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逻辑推导会偏向于“演绎法”,会从数个不同角度入手,用演绎推导的方式去“求解”出那个具有唯一性的答案。
就有点类似于三体里从叶文洁的两条“文明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宇宙中的总体物质不变里面,最终推导出黑暗森林模型一样,我们只需要找准切入点,我认为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我的切入点一共只有三个,但这三个角度可以从三个方向共同“合围”,最终推导出结局。
切入点一:“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背后投射的创作愿景。
切入点二:昔涟的身份、意向,与来古士的镜像对比,和对整个翁法罗斯剧情的最终点睛作用。
切入点三:3.5里大黑塔立的flag,属于昔涟结局的“契科夫之枪”。
先说第一点,“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以往”指的是什么?很显然,这里虽然没有说,但是从编者到观众都明白,指的是崩三的往世乐土。
没有玩过,没关系。甚至笔者自己都不是崩三老舰长。我是3.2的时候跑到B站用半跳过的方式过完的乐土剧情,连中间的细节都没有做反复品读,只是大致了解了内容。但“以往的故事的核心”是什么?是十三英桀即使全部碎碎冰,也要对屏幕前的玩家说“这是因你而在的故事,接下来,前进吧,都说了要前进了”。
这是一个“壮志未酬,牺牲自己,代代相传,代代接力,充满‘遗憾’但催人奋进”的故事。
创作者一定会有一个逃不开的定律:自己的新作,一定想在至少某些地方“超越”过去的那个自己。
所以才会强调“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如果星铁里的逐火之旅的大结局要和“过往”不同,最大的不同能是什么?答案只有唯一的一个。
逐火的旅途走到了终点。尽管不断失去,尽管不断牺牲,但他们不再是“英桀”而是“英雄”,真正成为了生命的主人。翁法罗斯最终会和银河接轨,黄金裔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无论以什么形式,但一定会突破虚拟数字电信号的桎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叫“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包括阿雅、缇宝、万敌……直到海瑟音、刻律在内的“九个本土黄金裔”,不包括白厄、昔涟、长夜月、丹恒在内的这九个人,我认为会“全员存活”,最终变成真正的生命走向银河。并以此宣告翁法罗斯篇与往世乐土篇最大的不同。
长夜月和丹恒自然算是题外话暂且不提,翁星“本土黄金裔”里面,在大结局里面最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就是白厄和昔涟。我认为,昔涟更危险一些。
首先,白厄在大结局里的表现是有比较明确的可预知性的——因为最终战BOSS一定是孵化出的铁墓,而白厄在这个故事最终战里几乎是明牌的剧情一定是“以白厄的人格和铁墓互肘,抢夺意识的主导权,为我们争取时间和机会”。这个行为当然具备“危险性”,但我认为不一定“致命”。
因为“刀子”这件事不是乱发的,一旦“滥发”,一定会边际效应递减。最极端的说法,如果大家都死了,就和大家都没死没区别。白厄在最终战的故事剧情延展性不强,我认为没有“必须要写死”的必要。最危险的,是昔涟。这将从第二部分继续推导。
昔涟的真实身份和意象。社区会有很多很接近真相的答案,譬如“真我”,譬如“爱”。都说得通。但我正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分析。还是我们的那条公理——“创作者一定会希望自己在原有的作品基础上进行突破和超越”。
“爱”和“真我”都很接近昔涟正做的事,但一定不会是标准答案。就是因为这两个“符号”在崩坏的故事里已经打上了爱莉的标签。
“正因为昔涟是爱莉希雅同为体,所以昔涟更加不可能完全重叠爱莉的因素,因为那将证明编剧自身的没有突破”.这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就会明确的一件事。
创作者可以用形象、语气、口癖、音乐等种种间接因素去提醒老玩家,这个人“似曾相识”,但唯独绝不可能“完全重复那个人的定义”。非但不会重复,反而会“有针对性的突破”。从而来“弥补遗憾”。就像领航员姬子小姐可以真正走向银河,说出“人类从不掩饰自己征服星空的欲望,我也一样”,去泡咖啡去开拓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一样。
昔涟“正因为”寄托了那个粉色妖精的“意志”,所以她必然要在“爱”与“真我”里更进一步。好,分析到这,我们可以从一个现成的靶子来“反推”昔涟代表的意象。
最完美的靶子就是来古士,这可以形成一个最完美的对照组。
来古士的意象是什么?他自比“第一个走出洞穴的囚徒”,最先发现了世界的真实,他宣称“他要打破这洞穴,令洞穴里其他的囚徒清醒”。
但是,他却是傲慢的、高高在上的。他的计划里没有其他囚徒的生命,只有自己不惜一切代价的“毁灭智识建造的洞穴”来证明自身的正确性。在他的认知里,自己的存在和其他生命的存在是不对等的,他漠视生命抗争的过程,将求解的过程比喻为“徒劳的挣扎”,他只在乎结局。只在乎结果,求解的过程甚至是可以“先画靶子再射箭”的存在。
