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教育分享
劳荣枝的名字又一次在热搜上炸开,这个背负七条人命的女性罪犯,在死刑复核阶段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如果按武大教授的说法,就因为她是个女的,这些命就不算数了?”这条评论指向的,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莫洪宪十年前的一篇论文。
2014年,莫洪宪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进一步推进死刑改革的设想——废除女性犯罪死刑适用》的论文。她提出,中国应全面废止对女性罪犯的死刑,理由是“我国刑法自古就有宽待女性的传统”,且女性犯罪“多具被动性质”“再犯可能性较低”。
这个观点很快遭遇现实案例的拷问。同年,拐卖17名儿童的余华英被判处死刑。一位受害者家属在社交媒体发声:“孩子被转卖的时候,人贩子会因为她是女的就手下留情吗?”网友翻出莫洪宪的论文截图,在“女性再犯率低”的论点旁打上问号。
争议并未止步于“女性免死”。2015年,莫洪宪另一篇论文《“厉行禁毒”刑事政策下运输毒品罪的死刑废止》再引风波。她主张“以取消运输毒品罪死刑为起点,逐步废除毒品犯罪死刑”,理由是“毒品犯罪并非最严重的罪行”,甚至称“大部分摄入毒品者并没有显著的危害”。
缉毒警家属在论坛留言:“我丈夫的同事去年牺牲时肠子被毒贩捅穿了,这些教授知道‘危害’怎么写吗?”更尖锐的质疑指向逻辑漏洞:若两项主张叠加,女性运输毒品是否等于“双重豁免”?尽管莫洪宪辩称这仅是学术探讨,但舆论已将其标签化为“子宫免死金牌”。
法律界人士的批评直指核心原则。北京一位刑事律师在访谈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底线。劳荣枝案中若有男性共犯被判死刑,主犯却因性别免死,司法公正如何维系?”
风波中的武汉大学,学术监管机制遭到连环质疑。此前,该校硕士生杨某某的论文被曝将虚构的《离婚法》作为核心文献,查重率高达45%。当莫洪宪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网友翻出合著者刘夏的学术轨迹,这位河南大学副教授曾发表《论贩卖毒品罪的未遂与中止》,主张“贩毒未遂可大幅减刑”。
家长群流传的“避雷导师名单”将莫洪宪、刘夏并列。一位报考武大法学研究生的学生透露:“学长直接劝退,说莫教授主导的‘珞珈性别研究社’常在校内宣讲‘性别对立’,担心课堂变成观点灌输。”
校方的沉默加剧了舆论发酵。8月初,武大曾承诺对杨某某论文问题“全面调查”,但二十天后仍无结论。针对莫洪宪的争议,学校至今未公开回应。法学院官网显示,她仍担任博士生导师,本学期课程表未作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数据显示,毒品犯罪案中运输环节占比超40%,涉案者常利用女性或病患作为“人肉运毒工具”。社交媒体上,“劳荣枝案”与“莫洪宪论文”被并置讨论。一条高赞评论点出公众焦虑:“今天说女性运毒免死,明天会不会说母亲杀人免罚?法律的口子一开,受害者的公平谁来还?”
武大校门口,一块刻着“珞珈山精神”的石碑旁,有市民用粉笔写下两行字:“法条不分男女,人命不分贵贱。”

劳荣枝的名字又一次在热搜上炸开,这个背负七条人命的女性罪犯,在死刑复核阶段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如果按武大教授的说法,就因为她是个女的,这些命就不算数了?”这条评论指向的,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莫洪宪十年前的一篇论文。
2014年,莫洪宪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进一步推进死刑改革的设想——废除女性犯罪死刑适用》的论文。她提出,中国应全面废止对女性罪犯的死刑,理由是“我国刑法自古就有宽待女性的传统”,且女性犯罪“多具被动性质”“再犯可能性较低”。
这个观点很快遭遇现实案例的拷问。同年,拐卖17名儿童的余华英被判处死刑。一位受害者家属在社交媒体发声:“孩子被转卖的时候,人贩子会因为她是女的就手下留情吗?”网友翻出莫洪宪的论文截图,在“女性再犯率低”的论点旁打上问号。
争议并未止步于“女性免死”。2015年,莫洪宪另一篇论文《“厉行禁毒”刑事政策下运输毒品罪的死刑废止》再引风波。她主张“以取消运输毒品罪死刑为起点,逐步废除毒品犯罪死刑”,理由是“毒品犯罪并非最严重的罪行”,甚至称“大部分摄入毒品者并没有显著的危害”。
缉毒警家属在论坛留言:“我丈夫的同事去年牺牲时肠子被毒贩捅穿了,这些教授知道‘危害’怎么写吗?”更尖锐的质疑指向逻辑漏洞:若两项主张叠加,女性运输毒品是否等于“双重豁免”?尽管莫洪宪辩称这仅是学术探讨,但舆论已将其标签化为“子宫免死金牌”。
法律界人士的批评直指核心原则。北京一位刑事律师在访谈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底线。劳荣枝案中若有男性共犯被判死刑,主犯却因性别免死,司法公正如何维系?”
风波中的武汉大学,学术监管机制遭到连环质疑。此前,该校硕士生杨某某的论文被曝将虚构的《离婚法》作为核心文献,查重率高达45%。当莫洪宪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网友翻出合著者刘夏的学术轨迹,这位河南大学副教授曾发表《论贩卖毒品罪的未遂与中止》,主张“贩毒未遂可大幅减刑”。
家长群流传的“避雷导师名单”将莫洪宪、刘夏并列。一位报考武大法学研究生的学生透露:“学长直接劝退,说莫教授主导的‘珞珈性别研究社’常在校内宣讲‘性别对立’,担心课堂变成观点灌输。”
校方的沉默加剧了舆论发酵。8月初,武大曾承诺对杨某某论文问题“全面调查”,但二十天后仍无结论。针对莫洪宪的争议,学校至今未公开回应。法学院官网显示,她仍担任博士生导师,本学期课程表未作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数据显示,毒品犯罪案中运输环节占比超40%,涉案者常利用女性或病患作为“人肉运毒工具”。社交媒体上,“劳荣枝案”与“莫洪宪论文”被并置讨论。一条高赞评论点出公众焦虑:“今天说女性运毒免死,明天会不会说母亲杀人免罚?法律的口子一开,受害者的公平谁来还?”
武大校门口,一块刻着“珞珈山精神”的石碑旁,有市民用粉笔写下两行字:“法条不分男女,人命不分贵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