几乎都是启用这种儿童卫生启蒙时期的处理方式——呼噜噜,一揽子吸将回来。这种方式虽说有些原始,粗糙,yeman,但快捷,管用,实惠,有时候甚至可以让鼻涕动态为零。但鼻涕的yujing机制有时候会从黄色提到橙色,甚至提到红色。在这种zaihai状态之下,光靠往回吸已经杯水车薪,正常演出受到tiaozhan。这就要启动外力干预,这有点像guoji社会在libiya领空设置禁飞区。
                        


                        IP属地:河北20楼2011-04-17 15:28
                        回复
                          在鼻涕相对偏少的情况下,演员几乎都是启用这种儿童卫生启蒙时期的处理方式——呼噜噜,一揽子吸将回来。这种方式虽说有些原始,粗糙,野蛮,但快捷,管用,实惠,有时候甚至可以让鼻涕动态为零。但鼻涕的预警机制有时候会从黄色提到橙色,甚至提到红色。在这种灾害状态之下,光靠往回吸已经杯水车薪,正常演出受到挑战。这就要启动外力干预,这有点像国际社会在libiya领空设置禁飞区。


                          IP属地:河北21楼2011-04-17 15:30
                          回复
                            《杜十娘》从高潮到结局,时长24分钟,演员12次擦鼻涕。其中9次是当众一抹或几抹,3次是在表演空档面对后台擦拭。为什么说演员背对观众擦的是鼻涕,而不是眼泪呢?我跟踪观察演员的面部表情,发现演员的眼眶里始终有泪花,而脸上却没有泪珠,具体情况在“(一)说说赵**的情感投入和控制”中已有说明,这里不赘。另外,背过脸擦鼻涕,也是向观众暗示一个信息:之所以多数时候直面观众擦拭,那是因为当时万分“内急”,十分严重,而且,戏份又太过紧凑,来不及启动任何预案。你看,现在有了日程空档,我不是也在高雅吗?
                            这里要说的是,赵**摄影师的作法与常规不同,他们把演员擦鼻涕的动作,一“摄”无余地和盘托给了电视观众。这可能是因为演员的鼻液量多了一些,擦拭的密度大了一些;摄影师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初二,反正擦拭动作对营造戏剧氛围也没有什么负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很大的正面支撑之功,那就像划拳一样“全来了”吧。大概从《杜十娘》开始,公开擦拭也就成了赵**处理鼻涕的特有方式。既然擦鼻涕的肢体表情对舞台表演能锦上添花,能红袖添香,那么,就不要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了;有了鼻涕,就把它的实体撂到世人面前,就光明磊落地擦,就纵横捭阖地擦,就扬眉剑出鞘地擦,一直擦到演出的最后一分钟(“李甲”唱“我说啥也不能卖杜十娘”的时候,女演员接连两次面对观众擦鼻涕,而此时,离演出结束只有1分钟)。
                            赵**版悲剧的抢眼亮点就是她的哭腔艺术。而哭腔一旦驶进她鼻涕的海洋,也就像涅盘的凤凰一样,飞进了观众的心灵世界,并凭借其真实感人而惊天地、泣鬼神,催人泪下。
                            鼻涕本为不洁之物,演员在舞台上擦鼻涕也算不上什么高雅之举,但是,赵**却能化废为宝,化敌为友,化腐朽为神奇,让鼻涕变成道具,变成资源,变成一道风景,并且以其光鲜靓丽的形象荣登大雅,这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却被观众和网友广泛认可。有网友感慨系之;“梨花带雨惹人爱,演员投入不容易”,以“雨”喻泪,以“雨”喻鼻涕,说尽戏迷的感同身受,也深得演员表演辛苦之三味。
                            不过,话再说回来。吸鼻涕终归是边缘的声音表情,擦鼻涕也不是什么主流的肢体表情,演员的核心能力归根到底还是歌唱,特别是北派二人转(真正意义上的二人转)。赵**的唱功是举世公认的,在这个强势硬件之下,她可以在舞台上擦鼻涕,而且擦得张扬给力;对她的雅与不雅,观众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唱功较差,或者知名度不高的演员,像她这样擦,就可能被定性为失败,不雅。因此,要在鼻涕的海洋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演员事先还要考量一下观众的接受度,就像普通观众接受核辐射一样,先要测测其辐射量能不能超出500微西弗每小时。
                            


                            IP属地:河北22楼2011-04-17 15:31
                            回复
                              2025-08-26 02:1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八)说说赵**的几个花絮
                              1.   抽泣声声
                              哭,本来就是女人、小孩表达心理诉求的常见方式,当悲情深深深几许时,抽泣声也就应运而生。从生活到艺术,抽泣本来就应该是戏剧表演大观园中有身份、有地位的一员。在《杜十娘》的表演中,从“闻听此言”(“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之后的第一声抽泣到“你贪图银两(“你贪图银两忘记我杜十娘”)”之后的最后一声,抽泣声总量达百次之多,而且,戏剧悲情越重,抽泣声的密度也越高。这抽泣声工业化的批量引入,不但没有让人感到煽情和累赘多余,反倒觉得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很真实,很感人。作为边缘的声音表情,抽泣声让唱腔、让道白、也让哭腔更加给威给力,够威够力。抽泣声从一个侧面追捧了剧情,可谓善莫大焉。
                              2.   一个俊俏的郎
                              常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音域一般是两个八度多一点,赵**没有五个八度的超广音域,但四个八度恐怕还是有的。在表演 “伴随我十几年的菱花宝镜,最后随我梳妆一回”这句道白的时候,演员可能是为了追求全新的乐器音色,所以吐字“梳妆一回”的时候,音区较高,接着马上转到“俏生生芙蓉粉面愁难掩”,音区却降得很低。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从高八度刹那间划过中八度和低八度,一步落到超低八度,让人有些猝不及防,一时有点儿缓不过神来。而“俏生生芙蓉粉面愁难掩”一句唱腔却唱得清清纯纯,明明净净,溢满深情——从“最后随我梳妆一回”到“俏生生芙蓉粉面愁难掩”,整个儿就是一个漂亮的雪落无痕的软着陆。这让我想起了八十多岁高龄的二人转著名作曲家那炳晨老爷爷的话:“赵**的唱腔,能高能低,让人听着不累。”我原来觉得老爷爷的话太过笼统,价值不大。听了这个唱腔才知道原委。从此,在赵**人丁兴旺的唱腔大家族里,可能又添了一个“俊俏的郎”(“看中李甲俊俏郎”(《杜十娘》)。
                              3. 是回音唱法,还是共鸣唱法。
                              多年以来,赵**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从诸多民间艺术工作者那里学习和掌握了诸多的精华和绝活,因而自己也成为民间表演艺术技巧的集大成者。从唱法上说,仅就本人勉强能听出来的,就有本文前几部分里提到的哭腔唱法、报板唱法、叹气唱法等等。除此之外,赵**的鼻音唱法也是在下从别处没有听到的。比如,“轻悠悠五彩绫罗随风摆动”的“动”字就让人耳目一新。演员从口腔发出“dong”的音响,即刻由鼻腔全方位地放大并延长其共鸣,让整个剧场都弥漫着演员鼻音歌唱的女性之声、阴柔之美,展示出演员唱腔技巧的动态美和错落有致,让人觉得韵味浓郁,境界全出。
                              


                              IP属地:河北23楼2011-04-17 15: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