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吧 关注:5,042贴子:25,040
  • 11回复贴,共1


IP属地:贵州1楼2025-08-19 23:08回复
    范宗尹(1100-1137年) [35],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人。南宋宰相。 [11]宣和三年,考中进士, [1]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知舒州,反对李纲为相、接受张邦昌伪命,安置于鄂州。 [5]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拜相后,得以召回, [6]累授右仆射、同平章事兼御营使,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1131年),日有黑子,自以辅政无能,请求罢相,不许。 [8]受到秦桧的排挤,出知温州。绍兴六年(1136年),退居天台,卒于家中,享年三十七。


    IP属地:贵州2楼2025-08-19 23:09
    回复
      2025-09-02 13:21: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范宗尹自幼便专心好学,善写文章,后入太学读书,为上舍生。 [1]他在宣和三年(1121年)应进士举,考中乙科 [14],由此进入仕途,历任开封仪曹、校书郎、监察御史、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等职。


      IP属地:贵州3楼2025-08-19 23:09
      回复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于尚书省置详议司,范宗尹被太宰徐处仁推荐为详议司吏房检讨。 [2]但详议司不久便被裁撤。 [3]同年,金军再次南下攻宋,强迫宋廷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宋钦宗召集百官廷议。以梅执礼、秦桧为代表的三十六名大臣反对割地,而赞同者却有七十余人。范宗尹言辞最为激烈,甚至伏地流涕,力请朝廷割让三镇以纾祸。 [4]宋廷最终割让了三镇,但未能阻止金军的继续南攻。宋钦宗遂以范宗尹“首议弃地” [5],将他贬为集英殿修撰,提举西京崇福宫。 [16]
        金军很快便攻破宋都东京(在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并于次年(1127年)初将他们掳往北方。北宋灭亡。金人还册立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建立统治中原的傀儡政权,史称伪楚。 [17]范宗尹当时亦被张邦昌起复为右谏议大夫。 [18]但张邦昌自知不得人心,遂在金军撤归后决定归政宋室。他以路允迪、范宗尹为使 [21],到南京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敦请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即皇帝位。赵构乃于当年(1127年)五月在南京称帝,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 [22]
        赵构称帝后,以主战派代表李纲为宰相。范宗尹当时力主与金人议和,因而反对李纲为相,连上三道奏章,称李纲“名浮于实而有震主之威”,结果被贬出朝廷,以徽猷阁待制之职,出知舒州(治今安徽潜山)。 [23]后来,左正言邓肃又上疏朝廷,要求贬斥曾接受伪楚官职的大臣,并按照他们的官职列为五等。范宗尹作为第二等的“诸庶官及宫观而起为侍从者”,先是贬为通直郎、提举杭州洞霄宫,继而再贬忻州团练副使、鄂州安置(宋时对贬谪官吏的一种惩罚方式,鄂州在今湖北武昌)。


        IP属地:贵州4楼2025-08-19 23:09
        回复
          建炎三年(1129年),范宗尹被召回朝中,担任中书舍人。 [27]他不久又升任御史中丞。 [25]当时,赵构为躲避金军兵锋,由南京一路南逃,先后逃往扬州、镇江、杭州、越州(后称绍兴府,治今浙江绍兴)等地。 [26]范宗尹支持赵构的避敌政策,因此得到了赵构的赏识,没过多久便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兼任权枢密院事,成为执政官。 [28]
          金军不久又渡江南侵,赵构准备从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入海避敌。张宝等随驾禁卫百余人以不能携带家眷为由,与宰相吕颐浩发生激烈争执,群情激愤下欲杀死吕颐浩。范宗尹在关键时刻将吕颐浩拉入殿中,关闭殿门,救下了吕颐浩。 [29]赵构消弭兵变危机后,乘船入海,但仍有与金军乞和之意,于是在行前将范宗尹与御史中丞赵鼎留在了明州,让他们和金国和谈。 [30]
          金军搜山检海,一番追击始终不能捉到赵构,乃于次年(1130年)撤离江南,此后暂停南侵。 [31]赵构得以回到绍兴。当时有很多朝臣建议赵构定都于川蜀,吕颐浩亦建议应“徐谋入蜀”。而范宗尹却认为入蜀则“两失之”,建议“据江表而徐图关陕”。赵构于是便留在了绍兴,从此“无复进居上流之意”。不久,赵构又免去吕颐浩的宰相之职,以范宗尹“摄行相事”。 [32]
          范宗尹建议在河南、江北等朝廷难以控制的地区恢复藩镇,以群盗、土豪出身且割据一方的将领为镇抚使,“付以兵权”,让他们拱卫王室。赵构乃于京畿东西、淮南、湖北等地陆续设置镇抚使,同时授范宗尹为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当时年仅三十岁。近世的宰相,没有比宗尹年纪更小的。 [6]
          当初,范宗尹参加廷试,详定官李邦彦特别奏请皇上把宗尹放到乙科,宗尹很感激他,赠李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一职空缺,宗尹拟定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邢焕是他的同乡亲戚,公佐主管客省,而道宗又不懂军事,人们因此指责宗尹。枢密院计议官王佾与公佐结交,宗尹请求授王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弹劾他,皇上罢免了王佾


