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赵奢吧 关注:696贴子:3,064

回复:大唐开国/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战绩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9、收复邢州(攻坚战/主攻/胜)
【己巳,秦王世民复取邢州。辛未,井州人冯伯让以城来降。】《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丙子,李藝取劉黑闥定、欒、廉、趙四州,黑闥尚書劉希道,引兵與秦王世民會洺州。】《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
30、洺水县之战(溃围/主攻/胜)
【刘黑闼攻洺水甚急。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馀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诸将谋之,李世曰:“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请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帅其徒力战,溃围而出;士信帅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黑闼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词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战争细节)【太宗知賊勢盛,恐王君廓不能固,以問諸將,士信以爲無慮,太宗使士信入守之。太宗登段王墓,以旗招王君廓從南門突圍,不得;卽向北門,倂兵攻捉門人,少退,得出,士信亦以左右二百人入城。經八日,晝夜被攻,木石俱盡,士信被左右執之以降賊。五年正月,城陷,李去惑以數十人突圍出,歸太宗。】《革命记·资治通鉴考异有引》


IP属地:上海78楼2025-09-19 20:17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壹:
    【力挽狂澜·肆·棋逢敌手、见招拆招】
    刘黑闼虽遭遇列人城之败,但等日落双方都收兵之后,于夜半三更,出奇兵突袭至洺州城东营,于城外挖掘壕沟,竖立寨栅。洺州城四面环水,为防止王君廓逃走,刘黑闼在完成对城池的包围后于城池东北角修筑甬道,以撞车攻城,同时还挖地道至城下。李世民连续三次派兵支援,都被刘黑闼击退,其成功完成一波战略反制。(这就是我在上一战打问号的缘故)
    刘黑闼的攻城之势越发猛烈,李世勣担心王君廓独木难支,李世民也征求众将的意见,这时,行军总管罗士信挺身而出,愿意接替王君廓守城。李世民同意,登上高山挥舞旗帜,以旗语招王君廓突围, 王君廓率麾下部众拼死力战,成功突围,罗士信则是率二百人趁机进入城中,与王君廓完成换防。
    (2)战略意义:
    以罗士信200人换王君廓1500人,以此换取更多有生力量的保存。


    IP属地:上海79楼2025-09-19 20:18
    回复
      2025-10-12 12:45: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战况·贰
      【力挽狂澜·伍·郯公报国】
      而刘黑闼则是昼夜不停的对洺水城发动猛攻,恰巧大雪纷飞,受恶劣天气影响,唐军援军无法前进,顿兵洺水南岸。八天后,二月十五日,洺水城破,罗士信被刘黑闼生擒,不屈被杀,终年二十岁。真是壮哉!
      【力挽狂澜·陆·南北会师】
      虽然因大雪阻碍,唐军顿兵南岸,但李世民并未闲着,一向用兵灵活的他,趁刘黑闼主力被牵制于此,分兵攻克了邢州。而罗艺一路南下连克定、欒、廉、趙,成功与李世民的主力军完成会和。
      (4)战略意义:
      对刘黑闼主力形成南北两个方向的战略合围。


      IP属地:上海80楼2025-09-19 20:18
      回复
        31、攻拔洺水(野战/主攻/胜)
        【王阻水为连营,分奇兵绝其馈路。黑闼数挑战,坚壁不为动。】《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
        【三月,太宗阻洺水列营以逼之,分遣奇兵,断其粮道。黑闼又数挑战,太宗坚壁不应,以挫其锋。】《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
        【辛巳,秦王世民拔洺水。三月,世民与李艺营于洺水之南,分兵屯水北。黑闼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应,别遣奇兵绝其粮道。壬辰,黑闼以高雅贤为左仆射,军中高会。李世引兵逼其营,雅贤乘醉,单骑逐之,世部将潘毛刺之坠马,左右继至,扶归,未至营而卒。甲午,诸将复往逼其营,潘毛为王小胡所擒。黑闼运粮于冀、贝、沧、瀛诸州,水陆俱进,程名振以千馀人邀之,沉其舟,焚其车。】《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IP属地:上海81楼2025-09-19 20:19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壹:
          【力挽狂澜·捌·奇兵断饷】
          虽然刘黑闼一度成功夺回洺水城,但在唐军南北两路夹击的兵势下,洺水城最终还是被李世民率军攻克。刘黑闼退往洺州城,并分兵在城外扎营。三月,李世民与罗艺进军至洺水南岸扎营列阵,又使李世勣率军屯兵北岸,互为犄角。刘黑闼多次派兵向唐军挑战,但李世民坚壁不出,同时派出奇兵劫掠粮草,切断汉东军的补给线。
          (2)战术亮点:
          ①坚壁挫锐
          面对挑攻坚守堡垒,拒不出战,消耗敌军士气。
          ②奇兵断饷
          以小股奇兵部队抄掠敌军粮道,使敌军乏食。
          (3)战况·贰:
          【力挽狂澜·玖·鏖战洺州(上)】
          3月11日,刘黑闼在营中摆宴,款待众将。李世民派李世勣率军袭击汉东军营垒,高雅贤此时已经喝高了,竟然单枪匹马出营迎战(呵呵,君不见刘耀、苏峻之故事乎?)李世勣麾下部将潘毛一枪刺落高雅贤,前来支援的汉东军将其救下,但还没回营救断气死了.....,之后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3月13日,双方再次野战,潘毛为汉东军大将王小胡生擒(这倒是有点像《三国演义》定军山剧情)。而刘黑闼从冀、贝、沧、瀛四州经由水陆运送给前线的粮车也遭程名振阻截突袭,凿沉粮船,焚毁粮车。


