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鉴仙族吧 关注:25,465贴子:546,328
  • 0回复贴,共1

暴论:阴司以巫箓道夺取了【上仪】意象,故易名上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玄鉴作者长于命名这类细节中埋下巧思,我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当属“玉真”与“逍金”。那么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上巫】的“上”究竟为何?
以往我认为,“上巫”不过是“巫上”的倒装,意指成为巫箓道之上的掌权真君。但如今看来,“上巫”之“上”的涵义或许并不那么简单——它可能并非源于古老的巫箓道,而是阴司主动介入又经后世演变所产生的结果。
根据迟步梓在1138章中的道论,明确提到【上仪】是经过“严格”的道统。该果位曾为周朝所获,因此【上仪】受损显然是周朝之后的变故。
我们又知道,玄鉴文中常出现若干组相互对应的道统,例如阴阳中的【太阴】与【太阳】、正始两仪中的【上仪】与【下仪】、上生之【清炁】与下陨之【谪炁】。
周朝凭【上仪】证道之后,定制礼仪,分封天下;而阴司的【下仪】则主掌幽亡之事,也为阴司仪轨之所系。
我们可以简要理解为:
【上仪】辅佐阳世,【下仪】佐理阴间。
既然两仪如此重要,【下仪】又为阴司所获,那其实阴司为追求所谓的两仪意象,完全有理由插手上仪之事,通过谋取部分上仪意象,以与自身的下仪果位形成联动。
而所谓的【上巫】果位,很可能正是阴司借周末乱世之机,从【上仪】道统中夺取意象,从而成就了辅佐阳世的【上巫】道果。
根据最新的“五现”体系来看:
侵蚀【上仪】意象的【上巫】为“变位”。
受阴司所伏、灭万物的【谪炁】为“收位”。
隐而不显的【下仪】为“藏位”。
起于玄风的【清炁】为“蕴位”。
那么阴司所谋求的【真炁】,实则正是正性的“正位”。
如果能继续取得【清炁】与【真炁】,由此,阴司便可达成所谓的五现体系:
清炁 ——蕴位
上巫 —— 变位(上巫辅阳世)
真炁——正位
下仪——藏位(下仪辅阴间)
谪炁——收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9-17 01: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