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潮爆料吧 关注:115,394贴子:5,147,263
  • 9回复贴,共1

仇远技能文本的小巧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技能描述文本不少传统典故和对古典文学的引用。(个人水平有限,以下内容均参考自网络)
“弦歌不缀”一词出自《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以琴瑟伴奏而歌诵,表达乐观的精神。后有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孔子绝粮三日,而弦歌不辍。”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边境,七日断粮,弟子病倒,他仍“弦歌于室,未尝绝音”。“弦歌不辍”表明他内心的坚守并未动摇。该词可引申为表达在极端困境中对理想信念的忠诚、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等。
“割股”一词最熟悉的典故就是介子推重耳的故事,相信大家从小就听小学老师讲过了。君王危难之时,臣子割肉奉君。原被用来指忠君的意思,可延伸为牺牲自我的精神。
“挑灯问剑”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一句,直译为“醉酒之中,拨动烛火,查看手中宝剑”,含有词人重回战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淋漓醉墨”出自宋代诗人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一句,直译“喝罢了酒,挥笔疾书,那龙飞凤舞的草书,墨迹淋漓,落在了纸上”。
“忠烈死节”,纵观华夏历史就有不少典故和人物。以上提到的孔子,辛弃疾,陆游这些知名历史人物多少都有传承这种精神。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陆游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9-11 08:21回复
    孤馆灯青:取自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作《沁园春·孤馆灯青》,原诗“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直译“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这首诗下阕开头这句挺有意思:“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这是苏轼在回忆当年风华正茂之时,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能依靠才能辅佐圣上,渴望建功立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9-11 08:50
    回复
      2025-10-12 14:34: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穿林打叶”,取自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这句不多解释了,很多国人都很熟悉这首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古代很多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境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9-11 08:57
      回复
        “不辞远”疑似取自唐代诗人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因为“不辞远”本意为“不畏惧路远”,很多文言文书写形式用途很广,有可能这句话在很多诗词歌赋或者史料文献中都能找到,故这里我认为是疑似取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9-11 09:01
        收起回复
          瑝珑有句古话,大河之水天上来,安可肚里能撑船(我在搞笑真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9-11 09:05
          收起回复
            说明:以上文本均为爆料内容,真实性和改动与否未知,还请以实机上线内容为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9-11 09:05
            收起回复
              “攻其必救”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攻其所必救”的作战原则,该战术通过攻击敌方必须救援的战略要害,迫使对手放弃防御优势进行运动作战,从而实现战场主动权转移。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围魏救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9-11 09:17
              收起回复
                如果有对技能文本不满的,请自行开贴或者自行去其他吧表达你心中的不满,我这边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小考据贴,不参与任何争论。请不要贴脸,谢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9-11 13:10
                回复
                  2025-10-12 14:2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弹铗而歌”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三度弹铗而歌的历史典故。冯谖初为孟尝君门客时,因待遇低下依次发出"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的歌声,通过隐喻方式提出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孟尝君逐步满足其要求后,冯谖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策略,帮助孟尝君巩固政治地位。后引申为文士“抒发仕途失意”而弹剑作歌,是表达怀才不遇的经典意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5-09-11 13:20
                  回复
                    其他内容暂时没有考据的了,大致看了下共鸣链文本,我猜测一下,不保真,仇远或许在瑝珑官场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最终他选择割舍了很多东西,弹剑作歌只为贯彻自己的信念和意志,最终他只相信“我闻、我见、我言”,直到遇到漂泊者,这个与他有知遇之恩的人。这些都是我的猜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5-09-11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