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62,488贴子:16,906,288
  • 13回复贴,共1

所以数学之美,不,“美”还是被“意淫”出来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一篇讨论“数学之美”的文章反应热烈,有小伙伴提出了仅从数学的抽象纯粹概念中,仍然能感受到简洁和严谨从而能感知美,这似乎已经能反驳到我的基础核心观点:抽象和纯粹的概念人们是难以感知美的。于是我继续进行细思,察觉到“数学之美”与艺术美风景美等直观感受貌似并不是一个东西。所以,这篇帖子重点不在数学是否美,而是从语言角度和心理角度来分析“美”到底是什么,讲述“美”这个语言符号是如何被人们滥用,甚至是“意淫”的。
首先我直接下一个能让吧里搞文学创造的哲学愣头青血压上升直跺脚的终极暴论:
——美就是愉悦感。
哲学愣头青:美是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愉悦感就是感知到事物的美后产生的。
我:不,美就是愉悦感,愉悦感就是美,人们把从事物里获得的愉悦感说成了“美”。
哲学愣头青:握***你这个庸俗的人你懂个屁什么叫美。
我:我还能说你只是把愉悦感意淫成“事物之美”,这种行为能让你获得更大的愉悦感,所以你十分乐意这样说。
下面开始论证为什么美=愉悦感
证据1:能提供愉悦感的东西你可以说它是美的,不能提供愉悦感的东西你就无法说它美。
例如很漂亮的画能给你提供非常大的愉悦感,你能说它很美。但是你被人捅了一刀你无法说它美,因为这种行为不能给你带来愉悦感。但如果你是个变态,捅你一刀给你带来疼痛之余还能带给你强烈的愉悦感,你就可以说这种行为是美的。
再以画来举例,你说毕加索的画看上去丑不拉几,但是它仍然有艺术之美。这是因为“画作”不能带给你愉悦感,所以你能够说他不美;但是你了解到毕加索的创造构思以后,感知美的对象发生了改变,改变到“作者构思”之上,这给你带来了愉悦感,所以你能够说这幅画是美的。
证据2:不同事物对你带来的愉悦感不一样,你对它们的美的评价就不一样
用数学试卷举例子,你面对一份接近满分的试卷考了全年级第一,这让你觉得相当愉悦,因此你可能会认为这份试卷是你近来见到过的最美的东西,连自己有些写得歪歪扭扭的数字都显得特别美;但是你考了个三四十分试卷全是交叉,会让你感觉相当不愉悦,你就会觉得数学试卷美美美美个屁,还是回家玩手游更美。
证据3:既然“美”是愉悦感,当你心情是“非常不愉悦时”,你很难感知事物的美。甚至你可以人为抑制对事物的愉悦感,从而不怎么觉得美。
你心情相当郁闷时,你会很难从其他事物获得愉悦感,你就难以说你看见的事物美,甚至认为你看见的事物都不美,看见什么都让你觉得厌烦。
而人为抑制事物的愉悦感,例如你在坚持己见说某个东西不美时,别人把美的部分展示给你看,你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对美的部分仍然指指点点,强行抑制了它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你就不觉得那么美。但如果你事后平心静气不再抑制它带来的愉悦感,你就会说“其实它的确是美的”。
以上内容论证了美为什么等于愉悦感,所以我能对所有形容成“美”的事物都能作出解释:你的今天感到很愉快,所以你能说“心情美美哒”;好的食物能提供高的愉悦感,所以你能说它们是“美食”;你听到好听的音乐让你很愉悦,所以你能说它们是“美声”/“美乐”;你觉得性是世界上最能带来愉悦感的事物,所以你能说sex是最美的,等等。
因此,“美”这个语言符号只是“愉悦感”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本质上跟愉悦感是同一个东西!
这时候吧友A站出来了说:不对啊!有的能提供愉悦感的事物我仍然不能说美,例如按摩,运动过后等行为虽然能给我带来很多愉悦感,但是我不觉得它们美啊!
