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世纪卡拉奇兄弟的作品,反映出“手法主义”痕迹的消失,代之以一种重新规范起来因而也格外理性的绘画,亦即通常所谓的“学院主义”风格。而正是他们倡导的这种“学院主义”绘画,为后世带来了正反两种影响:在引出以普桑等人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绘画的同时,也将艺术创作纳入一条越来越“循规蹈矩”的道路。卡拉奇兄弟,特别是年幼的阿尼巴莱,确实是这一潮流的开创者和表率。他们的作品造型严谨,色彩华丽,充满古典气息。在法尔内塞宫更衣室,阿尼巴莱于1597年完成了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作品。这些壁画均取材于希腊神话,主要描绘的是赫剌克勒斯和俄底修斯的英雄事迹。不论是《赫剌克勒斯背负世界》,还是《俄底修斯与喀耳刻》,或是其他,都画得既雍容大雅,又富丽堂皇,堪称拉斐尔风格的创新表现。至于兄弟二人合作的长廊壁画,更是法尔内塞宫的精粹。他们于1598年着手绘制;然而,次年,即完成《伽拉忒亚》和《厄俄斯与刻法罗斯》后,兄弟之间意见分歧,阿戈斯蒂诺离去。阿尼巴莱以多梅尼基诺(Domenichino,1581~1641)、巴达洛基奥(Sisto Badalocchio,1585~1647后)和阿尔巴尼(Francesco Albani,1578~1660)等学生为助手,于1600年画完拱顶,于1606年画完墙面,从而全部完成长廊的壁画装饰工作。长廊作品,亦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如拱顶正中画《巴克科斯与阿里阿德涅的行列》以及《帕里斯与墨丘利》和《狄安娜与潘》;四周是《伽拉忒亚》、《狄安娜与恩底弥翁》、《波吕斐摩斯与伽拉忒亚》、《赫剌克勒斯与伊俄勒》、《厄俄斯与刻法罗斯》、《阿佛洛狄忒与安喀塞斯》、《波吕斐摩斯的狂怒》和《宙斯与赫拉》;各幅之间还穿插着天上地下的小爱神和战争和平的寓意以及白色人像柱和绿色圆形画(也都是希腊神话故事)。两面墙上则分别有大画《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珀耳修斯与菲纽斯之战》以及小画《海豚救出阿里翁》、《赫剌克勒斯解救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造人》和《赫剌克勒斯杀龙取金苹果》。长廊外墙也有四幅小画:《狄安娜发现卡利斯托怀孕》、《卡利斯托变熊》、《伊卡洛斯坠海》和《阿波罗赠竖琴给墨丘利》以及多梅尼基诺的《童贞女与独角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