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74楼
你这么看ab?你有你的家庭遭遇,话出有因,我也不置可否。但我的家庭遭遇来看完全不同。
在我家,b父充当导航灯的角色。他不会强求你该如何做,但会教导你得如何做才好、如何做不行。但他只给你大方向,从不会具体监督、指导你如何实行,实则b父放弃了对我的教育权。平时,b父只是在我惹a母生气的时候才出面管教我,但他却很少过问事情缘由对错,只是因为a母管教我时太吵太久(a母有点啰嗦,虽然我知道那是处于a母对孩子方式独特的爱)以致最后惹b父烦了,当然最终结果多数是我遭殃。b父打孩子从不手软,而且从不道歉,他认为自己出手就一定有道理。b父打孩子下手很重,不会估计我年龄小。
很多时候往往是a母挑起事由(不是说我从来没错,一半一半吧)然后是没完没了的说教,我忍耐一下还好。如果有委屈或者顶几句就坏了。往往会使得a母恼怒,说教愈演愈烈。最终激怒b父出来管教我。b父一出手往往下手很重,a母又过来劝开b父,甚至指责b父想打坏孩子,还经常为此翻脸。由此看a母心底还是护着我的,我心里苦笑你当初少说两句至于如此么。闹成这样又何必呢。b父说过,你从小到大,我只为两件事打你:第一学习问题,第二跟父母顶嘴。这个标准看似公允,第一条实际上成了硬性要求(其实只重结果他从不关心过程),第二条表明了凡事父母都是对的,剥夺你辩驳的权利。所以小时候或许还会辩驳,但渐渐学聪明了,a母说我我就听着,烦了就找个类似“我要学习去了”的正当理由脱身。不过a母要是较劲的话,能连续几天在你吃饭、洗漱、休息时间折磨我的耳朵。
于是,我变了,或许a母话少点我会想着去改,但说多了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我刻意的不去“改”,我学会了“瞒”。说实话a母还是很关心我的,从小就怕我磕磕碰碰,放学要按时回家,回家以后按时吃饭,晚上按时睡觉。小时候,就连穿什么衣服,剪什么发型都处处过问。但这种看似规律实则类似标准化生产的生活不适合我,它让我感到绝望。我就是喜欢做自己,小学我想参加校足球队,a母不让。我参加课后兴趣活动班,我妈居然要给我选“兴趣”,后来在我坚持下才选了自己喜欢的,a母是个连我交什么朋友都要管的人。我真的很佩服她那强大的精神力。
你说ab高调、又爱惹事端,然后遇事交给别人。在我家这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如果我惹出事端又让a母得知,那只会两面添堵,我最大的压力恰恰是来自于家庭而不是外部。所以我每天回家扮演“好孩子”,在外边做我自己。a母在家数落我,在外边却经常夸我孝顺、懂事,我感觉a母喜欢跟人比孩子。我能感觉出她对我的那种热忱期望。不过我在外边还真不给她省心,上小学开始天天爬高爬低,旧工厂、旧房子、铁路瞭望台、小山都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不光自己去,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去。感觉只有贴近死亡才能刺激我的神经,提醒自己还活着。不过后来有同学告诉我妈,害我挨顿打。至于学习,小时候听话很好学,但永远也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哪怕进步了a母都要说教。由此开始厌学,也挨过打。后来大点了,跟父母矛盾激化,父母不太管我了。我反倒主动去学习,成绩好转。
说实话a母给我的童年或多或少蒙上了阴影,但我仍然亲近a母多过b父。因为我觉得至少a母关心我,b父多是不管不问。虽不至于冷落,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所以我千百遍也说了,我虽然讨厌a女但我觉得只有a女强烈的感情能填补内心的空虚,人活着如果没有存在感,活着真的很累。
我想每个人的家庭都不同,所以感受各异。看过你谈及自己家庭的帖子,通过和你的种种认识偏差。我突然感觉不同的血型组合,教育出的孩子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即便是同血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