          IP属地:贵州5楼2025-08-19 23:09
          回复
            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太阳上出现黑斑,宗尹以辅政没有成绩请求免职,皇上不答应。魏滂担任江东通判,谏官弹劾他贪污盗窃官钱,魏滂于是被罢职;李弼孺管领营田事务,谏官弹劾他谄媚事奉朱勔,弼孺也被罢免:这二人都是宗尹推荐的。台州守臣晁公为日常储备丰富,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扰民之举,宗尹暗中保护他。正逢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的银子被发觉,皇上罢免了公为,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 [8]
            明堂典礼完成广施恩泽,宗尹请求举行评论功过之事,皇上亲笔书写札子说:“朕不想把过错归于君父,而遭士大夫怨恨。”开始时,宗尹提此建议,秦桧极力赞成他,等见到皇上态度坚决,就反过来排挤宗尹。皇上也厌恶他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就罢免了他的相位。沈与求上奏他的罪状,宗尹被罢官,不久,任命为温州知州。后退居天台,去世,终年三十七岁。


            IP属地:贵州6楼2025-08-19 23:09
            回复
              范宗尹担任宰相不久,便对参知政事张守提出了执政思路,即“广言路,拔贤才,节财用,惜名器,抑侥幸”。


              IP属地:贵州7楼2025-08-19 23:10
              回复
                范宗尹年少时,曾去拜访邓城县令仇悆。仇悆看了他写的文章,对范宗尹的父亲道:“公辅之器” [范宗尹肥胖白皙,美如冠玉,每日起床、梳头、带巾,必揽镜自照,时人称为三照相公。
                邓肃:范宗尹昔尝于宣和廷对,揣王黼之志,数蔡京之罪,其于梁师成、童贯等,略无一语及之,奸雄可知矣,靖康之初,遂窃虚名,以居台谏。当官则以奴仆事耿南仲,以求禁从;城破则以妾妇事范琼,以资口腹。及伪楚一立,则起于宫观,以为谏议,殆不知所谏者孝耶,忠耶,叛逆之事耶。 [34]
                脱脱:①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② 范宗尹忍于污张邦昌之伪命,而诬李纲以震主之威,何其谬于是非也。 [11]


                IP属地:贵州8楼2025-08-19 23:10
                回复
                  2025-09-02 13:15: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全宋诗》收录有范宗尹的诗作六首:《诗一首》、《游龙华寺二首》、《题石桥》、《游大有空明洞》、《题雁荡山》。 [12]
                  《全宋文》收录有范宗尹的奏疏、散文十四篇:《乞革欺罔之风札子》、《论天意未回当隐忍顺受奏》、《乞稍复藩镇之制奏》、《乞置安抚使于池州奏》、《请复权侍郎奏》、《分镇事宜画一札子》、《乞服期服奏》、《请听政表》、《请御殿表》(三篇)、《御试策》、《天童觉和尚语录序》、《宝积禅院记》。