因此,只要把来古士的侧重定位完全逆转过来,就可以得到昔涟的意象。来古士的世界里没有“其他人”,昔涟的世界里就要充满“其他人”。

就有点类似于三体里从叶文洁的两条“文明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宇宙中的总体物质不变里面,最终推导出黑暗森林模型一样,我们只需要找准切入点,我认为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我的切入点一共只有三个,但这三个角度可以从三个方向共同“合围”,最终推导出结局。
切入点一:“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背后投射的创作愿景。
切入点二:昔涟的身份、意向,与来古士的镜像对比,和对整个翁法罗斯剧情的最终点睛作用。
切入点三:3.5里大黑塔立的flag,属于昔涟结局的“契科夫之枪”。
先说第一点,“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以往”指的是什么?很显然,这里虽然没有说,但是从编者到观众都明白,指的是崩三的往世乐土。
没有玩过,没关系。甚至笔者自己都不是崩三老舰长。我是3.2的时候跑到B站用半跳过的方式过完的乐土剧情,连中间的细节都没有做反复品读,只是大致了解了内容。但“以往的故事的核心”是什么?是十三英桀即使全部碎碎冰,也要对屏幕前的玩家说“这是因你而在的故事,接下来,前进吧,都说了要前进了”。
这是一个“壮志未酬,牺牲自己,代代相传,代代接力,充满‘遗憾’但催人奋进”的故事。
创作者一定会有一个逃不开的定律:自己的新作,一定想在至少某些地方“超越”过去的那个自己。
所以才会强调“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如果星铁里的逐火之旅的大结局要和“过往”不同,最大的不同能是什么?答案只有唯一的一个。
逐火的旅途走到了终点。尽管不断失去,尽管不断牺牲,但他们不再是“英桀”而是“英雄”,真正成为了生命的主人。翁法罗斯最终会和银河接轨,黄金裔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无论以什么形式,但一定会突破虚拟数字电信号的桎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叫“和以往不同的浪漫故事”。包括阿雅、缇宝、万敌……直到海瑟音、刻律在内的“九个本土黄金裔”,不包括白厄、昔涟、长夜月、丹恒在内的这九个人,我认为会“全员存活”,最终变成真正的生命走向银河。并以此宣告翁法罗斯篇与往世乐土篇最大的不同。
长夜月和丹恒自然算是题外话暂且不提,翁星“本土黄金裔”里面,在大结局里面最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就是白厄和昔涟。我认为,昔涟更危险一些。
首先,白厄在大结局里的表现是有比较明确的可预知性的——因为最终战BOSS一定是孵化出的铁墓,而白厄在这个故事最终战里几乎是明牌的剧情一定是“以白厄的人格和铁墓互肘,抢夺意识的主导权,为我们争取时间和机会”。这个行为当然具备“危险性”,但我认为不一定“致命”。
因为“刀子”这件事不是乱发的,一旦“滥发”,一定会边际效应递减。最极端的说法,如果大家都死了,就和大家都没死没区别。白厄在最终战的故事剧情延展性不强,我认为没有“必须要写死”的必要。最危险的,是昔涟。这将从第二部分继续推导。
昔涟的真实身份和意象。社区会有很多很接近真相的答案,譬如“真我”,譬如“爱”。都说得通。但我正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分析。还是我们的那条公理——“创作者一定会希望自己在原有的作品基础上进行突破和超越”。
“爱”和“真我”都很接近昔涟正做的事,但一定不会是标准答案。就是因为这两个“符号”在崩坏的故事里已经打上了爱莉的标签。
“正因为昔涟是爱莉希雅同为体,所以昔涟更加不可能完全重叠爱莉的因素,因为那将证明编剧自身的没有突破”.这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就会明确的一件事。
创作者可以用形象、语气、口癖、音乐等种种间接因素去提醒老玩家,这个人“似曾相识”,但唯独绝不可能“完全重复那个人的定义”。非但不会重复,反而会“有针对性的突破”。从而来“弥补遗憾”。就像领航员姬子小姐可以真正走向银河,说出“人类从不掩饰自己征服星空的欲望,我也一样”,去泡咖啡去开拓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一样。
昔涟“正因为”寄托了那个粉色妖精的“意志”,所以她必然要在“爱”与“真我”里更进一步。好,分析到这,我们可以从一个现成的靶子来“反推”昔涟代表的意象。
最完美的靶子就是来古士,这可以形成一个最完美的对照组。
来古士的意象是什么?他自比“第一个走出洞穴的囚徒”,最先发现了世界的真实,他宣称“他要打破这洞穴,令洞穴里其他的囚徒清醒”。
但是,他却是傲慢的、高高在上的。他的计划里没有其他囚徒的生命,只有自己不惜一切代价的“毁灭智识建造的洞穴”来证明自身的正确性。在他的认知里,自己的存在和其他生命的存在是不对等的,他漠视生命抗争的过程,将求解的过程比喻为“徒劳的挣扎”,他只在乎结局。只在乎结果,求解的过程甚至是可以“先画靶子再射箭”的存在。
因此,只要把来古士的侧重定位完全逆转过来,就可以得到昔涟的意象。来古士的世界里没有“其他人”,昔涟的世界里就要充满“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