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吧 关注:19,500贴子:98,289

回复:说说赵晓波•《包公赔情》•《杜十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她的回音(?)唱法。一个词逗的发音本来已经完成,但次生音响却还在继续。有如空谷足音,音绕耳旁,久久不去;好似“银铃响”(《杜十娘》“杜十娘的声音好似银铃响”),响彻剧场,清脆盈耳。而且不论是《杜十娘》, 还是《包公赔情》,凡是赵**的视频,只要一打开,这种回音时时都是,处处都是。就像“疏林一路斜阳里,飒飒西风满耳蝉”的音响环境。一个自然人,怎么会有这种音色?如果是先天生成,这叫什么音色?网页上说,这种回音好像是叫共鸣唱法,是后天练就,是一种很难掌握的演唱技巧;又说,这种唱法是声乐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追求,甚至是毕生的渴望。可我发现,到赵**这里,却是举重若轻,轻吞轻吐,轻如鸿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网友明示。


24楼2011-04-17 15:33
回复
    4. “见人笑”不应该笑
    《杜十娘》引进一个《烟花叹》小帽,其中有一句“谁知我见人笑背地落泪痕”。演员在表演“见人笑”的时候,先用扇子遮住面庞,然后,慢慢移开,露出一副甜美的笑容。演员本来就长得甜美,这么一笑,整体上就是一个很幸福的“妓女”形象。依本人看,这个动作的展示是个错误。作为妓女的杜十娘,对自己七年的生活实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千般凌辱,万般蹂躏”,只能“背地落泪痕”。如今她为李甲专场演出《烟花叹》。从歌词看,《烟花叹》是写实之作,其主人公出身卑微,沦落烟花,像杜十娘一样,“受尽人世间千般凌辱,万般蹂躏”(《杜十娘》)。从某种意义上说,主人公就是杜十娘的前身,杜十娘就是主人公的影子。同病相怜,物伤其类。主人公还在烟花妓院向隅而叹,长吁短叹,临风三叹,仰屋窃叹,抚心自叹,叹海无边。而杜十娘刚刚从良,转过身,就一脸“甜美”,开始坦然再现同类的苦难,于人于己,杜十娘怎么能够做得到?怎能够有笑容展示?即使像当下社会一样,当年也有一些女性热衷于卖笑生涯,但这根本就不是杜十娘认同的事情。再说,在剧本中,“见人笑”也只是作为妓女外在的生活方式,拿来与“背地落泪痕”的生活实质作对比,并不是编剧要向观众刻意强调的内容。
    


    25楼2011-04-17 15:45
    回复
      2025-11-19 20:14: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九)说说赵**的动作细节
      台词和动作,是演员塑造人物的两个支撑点。台词经过作家写就,经过演员记诵、分析和想象,就可以搬上舞台。但他是固定的,解读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形体动作则不同。作为舞美艺术符号,他是演员二度创作的主打品牌。他功能强大,是表现角色内心世界,丰富、补充人物形象的有效方式;是张扬戏剧以虚写实、因虚得实、虚实相生的有生力量;也是把演员二度创作的成果传递给观众的有力工具。他操作简单。舞台表演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那些现代的LED显示技术、视频技术、灯具控制技术、冷烟火水造型技术、乃至新材料技术;甚至不需要那些门窗、桌椅、田野、森林等布景来营造氛围和情调。一切的一,都在两个人身上。低头的时候是貂蝉,一昂首就成了吕布;举手的时候,还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投足就浅草才能没马蹄了;方才还站在福岛核电站的二号机组上,一个圆场,就到联合国总部了。操作如此便利,解读起来恐怕也不会太难吧?
      


      27楼2011-04-17 15:47
      回复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看赵**版的《包公赔情》,发现他的许多形体动作,不像是临场下意识发挥,都像是经过演员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出的。当然赵**是一位经验成熟的演员,凭借自己临时的感觉,也可以自然的生发出,饱蘸真实的、具有戏剧意义的动作。但这种猜测,恐怕不符合赵**治学严谨的作风。和一般演员比较起来,他的许多形体动作,已经达到了经典的层面。这些动作如果让在下点对点的正确解读,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一,外行人说内行话,本来就有悖逻辑,特别是低能的外行。其二,网友的审美情趣天差地别,有时或许南辕北辙。所以要触碰赵**形体动作这个“唐哥哥”,别说是本人,就是女儿国的国王,说不定也要被套上两层紧箍咒——多此一举和不懂装懂。但是我们对赵**这位年轻传承人的探讨和研究本来就刚刚起步,挂一漏万,如果再把他的肢体表情束之高阁,那么我们还探讨什么呢?其实,这份小稿早已写完,迟迟没有发送,怕的就是贻笑网友。后来又想,自己文章所写的,不过是一个人是认识,网友完全可以提出另外的看法,讨论本来就是大家共同操盘的事,这和网络的恶意屏蔽不是一回事。既然如此,那就再狠一次心,把残稿发出去。权当与网友“一到酒楼叙家常,(《杜十娘》)。下面就按照剧情的先后顺序,从《包公赔情》中拣几个动作下酒助兴,或者供网友茶余饭后,“谈话”一笑。
        1、“走上近前仔细看,看见我儿死尸灵”,唱完这两句,“王凤英”大喊“闪过了”,随即一个360度的转圈,唱“凤英这里抬头唱”。作为妈妈,王凤英惊吓过度,悲伤过度,在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下,已经进入眩晕状态。
        2、“头一下来脚一下、浑身上下血胡通。嗐,我那要得见面难见面,要得相逢难相逢,再也回不来的儿啊”,在唱到“嗐”的时候,演员一边行腔,一边把右手举在半空(不是举手绢),举手时间50秒钟,面对儿子的尸体,此时,最能代表母亲疼爱之心的,恐怕也就是手了;演员高举的右手,不是右手本身,而是让观众联想到手所能发出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是恸哭时候的举手呼天、可以是捶胸,可以是不时地拍击棺椁,可以是反反复复地拉扯儿子的衣襟乃至身体;稍后还可以是抹抹儿子脸上的血污,或者合上儿子的眼皮,或者其他什么动作。
        