          IP属地:上海82楼2025-09-19 20:20
          回复
            32、洺州城外战→洺水之战(野战/主攻/平*1胜*1)
            【三月,贼粮尽,王度必决战,豫壅洺水上流,敕吏曰:“须贼度,亟决之。”黑闼果率骑二万绝水阵,与王师大战,众溃,水暴至,贼众不得还,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黑闼与范愿等以残骑奔突厥。山东平,秦王还。】《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
            【黑闼城中粮尽,太宗度其必来决战,预拥洺水上流,谓守堤吏曰:“我击贼之日,候贼半度而决堰。”黑闼果率步骑二万渡洺水而阵,与官军大战,贼众大溃,水又大至,黑闼众不得渡,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数千人。黑闼与范愿等以千余人奔于突厥,山东悉定。太宗遂引军于河南以讨徐圆朗。】《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
            【大唐武德中,刘黑闼据河北背反,太宗率兵讨之。先遣堰洺水上流,使浅,令黑闼得渡水。及战,遽令决堰,水至深丈余,贼徒既败,争渡水,溺死者数千人,咸以为神。黑闼与二百余骑奔于突厥,悉虏其兵众,河北悉平。】《通典·兵十三》
            【五年正月,进军肥乡,相持两月。黑闼率步骑二万南渡雒水,结阵而至,帝遣轻骑当之,贼皆殊死战。於是亲率精骑击贼马军,破之。因乘胜蹂其步卒,自午及昏,战数合,贼大溃,斩首万馀级,溺水死者数千人,黑闼与二百馀骑北走,悉虏其众。】《册府元龟·卷九十·帝王部·功业》
            【秦王世民与刘黑闼相持六十馀日。黑闼潜师袭李世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为黑闼所围,尉迟敬德帅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道宗,帝之从子也。世民度黑闼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洺水上流,谓守吏曰:“待我与贼战,乃决之。”丁未,黑闼帅步骑二万南渡洺水,压唐营而陈,世民自将精骑击其骑兵,破之,乘胜蹂其步兵。黑闼帅众殊死战,自午至昏,战数合,黑闼势不能支。王小胡谓黑闼曰:“智力尽矣,宜早亡去。”遂与黑闼先遁,馀众不知,犹格战。守吏决堰,洺水大至,深丈馀,黑闼众大溃,斩首万馀级,溺死数千人,黑闼与范愿等二百骑奔突厥,山东悉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IP属地:上海83楼2025-09-19 20:20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壹:
              【力挽狂澜·拾·鏖战洺州(下)】
              李世民与刘黑闼僵持六十余日,刘黑闼暗中派兵偷袭李世勣大营,李世民率军迂回至刘黑闼的后背偷袭,支援李世勣;刘黑闼反而回军把李世民军包围。危难时刻,尉迟敬德率精壮突围而入,李世民与略阳公李道宗乘机杀出;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IP属地:上海84楼2025-09-19 20:21
              回复
                【力挽狂澜·决胜·水淹汉东军】
                (2)战术亮点:
                ①筑堰截流(战前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黑闼因粮道被断,已陷入困境,急于求战。李世民也察觉到这一点,先命人在洺水上游筑堰,拦截河水。
                ②以骑制步→水攻
                3月26日,刘黑闼率步骑二万,南渡洺水,进逼唐军大营列阵,李世民率精锐骑兵迎战汉东军,击破之。乘胜进冲入汉东军阵地,以骑兵冲击其步兵,战斗自午间持续至黄昏,汉东军渐渐无法支撑。李世民抓住战机,令守堰的士兵掘开上游堤坝,洺水暴涨,如排山倒海般疾速冲下,汉东军顿时大溃,唐军乘势冲杀,大破敌军,如昔日韩信高密之战大破龙且之故事。刘黑闼仅率二百名骑兵逃往东突厥(日后其卷土重来,为太子李建成所灭)。
                亮点有二:1、以精锐骑兵冲击步兵,完成兵种上的克制。
                2、提前蓄水,交战中掘开堤坝,水淹敌军奠定胜局。
                (3)战略意义:
                ①巩固河北统治
                此番收复河北后,唐廷加强了对河北地区的行政管理,设置相关管理机构,巩固对河北的控制。
                ②加速统一进程
                刘黑闼战败,标志着窦建德旧有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唐朝的统一进程加速。
                —— —— —— —— ——
                【斩获】
                ①首虏数:13000+(击杀){斩首万馀级,溺死数千人}【注:数千以3000计算】


