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吧 关注:42,955贴子:743,005
  • 0回复贴,共1

《流浪地球世界观》(1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医疗卫生」
‖概况
随着"太阳危机"的公布和相关应对计划的确立,联合政府主要精力放在相关建设的投入以及高新技术的研发,医疗资源投入随之缩减。同时,投入慢性病、肿瘤与癌症以及其他老龄疾病的预算降低。预期平均寿命逐渐下调至五十五岁。
‖眼科学
墨镜:
"太阳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公开迅速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为了防止太阳辐射,人们纷纷戴上墨镜或选择宅在家里,"贩卖焦虑"成了商家主打的营销方式。随着长达十余年的信息泛滥和爆炸式增长,人类长期面对危机的疲惫感逐渐产生。尤其因为太阳长期未发生肉眼可见的异动,"太阳危机"最开始带给受众的冲击、悲伤变成了逃避甚至漠然。在联合政府进行的多次民意调查中,选择"出门不会戴墨镜"的民众占比连年上升。
2044年"方舟号"的坠落使得不少不曾关注太阳的人重新开始重视"太阳危机",纷纷戴上墨镜来降低太阳辐射对眼睛的损害。
‖肿瘤学
辐射癌:
长期暴露在强烈的太阳辐射环境中,严重情况下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发生障碍,使淋巴细胞发生病变,会出现染色体损伤和癌症,这些问题都可能是致命的。随着太阳异动加剧,因受到太阳辐射产生的辐射病十分普遍,症状最初是恶心、疲劳、呕吐,然后可能是脱发、脱毛。长期而言,过量辐射可能引发癌症等慢性疾病。"太阳危机"时期,由太阳辐射导致的癌症被称为"辐射癌"(Radiation - Induced Cancer Syndrome,缩写为 RICS)。
‖临床医学
护理学:
概况
护理学是"太阳危机"时期一个热门专业,为那个时期的人们提供"太阳危机"时期各项病症的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心理咨询服务。虽然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成为未来趋势,护理、养老等领域依旧保留了"以人为本"的传统,体现了较强的人文关怀。
安置所
随着"移山"计划的测试点火成功,抽签被正式写入法律。起初因地表尚可居住,抽签流程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后因地表状况恶化,大量中签人类移居地下城。未中签人群开始抗议,压力、焦虑、恐惧和孤独感弥散整个社会。为照顾地表人群的健康,联合政府在尚未被海水淹没地区设立大量安置所,除了提供基本的水、食物、避难设施保障之外,也提供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和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
到地球起航之后,部分安置所被扩建成为补给站,除保留其部分医疗设施之外,又扩充了派出所、燃料仓库、补给仓库等,成为地面车辆能够完成长途任务的保障。
临终关怀学:
关怀医院
为了加强人文关怀,联合政府筹建了关怀医院设施,在改善家属心理及精神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给予刹车时代需要照护的病人临终关怀、尽可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让每个生命都带着尊严离开,是关怀医院的主要工作内容。
‖神经病学
差时症:
随着自转减缓,昼夜时长增加,对时间认知上的障碍使得不少人患上"差时症"(时差反应),感觉每一分钟都像一天那样无比漫长。这会导致大量眩晕、恶心、疲劳等生理反应,失眠成了常态。
「农业科学」
‖农作物
粮食的减产与短缺:
"太阳危机"时期,太阳异动逐渐给世界粮食供应带来灾难性后果。赤道地区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连年降雨不足,粮食绝收。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亦导致产粮大国(巴西、印度、墨西哥等)蝗虫、毛虫等害虫更加活跃。这导致了全球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以每年10%~25%的速度大幅减产,全球粮食形势严峻。进而在局部地区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和武装冲突。
21世纪30年代,随着联合政府成立,各国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加蓬基地、月球基地建设。这导致了民众生活水平逐年下降,有些本身贫穷的地区更是出现了粮食危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的人数达到过去几十年的最高水平。这些人的生计岌岌可危,急需粮食援助。联合政府粮食计划署组建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呼吁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水产、渔业
渔业重创:
"太阳危机"时期,全球可持续渔获总量持续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变暖现象导致很多鱼类无法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频发的太阳风暴使得采集捕捞的渔民大幅减少。地球停转期间,洋流发生变化,曾经鱼类缺乏的海域因为暖流和寒流的交替而出现暂时性的鱼类集聚现象,这是大自然最后的"礼物"。到地球停转后期,因为洋流持续的变化,海洋一直处在非稳定状态,最终导致了浅海域鱼类的灭绝,全球可持续渔获总量呈现断崖式下跌。鱼类逐渐告别"流浪地球"时代人类的餐桌。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8-29 15: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