        28楼2011-04-17 15:47
        回复
          3、“哭着哭着气力软,痰堵咽喉归阴城”。唱到“归阴城”时候,演员跪倒在地,双手扯起手绢,全然遮住自己的脸,继续行腔。遮脸的动作持续92秒钟。这时候,“王凤英”已经进入那个黑暗世界,手绢的介入,平添的几分神秘感。
          4、“王凤英我照着暗灯走下去,阎罗殿不远就在面前迎”,唱第二句的时候,演员抬起头,微微后仰,眼望前方。前方就是阎罗殿的所在。
          5、“我强打精神睁开昏花眼”,唱这一句的时候,演员先是眼睛朝下,把头缓慢地转向声源(“3弟”正在呼叫“嫂嫂”)。这个动作,可以说程序简单,表演轻松,但细究起来,它却十分形象逼真,十分可信。王凤英本来就已经残腕残年,加上刚刚从丧子之痛的深度昏迷中苏醒过来,一时已经忘记了身边原来都有什么人,什么人在什么位置,所以她只能顺着声音找人。
          


          29楼2011-04-17 15:49
          回复
            从“好恼“到“虎腕就把残腕来擎”,时长64秒,唱腔吐字给力,怒涛汹涌,动作连环叠出,一气呵成;让观众席笑脸一片,开心一片:这个赵**,演生气的戏,也是这么“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些动作,不但一个接一个,而且总是重叠反复,并驾齐驱,想记录都非常困难。如果责成本人解读,请让我借用台词里的一个字——“恼”。
            8、“方才还像大臣样,现如今哑巴畜生一般同,走上近前嚼环拢”。“嚼环”是农村人说的马嚼子。词典解释说,横在牲畜嘴里的小铁环,有了这个铁环,牲畜听话,便于驾驭。“嚼环拢”的“拢”,就是拢紧,拉紧。现实中的嚼环连带在笼头上,笼头又连带在缰绳上,缰绳攥在驭者的手上。驭者拉嚼环,是往上拉。“黑贼”本来是跪在地上,如果往上拉,“黑贼”就要直起身;直起身,背上的金鞍韂就要滑落下来。没有办法,演员就做了一个假动作,往下按了一下与“嚼环”有关的“黑贼”的头。
            9、我有心骑着你金銮宝殿走,
            对不起宋主有道龙。
            我有心骑着你天波杨府走,
            对不起你干娘,那位长寿星。
            我有心骑着你包家老坟走,
            对不起下世的我的那个老公公。
            我有心骑着你大街上走,
            对不起买卖和庄农。
            在演唱这段唱腔的时候,演员从“三弟”左边,缓慢地绕到“三弟”的右边,又从“三弟”的右边,绕回“三弟”的左边。骑还是不骑,左右为难。看来“王凤英”的情绪,趋于平稳。
            


            31楼2011-04-17 15:50
            回复
              作为东北人,真是觉得汗颜,这个人我不了解,但因为有你的拥趸和坚定不移的欣赏,我会慢慢看下去的。详细情况且等我慢慢看来。


              34楼2011-04-17 18:20
              回复
                赵小波会唱100多块传统正戏,40多段小曲,代表作品《包公赔情》《韩琦杀庙》《楼台会》《杜十娘》《阴魂阵》《西厢写书》《蓝桥》《纲鉴》...................


                35楼2011-04-18 21:04
                回复
                  2025-11-19 20:0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直接一句话:“赵**正正经经唱传统二人转,而且唱的很不错”,就行了。个人觉得什么行腔吐字的全是胡扯,因为一人说一个样。个人很喜欢她的唱。


                  IP属地:上海36楼2011-04-19 17:14
                  回复
                    看得出 lz 懂二人转,并能深入解读赵小波的作品及表演艺术,佩服。


                    37楼2011-04-27 09:56
                    回复
                      这几天左看右看,还是觉得你现在已然是专业的戏曲评论人士了,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了解,到个人的专业成长历程,到唱腔流派特点,到内容情感的把握,到专业术语的鉴赏定位,我觉得你的评论都很恰当贴切的,我是无话可说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需要我整理出来给你投稿吗?告诉我即可。
                      


                      38楼2011-05-15 20:33
                      回复
                        任您安排...


                        39楼2011-05-25 12:15
                        回复
                          楼主完全可以担当评委了


                          40楼2011-07-09 01:14
                          回复
                            41楼2011-08-09 01:47
                            回复
                              2025-11-19 20:02: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是的很精彩 http://zylj2000.56.com/


                              43楼2011-12-01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