                IP属地:上海85楼2025-09-19 20:22
                回复
                  2025-10-12 12:39: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3、讨平徐圆朗(野战/主攻/胜)
                  【时徐圆朗阻兵徐、兖,太宗回师讨平之,于是河、济、江、淮诸郡邑皆平。十月,加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世民擊徐圓朗,下十餘城,聲震淮、泗,杜伏威懼,請入朝。】《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IP属地:上海86楼2025-09-19 20:22
                  回复
                    (1)战况:
                    刘黑闼起事后,反复横跳达人徐圆朗(这人不多作介绍了)以所辖徐州、兖州等地盘起兵反唐,响应刘黑闼。李世民在讨平刘黑闼之后,一度受诏回京,之后又起兵东征,连下徐圆朗十余座城池,留下李神通、任瑰、李世勣继续攻打徐圆朗,自己于7月6日班师回朝。
                    武德六年2月20日,徐圆朗式渐衰微,率数名骑兵放弃城池出逃,被当地的村民所杀。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丙寅,徐圓朗窮蹙,與數騎棄城走,爲野人所殺,其地悉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
                    这一战没什么好分析的,就是刘黑闼败了,徐圆朗也没了,徐州、兖州得以收复(这其中有一个插曲是李世民东征连破徐圆朗十余城,声威之大,淮泗一带都震动,导致原本就纳土归属的杜伏威请求入朝为质,以示忠心),加速统一进程。