                  IP属地:贵州9楼2025-08-19 23:10
                  回复
                    关于范宗尹担任宰相时的年龄,史料文集主要有四种观点:1、三十任相《宋史》:“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 [11]2、三十一任相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未四十拜相者,范觉民三十一。”周必大《文忠集》:“(范宗尹)自参知政事拜右相,年三十有一。”楼钥《攻媿集》:“(范宗尹)三十一岁为高宗朝名相。”王明清《挥麈录》:近岁范觉民丞相,廷告日方三十一,但寿止三十七。 [19]3、三十二任相费衮《梁溪漫志》:“范丞相觉民登席时才三十二。”周南《山房集》:“觉民生于己卯(1099年),以三十二入相。”周煇《清波杂志》:“范丞相乙卯生,建炎四年平章事。”4、三十三任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范宗尹)时年三十三,自汉唐及国朝宰相,未有如是年少者。


                    IP属地:贵州10楼2025-08-19 23:11
                    回复
                      1《宋史》卷362《范宗尹传》: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
                      2《靖康要录》卷4:元年四月九日,……诏少宰吴敏、太宰徐处仁各荐旧官十员,仍差宰臣充详议提举官。徐处仁踏逐到吕本中、范宗尹为吏房,赵柟、李车为户房,……於尚书省令厅置司,以侍从官为参议,馀官为检讨,分六房,使各讨论,限半年结局。
                      3《宋史》卷23《钦宗本纪》:靖康元年夏四月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五月甲申,罢详议司。
                      4《续资治通鉴》卷97:靖康元年十一月,戊辰,王云至自金军,言事势中变,必欲得三镇,不然则进取汴都,中外大骇。己巳,集百官议三镇于延和殿,各给笔札,文武分列廊庑,凡百馀人。惟梅执礼、孙傅、吕好问、洪刍、秦桧、陈国材等三十六人言不可与,自范宗尹以下七十人皆欲与之。宗尹言最切,至伏地流涕,乞予之以纾祸。
                      5《宋史》卷23《钦宗本纪》:十一月癸酉,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以首议弃地罢。
                      6《宋史》卷362《范宗尹传》: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宗尹奏以京畿东西、淮南、湖北地并分为镇,授诸将,以镇抚使为名;军兴,听便宜从事。然李成、薛庆、孔彦舟、桑仲辈起于群盗,翟兴、刘位土豪,李彦光、郭仲威皆溃将,多不能守其地。
                      7《宋史》卷362《范宗尹传》: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刑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8《宋史》卷362《范宗尹传》: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9《宋史》卷362《范宗尹传》: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成天台,卒,年三十七。
                      1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古籍文献网 [引用日期2016-12-25]