我: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说习惯”它们是美的。尽管假设你到现在能很艰难地接受美=愉悦感的观点,但是这仍然不能说美是“意淫”出来的,接下来我从语言角度来分析“美”是如何离谱地被滥用的。
人们对能提供愉悦感的事物,没有“说习惯”它是美的,人们仍然难以说它是美的,例如上面的按摩/运动过后等例子;但是人们对于不能提供愉悦感的东西,只要有“说习惯”它是美的,即使当事人不能感知那个东西美与不美,他仍然很可能说它是美的!
例如面对数学,有的人会说“我数学很差不太能感受到美,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美的,感受不到美我的水平不好的原因罢了”。这就踏马的离谱,这个人只是听身边人“说习惯”数学是美的,纵使自己不能感知到美,他仍然会认为数学美!
“人云亦云”是一个具有普遍性人类语言行为。纵使你不用感觉到美,你仍然可以认为它是美的,只仅仅是你“听到”很多人这样说,所以你就会跟着别人这样说。
按照这人云亦云的语言行为来分析,能提供愉悦感的事物你不觉得美,只是你没有“听过”很多人说它们是美的;假如大家都说它们是美的,你也很可能会说它们美!
讲述以上的语言行为机制过后,仍然无法充分表达我对“美”字这个滥用程度的高山仰止之情,接下来我继续来论述“美”这个文字符号到底有多大威力。
(文章接下面评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8-23 16:05回复
    现在来做一个“对比美感”的测试,我给你两组词语,你不用深入理解词语表达的含义,单凭直觉看看你觉得哪一组词语更美。
    1:数学,物质,关系,痛苦,混乱
    2:数学之美,物质之美,关系之美,痛苦之美,混乱之美。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二组,显然看起来更美。第一组一堆无法直观地提供美感的词语,仅仅加上“之美”两个字,已经大幅提升了美感!这是因为“美”这个文字符号,本身就是会让人感觉到美!
    也就是说,你只要说出“xx之美”这个词语,那么你就已经开始有感觉到xx是美的。只要带上“美”这个文字符号,事物的美感就会有提升,即使该事物原本不能给你带来美感。
    更离谱的是,当你说出或者听见“xx之美”这个词语,纵使你原本未曾了解过是什么意思,你也会自动通过“意淫”来说服自己xx这个事物就是美的。
    痛苦(不愉悦)→痛苦之美(“美”字提供愉悦)→联想关联事物如痛苦带来进步(联想事物带来愉悦)→说服自己痛苦之美是存在的
    关系(提供不到愉悦)→关系之美(“美”字提供愉悦)→联想关联事物例如跟父母孩子的好关系(联想事物提供愉悦)→说服自己关系之美是存在的
    混乱(不愉悦)→混乱之美(“美”字提供愉悦)→联想关联事物例如量子力学上粒子状态是混乱的,但这是也是迷人的一部分(联想事物提供愉悦)→说服自己混乱之美是存在的。
    所以这就是“美”这个文字符号的威力,你作为凡人根本无法抵抗,只会自动产生意淫。因此,世间万物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根本没有任何东西“不美”,只要你冠上“xx之美”的词语,那么它就会被你自动意淫成是美的。所以我能说:“丑之美”,“不美之美”,面对“美”的反义词,你仍然能帮我意淫并解释这是什么意思甚至能体会出美出来,纵使我的目的只是试图在利用上述的语言机制来玩弄你。
    另外还有一个“美”这个语言符号被滥用得非常严重的情况。“美”这个文字符号现在被滥用成更多含有“赞扬”/“抬举”/“吹嘘”等表达意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愉悦感”和“美”这两个文字符号在表达上仍然有区别。例如我说“数学能提供愉悦感”,你会觉得数学也就是个普通的东西,毕竟能提供愉悦感的其他东西也有很多;但是我说“数学很美”,你就会觉得数学好像特别厉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美”这个符号的特性来抬举他所认可的事物,例如他认可数学,他可以用“美”来形容和抬举数学。他认可某种创造,他可以用“美”来形容和抬举某种创造。抬举他所认可的事物,本质也是在抬举自己,是在抬举自己的眼光/选择/做法/行为等。
    所以你会看见某些人对自己的作品例如文章等觉得特别美,你看起来就是一坨的水平;某些人会对自己的画作觉得特别美,你看起来跟幼儿园的小朋友水平都差别不大;某些人会对自己的作词感到特别美,你听他唱就是扰民噪音一样。这时候他们会说“啊,我的作品真美啊”,他说出这句话时已经是在肯定和抬举自己的作品,这种表达美行为给他带来更多愉悦感,更多的愉悦感又能让他更坚定地相信他作品的美是真实存在的。这在你的角度看很难不评价这是另一种意淫。
    同理,某些人会说“啊,数学真美啊”,他说出这句话时很有可能在抬举数学,也在抬举自己的选择和眼光,他说出“数学之美/数学真美”这个语句时能给他带来更多愉悦感,让他认为更加坚定数学之美是存在的。