                    IP属地:上海87楼2025-09-19 20:22
                    回复
                      第七阶段:【渭水之盟】
                      34、豳州退突厥(谋战/主攻/胜)
                      【七年,突厥寇边,太宗与遇于豳州,从百骑与其可汗语,乃盟而去。】《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七年八月,颉利、突利二可汗又入寇原州,连营南上。太宗北讨,顿兵于豳州。颉利率万余骑奄至城西,乘高而阵,将士大骇。太宗乃亲率百骑驰诣虏阵,告之曰:「国家与可汗誓不相负,何为背约深入吾地?我秦王也,故来一决。可汗若自来,我当与可汗两人独战;若欲兵马总来,我惟百骑相御耳。」颉利弗之测,笑而不对。太宗又前,令骑告突利曰:「尔往与我盟,急难相救。尔今将兵来,何无香火之情也?亦宜早出,一决胜负。」突利亦不对。太宗因纵反闲于突利,突利悦而归心焉。其叔侄内离,颉利因遣使请和,许之。】《通典·边防十三》
                      【是时,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寇,连营南上,秦王世民引兵拒之。会关中久雨,粮运阻绝,士卒疲于征役,器械顿弊,朝廷及军中咸以为忧。世民与虏遇于豳州,勒兵将战。己卯,可汗帅万馀骑奄至城西,陈于五陇阪,将士震恐。世民谓元吉曰:“今虏骑凭陵,不可示之以怯,当与之一战,汝能与我俱乎?”元吉惧曰:“虏形势如此,奈何轻出,万一失利,悔可及乎!”世民曰:“汝不敢出,吾当独往,汝留此观之。”世民乃帅骑驰诣虏陈,告之曰:“国家与可汗和亲,何为负约,深入我地!我秦王也,可汗能斗,独出与我斗;若以众来,我直以此百骑相当耳。”颉利不之测,笑而不应。世民又前,遣骑告突利曰:“尔往与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无香火之情也!”突利亦不应。世民又前,将渡沟水,颉利见世民轻出,又闻香火之言,疑突利与世民有谋,乃遣止世民曰:“王不须渡,我无他意,更欲与王申固盟约耳。”乃引兵稍却。是后霖雨益甚,世民谓诸将曰:“虏所恃者弓矢耳,今积雨弥时,筋胶俱解,弓不可用,彼如飞鸟之折翼。吾屋居火食,刀槊犀利,以逸制劳,此而不乘,将复何待!”乃潜师夜出,冒雨而进,突厥大惊。世民又遣说突利以利害,突利悦,听命。颉利欲战,突利不可,乃遣突利与其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来见世民,请和亲,世民许之。思摩,颉利之从叔也。突利因自托于世民,请结为兄弟;世民亦以恩意抚之,与盟而去。】《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IP属地:上海88楼2025-09-19 20:23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
                        平定内地,接下来的故事转向边境,大唐的北边有东突厥为边患。当初李渊晋阳起兵,曾向始毕可汗借兵称臣(见前文),如今东突厥的大可汗叫阿史那咄苾,号为颉利可汗,此人不仅贪财重利,且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屡次发兵进攻唐廷边境。武德七年,颉利、突利二可汗起兵南下进寇原州,李世民引兵北上,以拒突厥,与贼兵会于豳州;不费一兵一卒,便劝退了敌军。
                        【此战前,朝廷曾商议迁都襄阳,然李世民一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化解边境危机。】
                        (1)战术亮点(细节描述):
                        ①离间计
                        李世民先是对颉利可汗喊话指责其背弃盟约,又表示要和其单挑,如果大军出动,我便以一百名骑兵迎战。颉利笑着不答应。李世民又转头对突利可汗喊话:“你以前与我烧香盟誓,若有危急必互相救助。今日你带兵而来,为何不顾盟誓?快出来与我决一胜负!”突利可汗默然不语(内心不愿与李世民为敌)。李世民见状,纵马向前,准备渡河沟,颉利可汗误以为李世民与突利有阴谋,忙派人阻止:“秦王不必过来,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想与你再次确定盟约。”
                        通过离间,使二可汗之间产生嫌隙,最突厥派阿史那思摩至唐军军营求和,李世民答应达成和解,突厥引兵退走。
                        【頡利欲戰,突利不可,乃遣突利與其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來見世民,請和親,世民許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3)战略意义:
                        ①此次战事,李世民仅通过离间计与心理威慑,便迫使颉利、突利二可汗退兵,化解了豳州的危机。唐朝不仅避免了与突厥的正面决战,还节省了大量兵力与物资,为后续的发展赢得了时间。


                        IP属地:上海89楼2025-09-19 20:23
                        回复
                          35、便桥盟约(谋战/主攻/胜)
                          【九年七月,颉利又率十余万骑进寇武功,京师戒严。己卯,进寇高陵,行军总管、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与之战于泾阳,大破之,获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癸未,颉利遣其腹心执失思力来朝,自张形势,云「兵百万今至矣」。太宗诮之曰:「我与突厥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实无愧。又义军入京之初,尔父子并亲从我,赐尔玉帛,前后极多,何故全忘大恩,自夸强盛,我当先戮尔矣。」思力惧而请命,太宗絷之于门下省。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驰六骑,幸渭水之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其酋帅大惊,皆下马罗拜,而众军径至。颉利见军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萧瑀以轻敌固谏于马前,上曰:「吾已筹之矣,突厥所以扫其境内,直入渭滨,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我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今若闭门,虏必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我故独出,一以示轻之,又曜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乘其不图,虏入既深,理当自惧。与战则必克,与和则必固,制服北狄,自兹始矣。」是日,颉利请和,诏许之。乙酉,又幸城西,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颉利引兵而退。萧瑀进曰:「初颉利之未和也,谋臣猛将各欲战,而陛下不纳,臣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我观突厥之兵,虽众而不整。可汗独在水西,酋帅皆来谒我,因而袭击其众,势同拉朽。然我所以不战者,即位日浅,为国之道,安静为务,一与虏战,必有死伤;又凶虏一败,或当惧而修德,结怨于我,为患不细。我今卷甲韬戈,啖以玉帛,顽虏骄恣,必自此始,破亡之渐,其在兹乎?」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令归之。】《通典·边防十三》