                      IP属地:贵州11楼2025-08-19 23:11
                      回复
                        11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6-12-24]
                        1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3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922-20923
                        13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193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53-68
                        14《宋史》卷362《范宗尹传》: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
                        15《四朝名臣言行别录》卷2:宣和三年,登进士乙科。靖康初,为开封仪曹,寻授校书郎、监察御史,为侍御、寻除右谏议。
                        16《靖康要录》卷10:御笔:“范宗尹首议割地,今戎马再至,朕失天下人心,先次落职。”续除集英殿修撰,差提举西京崇福宫。
                        17《金史》卷3《太宗本纪》:四年十一月甲子,宗翰自太原趋汴。丙寅,宗望自真定趋汴。……丙戌,克怀州。是日,宗望至汴。……闰月丙辰,克汴城。十二月癸亥,宋主桓降。……五年二月丙寅,诏降宋二帝为庶人。三月丁酉,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四月丙戌,宗翰、宗望以宋二帝归。
                        1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建炎元年三月)戊戌,尚书吏部侍郎谢克家、兵部侍郎卢襄、中书舍人李擢并落致仕,集英殿修撰范宗尹权右谏议大夫。
                        19《挥麈录·前录卷二》:本朝宰相登庸年少者,常山《春明退朝录》备见之,然无逾近岁范觉民丞相,廷告日方三十一,但寿止三十七。
                        20《鸡肋编·卷中》:范觉民作相,方三十二岁,肥白如冠玉。旦起与裹头、带巾,必皆览镜,时谓三照相公。
                        2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建炎元年四月乙亥)资政殿学士、提举醴泉观路允迪为奉请车架进发使,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副之。……(庚辰)签书枢密院事曹辅、资政殿学士路允迪、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至自京师。
                        22《宋史》卷475《张邦昌传》: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又谓曰:“为今计者,当迎元祐皇后,请康王早正大位,庶获保全。”……邦昌从之。……寻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南京。王即皇帝位,相李纲,徙邦昌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
                        2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己未朔,新除尚书右仆射李纲至行在。先是,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力主议和,乃言纲名浮于实而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章三上,不报。……于是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亦求去,诏以宗尹为徽猷阁待制,知舒州。
                        24《三朝北盟会编》卷111:左正言邓肃札子,言叛臣乞立格定罪。札子曰:“……臣所论叛臣之恶者,其恶有五:……其二曰诸庶官及宫观而起为侍从者。如司农卿胡偲、大府卿朱宗之为侍郎,大理卿周懿文为大尹,卢襄、李擢、范宗尹等皆起于宫观,以为侍从是也。……”吏部供到:“王时雍见系高州安置,……范宗尹通直郎、提举杭州洞霄宫,……”奉圣旨:“吴开移韶州安置,……范宗尹责授忻州团练副使、鄂州安置。”
                        25《宋史》卷362《范宗尹传》: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
                        26《宋史》卷25《高宗本纪二》:三年春正月庚辰朔,帝在扬州。……二月壬子,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被甲驰幸镇江府。癸丑,游骑至瓜洲,……王渊请幸杭州。……壬戌,驻跸杭州。……九月丙午朔,日有食之。谍报金人治舟师,将由海道窥江、浙。冬十月癸未,帝至杭州,复如浙东。庚寅,渡浙江。壬辰,帝至越州。
                        2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1:(建炎三年三月戊子)通直郎范宗尹、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滕康并试中书舍人。
                        2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9:建炎三年十一月己巳,御史中丞范宗尹参知政事,侍御史赵鼎试御史中丞。二人皆尝建议避敌,故遂用之。时密院惟张守独员,乃命宗尹兼权枢密院事。
                        2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0:十二月壬午,金人攻安吉县。……是日,定议航海避敌,执政请每舟载六十卫士,人不得过两口。卫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两者如何去留?”……宰相吕颐浩入朝,卫士张宝等百余人遮道,问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语不逊。颐浩诘之曰:“班直平日教阅,何尝有两箭上贴?今日之事,谁为国家死战者?”众欲杀颐浩,参知政事范宗尹曰:“此岂可以口舌争。”引其裾入殿门,门闭,众不得入。
                        30《宋史》卷25《高宗本纪二》:十二月壬午,定议航海避兵,禁卒张宝等惮行,谋乱,命吕颐浩等伏兵,执宝等十七人斩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给行在诸军雪寒钱。辛卯,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候金使。
                        3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还临安。初,敌既破明州,遣人听命于宗弼,且云搜山检海已毕。……敌留明州七十日,引兵去。是月庚辰,宗弼敛兵于吴山、七宝山,遂纵火,三日夜烟焰不绝。癸未,火息。甲申,纵兵大惊,且束装。丙戌,退军,以掳掠辎重不可遵陆,乃由苏、秀取塘岸路行。
                        3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2:宰执奏事,吕颐浩因言:“此行未审且驻会稽,为复须到浙右?”……又曰:“将来且在浙右为当,徐谋入蜀。”……范宗尹曰:“臣谓若便入蜀,恐两失之;据江表而徐图关陕之事,则两得之。决择取舍,不可不审。”帝曰:“然。”既而浚复上疏言:“陛下果有意于中兴,非幸关陕不可。愿先幸鄂渚,臣当纠率将士奉迎銮舆,永为定都大计。”帝不许。四月丙申,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吕颐浩罢。时王綯与颐浩论颇同,乃累章乞免。于是范宗尹摄行相事,遂留会稽,无复进居上流之意矣。
                        33《宋史》卷399《仇悆传》:令邓城时,丞相范宗尹方为邑子,以文谒悆。悆他日语其父:“是子公辅器也。”
                        34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一.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2-06-23]
                        35樊城名人.樊城区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3-06-30]


                        IP属地:贵州12楼2025-08-19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