    当然不仅是数学,任何被人们形容为“美”的事物都有可能被赋予“抬举”的属性,其深层目的也是为了抬举自己的选择。例如有的人说:“雷鬼是我听过最美的音乐了”。只要你反对他的观点,等同于反对他的眼光和选择,相当于你侮辱了他。他会说:“你什么都不懂,层次低下,所以肯定听不懂雷鬼,感受不到美,你有足够的音乐学识才能听懂”。这些类似的sb话语随处可见,一般都是出现在质疑他人说出某个事物很美之时,实际上你有足够的学识也不一定能觉得它们美(但是你靠意淫可以意淫出来),所以这些人只是感觉到你在质疑他认可之物,对你进行相对的侮辱罢了。
    综上,“美”这个字已经不只是表达对某些事物的直观的愉悦感受,而是被人们滥用成用于抬举自己来获得满足感的符号工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8-23 16:05
    收起回复
      2025-09-02 09:08: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在最后我归纳一下文章的核心观点:
      1,美是“愉悦感”的另一种语言表达,美即是愉悦感。
      2,人们会“人云亦云”地说某个事物美,或者某个事物不美,即使他们自己有可能无法感知该事物美不美,他们仍然会跟随其他人的说法表达某事物美不美。这是一种语言行为机制发生了作用。
      3,任何事物加上“之美”这个词语,都会让人感受到美感并能自动“意淫”出美的解释,这是“美”这个文字符号本身的威力,也是另一种语言行为机制。
      4,“美”这个文字符号还有可能蕴含着说话者对于某个事物的抬举,这样的行为本质是对自己眼光的抬举。如果你表达该事物不美的观点,它很有可能恼羞成怒地侮辱你。
      我个人非常不认可上面的描述就是“美”,这有可能是我对“美”这个字有高尚的神圣的超脱的固有观念,甚至这种观念有可能是无聊的意淫的幻想的,我仍然对着这飘渺的观念进行愚蠢的坚持。但是我描述的正是人们,大家认为的,正在使用的“美”是什么东西,就是这样的玩意。所以我相当灰心地提醒自己,如果“美”实际就是这样的东西,那么我又能怎么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8-23 16:06
      收起回复
        那你说说,世界上什么抽象概率是美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8-23 18:49
        回复
          这是读了判断力批判?审美是主观的,而判断美之为美的鉴赏判断是审美的,在快适、美、善中,美只适用于兼具动物性与理性之人,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悦的对象,但又并非快适,即感官性的单纯令个人满意,而美的鉴赏判断,则是具有普遍性需要认同的,而这种普遍性又是主观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带来愉悦。
          鉴赏数学之美也是源于人的鉴赏判断,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什么也不懂,看数学只看到也就只有数学符号与概念,如线性赋范巴拿赫空间,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完备性,那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鉴赏,也谈不上欣赏数学之美,鉴赏判断数学之美,首先得懂数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8-23 19:44
          回复
            美有标准?是客观存在?同一件事物有的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不美啊,而且脱离了人类的主观,美就不存在了,结束。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8-23 19:59
            收起回复
              愉悦确实是美最直观的感受。
              美符合人精神内在的形式映射。或者说思维秩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8-23 22:18
              回复
                “崇高”这种怎么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8-23 22:19
                回复
                  2025-09-02 09:02: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纯艺术纯美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8-23 22:42
                  回复
                    美的判断标准,分人吗?


                    IP属地:天津13楼2025-08-24 14: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