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有希的水瓶吧 关注:10,993贴子:121,971
  • 12回复贴,共1

祝各位吧友中秋快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秋節的這個貼子這次我會慢慢更新到後半夜,最近經歷的事情和由之產生的省思較多,在此可能以繁體字的形式來進行描述,以免可能認識我的人揣測我的一些現實生活問題。
以上,社會年鑑學派開創者塗爾幹鎮樓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10-06 19:58回复
    因為和好友聊到了深夜,今天白天再更新,好累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10-07 00:57
    回复
      2025-10-14 02:09: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貼始於對岡本太郎的一部代表作《明日的神話》
      Taro Okamoto Memorial Museun網站中有這樣一段話:根據《明天的神話》
      岡本敏子的留言
      《明天的神話》描繪了原子彈爆炸的瞬間,是岡本太郎最大、最好的傑作。
      擁有猛烈破壞力的凶惡的無雲腫塊繁殖,骷髏在它下面燃燒著。悲慘殘酷的瞬間。
      逃跑的無辜生物們。蟲子、魚和動物都健壯地想要逃到畫面之外。第五福龍丸什麼都不知道,一邊沐浴著死亡的灰燼一邊拉著金槍魚。
      在中心燃燒的骷髏的背後,也變成了剪影,亡者的隊伍噴出小小的火焰,無限地持續著。在那上面更猛烈地襲來的烏雲。
      悲劇的世界。
      但是這不像所謂的原子彈圖那樣,只是悲慘的、可怕的、受害者的畫。
      燃燒起來的骷髏,多麼美麗、高貴。壓在巨大畫面上蔓延的火焰之舞,甚至讓人想說是優美的鮮艷的紅色。
      不斷增殖的蘑菇雲,因為末端是剛出生的嬰兒,所以一臉無辜,驚訝地盯著下界。
      向外猛烈輻射的構圖。強烈的原色。整個畫面都在哄笑。沒有輸給悲劇。
      在那凶猛的破壞力量爆炸的瞬間,與之對立的激烈、力量的強大,人類的驕傲、純粹的憤慨燃燒起來。
      標題《明天的神話》是象徵性的。
      那一刻,並不是只散布死亡、破壞和貧瘠。包含著殘酷的悲劇,在那一瞬間,驕傲地誕生了《明天的神話》。
      岡本太郎是那樣相信的。這幅畫是他痛切的信息。只有畫才能表達,無法傳達,純一・透明的吶喊。
      這種純真。非常激烈,想說抒情。
      二十一世紀是下落不明的不穩定時代。恐怖、報復、無休止的殺戮、核擴散、病毒令人毛骨悚然地蔓延,地球似乎正沿著無法恢復的毀滅之路前進。在這樣的時代,這幅畫發出的信息是強烈而尖銳的。
      不會輸的。整幅畫高聲鬨笑,驕傲地炸裂。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10-07 14:32
      回复
        對此類綜合了繩紋時代(或者泛化地表述為原始時代)的人類學藝術和後現代瘋狂的精神的藝術作品的再思,也是對我自己長久以來對諸多執念和行為的省思。
        「藝術就是爆炸」,事實上想要活出符合自己自由意志的人生也像爆炸一樣閃耀著,也許如同萊布尼茨所言「連續閃耀的奇蹟」一樣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10-07 14:35
        回复
          在岡本氏的一部作品(也許是《今日的藝術》)中,他講到了自己不懂得考古學但是卻在川端康成(也許是另一位島國作家)的邀請下準確地辨析了許多藝術品還是文物的年代。
          這不是一種超自然的奇蹟,而是來源於我們內心中最獨特的、能夠超越現身情態的偉大能力。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10-07 14:38
          回复
            因此本次貼子也許是就所謂人何以為人,人真正想要做什麼為現實的議題來進行瑣碎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討論。這無法生產出金錢和人際交互的現實性經驗,但也許能夠寬慰我們的內心,通過通俗的、藝術性的語言,還是可以關照到每一個處在區隔之內的人心的。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10-07 14:41
            收起回复
              1.伊曼努爾·康德《實用人類學》,鄧曉芒譯本(2025年再版初印)
              沒有看完,就康德哲學的整體思路在本書的體現映射吾人對社會學與哲學之分殊的試探,另外針對「演員」的情感化討論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10-08 13:55
              回复
                1.康德的這本生前最後出版的作品,一方面嘗試實現先驗批判哲學與社會現實的直接對接,比判斷力批判的問題更好地連結了道德與理論的背反問題。同時,這本書基本上奠基德國社會科學的理論傳統,崇尚人文,研究個人體驗,並且在恰當的時刻引入實體論之類的形上學探究。例如韋伯、齊美爾、馬克斯·舍勒等等都在做這樣的研究。比如舍勒的「倫理性情」問題等等。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10-08 14:01
                回复
                  2025-10-14 02:03: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康德的目的判斷力和審美判斷力依然沒有回返到其追尋的最高目的:至善上面。實踐理性的公設使得在物自體中存在合法則性,但追尋幸福和道德的一致的現實問題依然無法落實。這基本上在其歷史哲學批判和此實用人類學中形成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10-08 14:05
                  回复
                    1.我不太想繼續談論社會學的問題,總之我失去了對這門學問的熱情,而且關於演員,總之就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我已經疲憊,不想再深究這兩點。繼續下一條吧。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10-08 14:42
                    回复
                      2.埃德蒙德·胡塞爾《純粹現象學與現象學哲學的觀念 第一卷:純粹現象學通論》
                      紀念版收藏,不只看了一遍的巨作,想就現象學方法談談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10-08 14:47
                      收起回复
                        2.《觀念1》可以說是胡塞爾哲學最重要的一本書。在現象學運動歷史中,早期哥廷根小組普遍對胡塞爾存在著一定的誤讀,基本上是基於對《邏輯研究》的誤解。在《觀念1》出版後,這個學術小組也隨之解散(事實上沒有形成嚴格的學術組織)。而《觀念1》祛除了許多人對現象學基本精神的誤解,通過對主觀地先驗構造的討論,明確了現象學不在傳統意義上的實在論和主觀主義範疇之中,是將自然態度懸置的絕對無前題性的回到實事的科學。這種對現象學基本精神和基礎方法描述完善的巨作也貫穿了前期的描述現象學和後期發生現象學的全流程中,是一本無法「避免」的著作。其對現象學方法的創見,在於明確了懸置、現象學還原以及現象學直觀的方法,並以此初步建立了意識領域的基礎,把1903/1905的內時間意識講座內容囊括其中,為時間現象學走向發生和超越性點擊,也同時通過先驗化的方法切斷存在與嚴格現象學的關聯,這也成為其反對海德格爾批判的精神來源。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10-08 20:41
                        回复
                          問:古典哲學真的終結了嗎?形上學真的終結了嗎?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10-13 1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