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现在的打法是明显有问题的:
1是怕啃硬骨头,稍微硬的一点的敌方防线就不愿意投入更多部队突击了,而是退后反复的侦察轰炸;结果是该一口气拿下来的要点,让乌军有时间组织防御,过于依赖火力对后勤负担大。
2又比较贪,突击部队抢功心理太重,缺乏统筹规划,见乌军防守薄弱就往里面钻;碰见打不动了,发现后面的援军和后勤跟不上就急忙退——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伤亡,同样给后勤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比如:
俄军北线切乌军补给线,本应该不计一切代价用最短的时间拿下罗金西克,结果骨头硬一点就不愿意啃;朝北边乱窜,现在为保这蹿出来的突出部,打罗金西克的同时,还要被迫分兵打沙霍维,无法集中使用火力,又大幅增加后勤负担!
俄军对红军城东南的渗透,本该在完全切断乌军补给线后,再突然进攻,打乌个军措手不及的;结果为抢功冒进提前启动,进城打成了不清不楚的烂仗,也进一步分散了俄军火力支援的密度,给后勤制造了额外负担。
俄军现在的分区包干战法在打小镇时管用,但打红军城这种超大城市则表现为各打各的(都想找乌军防线的薄弱点突进抢功劳,又都害怕伤亡不愿意强攻要点),没有统一规划,互相抢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因此导致在哪个要点都无法快速给予乌军致命一击,一旦被拖到了翻浆期就又成了一滩大烂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结束战役。
表面上,俄军现在的这种战法似乎减少了伤亡,实际上大大延长了战役时间;反倒最后的伤亡更大,而且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补给物资。
解放军的三大战役,天津战役就比俄军聪明多了,知道长痛不如短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俄军现在完全是反着来的,宁可一点点的耗光血条,也不愿意赌3分之一血条一把拿下该拿的要点;对乌军是的战术是宁可伤其十指(狂杀填线宝宝立功),也不愿意断其一指(硬啃干掉一支乌军精锐)。
俄国人如果最终打赢乌克兰也没啥好吹的,纯粹是火力强、血条厚、欧美去工业化无法给与乌克兰提供更多军援而已。俄国人打仗没有一点战争艺术,顺风局和逆风局一样难看!
1是怕啃硬骨头,稍微硬的一点的敌方防线就不愿意投入更多部队突击了,而是退后反复的侦察轰炸;结果是该一口气拿下来的要点,让乌军有时间组织防御,过于依赖火力对后勤负担大。
2又比较贪,突击部队抢功心理太重,缺乏统筹规划,见乌军防守薄弱就往里面钻;碰见打不动了,发现后面的援军和后勤跟不上就急忙退——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伤亡,同样给后勤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比如:
俄军北线切乌军补给线,本应该不计一切代价用最短的时间拿下罗金西克,结果骨头硬一点就不愿意啃;朝北边乱窜,现在为保这蹿出来的突出部,打罗金西克的同时,还要被迫分兵打沙霍维,无法集中使用火力,又大幅增加后勤负担!
俄军对红军城东南的渗透,本该在完全切断乌军补给线后,再突然进攻,打乌个军措手不及的;结果为抢功冒进提前启动,进城打成了不清不楚的烂仗,也进一步分散了俄军火力支援的密度,给后勤制造了额外负担。
俄军现在的分区包干战法在打小镇时管用,但打红军城这种超大城市则表现为各打各的(都想找乌军防线的薄弱点突进抢功劳,又都害怕伤亡不愿意强攻要点),没有统一规划,互相抢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因此导致在哪个要点都无法快速给予乌军致命一击,一旦被拖到了翻浆期就又成了一滩大烂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结束战役。
表面上,俄军现在的这种战法似乎减少了伤亡,实际上大大延长了战役时间;反倒最后的伤亡更大,而且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补给物资。
解放军的三大战役,天津战役就比俄军聪明多了,知道长痛不如短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俄军现在完全是反着来的,宁可一点点的耗光血条,也不愿意赌3分之一血条一把拿下该拿的要点;对乌军是的战术是宁可伤其十指(狂杀填线宝宝立功),也不愿意断其一指(硬啃干掉一支乌军精锐)。
俄国人如果最终打赢乌克兰也没啥好吹的,纯粹是火力强、血条厚、欧美去工业化无法给与乌克兰提供更多军援而已。俄国人打仗没有一点战争艺术,顺风局和逆风局一样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