                          IP属地:上海90楼2025-09-19 20:24
                          回复
                            【战事分析】
                            (1)战况: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东突厥颉利可汗趁唐廷新君刚继位,朝局不稳,再一次发动南侵,先锋军攻占高陵。
                            8月26日,唐太宗封遣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于泾阳一带阻击突厥先锋,斩首千余级,生擒突厥酋长阿史德乌没啜。
                            【辛巳,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戰於涇陽,大破之。獲其俟斤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餘級。】《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此战虽小胜,但未能阻止突厥主力推进至渭水北岸。
                            8月28日,颉利率主力长驱直入,陈兵渭水便桥,威胁京师长安。并派遣心腹执失思力进入长安威吓称“頡利與突利二可汗將兵百萬,今至矣。”太宗不受其威胁,责其可汗背约,并反手将其囚禁于门下省。
                            【癸未,頡利可汗進至渭水便橋之北,遣其腹心執失思力入見,以觀虛實。思力盛稱‘頡利與突利二可汗將兵百萬,今至矣。’上讓之曰:‘吾與汝可汗面結和親,贈遺金帛,前後無算。汝可汗自負盟約,引兵深入,於我無愧!汝雖戎狄,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誇強盛!我今先斬汝矣!’思力懼而請命蕭瑀、封德彝請禮遣之。上曰:‘我今遣還,虜謂我畏之,愈肆憑陵。’乃囚思力於門下省。】《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之后,太宗仅率高士廉、房玄龄、萧禹、周范驰等六骑至渭水南岸,隔水怒斥颉利违背盟约。突厥军见太宗如天神下凡般的胆魄,“突厥大驚,皆下馬羅拜。”,一时间突厥军队军心动摇。太宗更是提前暗中调集唐军列阵,“諸軍繼至,旌甲蔽野”,令颉利误判唐军早有准备。史载颉利“由是大惧”,主动请和。
                            【上自出玄武門,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徑詣渭水上,與頡利隔水而語,責以負約。突厥大驚,皆下馬羅拜。】《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武德九年8月30日,双方于渭水便桥斩白马为誓,太宗赠突厥大量金帛财务,突厥归还掳掠人口并退兵。
                            【是日,頡利來請和,詔許之。上卽日還宮。乙酉,又幸城西,斬白馬,與頡利盟于便橋之上。突厥引兵退。】《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2)战略意义:
                            ①唐太宗展现出非凡的大智大勇以及超凡的危机处理能力,将外交讹诈转化为喘息之机。且此番议和,虽是耻辱,但为太宗赢得稳定内政、恢复国力的关键窗口期,为日后雪耻奠定了基础。


                            IP属地:上海91楼2025-09-19 20:24
                            回复
                              2025-10-12 12:33: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终章:【辽东伐罪】
                              36、攻拔辽东城(攻坚战/主攻/胜)
                              【癸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李勣攻盖牟城,破之。五月丁丑,车驾渡辽。甲申,上亲率铁骑与李勣会围辽东城,因烈风发火弩,斯须城上屋及楼皆尽,麾战士令登,乃拔之。】《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
                              【帝与勣会,甲光炫日。会南风急,士纵火焚西南,熛延城中,屋几尽,人死于燎者万余。众登陴,虏蒙盾以拒,士举长矛舂之,蔺石如雨,城遂溃,获胜兵万,户四万,粮五十万石。以其地为辽州。】《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甲申,南风急,上遣锐卒登冲竿之末,爇其西南楼,火延烧城中,因麾将士登城,高丽力战不能敌,遂克之,所杀万馀人,得胜兵万馀人,男女四万口,以其城为辽州。】《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
                              【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帝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里},鼓囗声振天地。城有<朱蒙>祠,祠有锁甲囗矛。妄言前世天所降。方围急,饰美女以妇神,巫言:“<朱蒙>悦,城必完。”列炮车,飞大石过三百步,所当辄溃。吾人积木为楼,结囗罔{网},不能拒,以冲车撞囗屋碎之。时,<百济>上金囗铠,丈{又}以玄金为文铠,士被以从。帝与会,甲光炫日。南风急,帝遣锐卒,登冲竿之未{末},热其西南楼。火延烧城中,因挥将士登城。我军力战不克,死者万余人。见捉胜兵万余人,男女四万口,粮五十万石,以其城为<辽州>。】《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九·宝藏王零四年》


                              IP属地:上海92楼2025-09-19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