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吧 关注:602贴子:12,809
  • 11回复贴,共1
慢慢转些历史上与书有关的小故事,大家也来添砖加瓦,没事看着玩吧!


1楼2011-02-24 20:22回复
    钱谦益为清初藏书大家,藏书七十三大柜。他曾高兴地说“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他纳吴江名妓柳如是为妾,为他筑了一幢楼,取紫微夫人诗“乘飚俦衾寝,齐牢携绛云”之意,名为“绛云楼”。所有的藏书也贮于此楼。他与柳如是仿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故事,在楼上写青山,临墨妙,煮茶斗茗,考异订讹。其乐无穷,真如天上神仙。后因小女与奶妈戏闹,打翻火烛,所有藏书,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他悲痛地大叫“天能烧我屋内书,不能烧我腹内书!”日后,他还时时想念其书,凭记忆所及,作《绛云楼书目》。
    


    2楼2011-02-24 20:24
    回复
      2025-09-03 03:44: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刘峻,字孝标,南朝梁平原人。好学,家中贫寒,寄人篱下。没有人教,就自己读书学习。没有蜡烛,就烧麻稭作灯,通宵达旦地读书。有时抱着书睡着了,头碰到麻炬上,头发烧了起来,才能把他痛醒。醒后继续读书,终夜不寝。自以为见闻不广博,到处求珍本异本。听说京城有异书,就到京城,请求人家借阅。清河崔慰祖称他为“书淫”。


      3楼2011-02-24 20:46
      回复
        李泌,字长源。唐代赵郡中山人。相德宗,封邺侯。李泌的父亲李承休,已收藏了不少书,计二万余卷。他告诫子孙,家里书不准借出门,要求查阅者,专设一间阅读室,并招待茶饭。到李泌,藏书更多。子李繁袭封邺侯。为亳、随、处等六州刺史。
        唐代书籍,分甲乙丙丁四部,分别为经史子集,分藏四库。当时书多为卷轴。经库用钿白牙轴红牙签,史库用钿青牙轴绿牙签,子库用雕紫檀轴碧牙签,一目了然。牙签就是象牙做的图书标签。邺侯家藏书的轴、签也都是这样的。当时韩愈曾作《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叙述邺侯家多书及多学问之事。诗曰: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余,出守数已六。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后人称藏书之处为“邺架”,出于此。


        4楼2011-02-24 21:03
        回复
          哥哥的故事好,王世贞那个听过,朱大韶这个传奇,只可惜最后竟是如此悲伤的结局。这也告诉我们,好书固然珍贵,家庭要打好基础才行。


          10楼2011-02-27 21:13
          回复
            有些古籍收藏家同时也是古籍破坏家。一个叫约翰·白格福的人,十八世纪初游逛欧洲藏书楼,最喜欢将各种古籍的扉页撕下来集藏。日后他将这些扉页按国别和城市分类装订,竟有百余巨册。许多珍本书籍因此成了残品。


            11楼2011-02-28 09:31
            回复
              《书的迷恋》中提到过一个故事:曾有一位女伯爵St.Agnes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自己双肩的皮肤赠送给法国一位天文学家,因这位天文学家曾赞美过她的肩膀。天文学家将部分皮肤用来装订自己的著作。在文中引用这个故事的作者感叹说:有人把收集书籍比喻成收集女人,这个天文学家可算是两者兼备,一次满足藏书家的两种欲望。


              12楼2011-02-28 09:31
              回复
                十九世纪英国藏书家理查德·赫伯,人称 恋书狂之最 。他在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地有八所房子,每所房子都塞满了书。据说一生中他只有一次中断过买书狂热,因为他动了结婚的念头。不过也有人说,这不算中断,因为他求婚的那位理查森·科勒小姐,是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女藏书家。人们猜测赫伯的求婚是为了科勒小姐的藏书。


                13楼2011-02-28 09:35
                回复
                  2025-09-03 03:38: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八四〇年,欧洲各大国的藏书家都收到一份稀有图书目录,列出的图书仅有五十二种,并说这批全球孤本将于八月在比利时的一家小镇拍卖。目录上说:福特萨伯爵刚刚在他的城堡去世。他是超凡的藏书家,一生专收孤本书籍,只要别人有的,他就不感兴趣;只要他自己的藏书出现在别人的书目上,他就把自己的那一本出售、赠送或者销毁。这一消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藏书家,结果发现这是一出极为成功的骗局。


                  14楼2011-02-28 09:39
                  回复
                    上面的两颗星,杯具了。话说草木皆兵成这种程度,也是中国特色****了。


                    16楼2011-02-28 09:43
                    回复
                      清初有一藏书家,名叫马寒中,一生是“书痴”,如遇上珍本、善本,不惜花重金购买。一次,马寒中路过龙山,看见查氏案头有一部刻本《陆状元通鉴》,就想要买回来。但查家主人认为它是传家之宝,虽经多次央求,都没有答应出卖。
                      不久查家有人去世,风水先生选择墓地,相中的“吉壤”刚好是马家的田地。马寒中获悉,非常高兴,他想:“买书的机会来了。”
                      他立刻带着地契前往查家,提出用十亩良田交换查家的图书,查氏终于答应了。马寒中抱着宋刻本《陆状元通鉴》赶快“跑”回家,一路上还生怕查氏反悔呢!其实按当时的市价,拣便宜的当然是查氏,而不是他马寒中。


                      20楼2011-03-01 08:55
                      回复
                        1840年,俄罗斯人瓦西里耶夫来到中国,居住了10年,他很快就喜欢上《红楼梦》。
                           他不仅品读《红楼梦》,而且,是最早研究《红楼梦》不同版本的外国人,他收藏了《红楼梦》所有的版本,脂本、庚辰本、甲戌本……这些让很多中国人都弄不清的版本,瓦西里耶夫都细细研究过。不仅如此,他还竭尽全力地收集《红楼梦》的续作,那个时代,共有10部《红楼梦》的续作,散落在中国境内,这位俄罗斯老兄,千辛万苦,竟然弄到了6部!
                           现在,红学家们总会提到“列本”,其实就是“列宁格勒版本”,有一种《红楼梦》版本珍藏在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图书馆,这个版本和国内所有版本都有所不同,是红学研究的珍贵典籍。有人会问:怎么红楼梦的版本会藏在俄罗斯呢?就是因为俄罗斯有一些瓦西里耶夫这样的“超级红迷”,他们向清朝的书商们购买了大量《红楼梦》的抄本、刻本,连后人的续作和仿作,也通通收集了,一共有60多种!


                        21楼2011-03-01 0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