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峰会的礼堂金碧辉煌,三十九位985高校的拟人化代表围坐在巨大的圆桌旁。中农坐在最边缘的位置,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袖口还沾着些许泥土,在这群光鲜亮丽的高校代表中显得格格不入。
"今年的科研经费分配方案,我认为应该继续向双一流A类高校倾斜。"清华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全息投影仪在他面前展开复杂的数据图表,"毕竟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北大优雅地点头,丝绸长袍随着动作微微晃动:"人文社科领域也不能忽视。某些应用学科虽然看似实用,但缺乏理论深度和学术影响力。”
中农默默翻看手中的提案。他花了三个月准备的"藏粮于技持续发展计划",被挤到了议程表的最后一页。他知道,等轮到他发言时,大部分人都会开始收拾文件准备离场。
"嘿,中农。"身旁的中山大学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太在意,他们总是这样。”
会议进行到一半,清华突然将话题转向了中农:"说到资源分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某些高校是否还配得上985的头衔?"他的目光直指中农,"特别是那些学科单一、国际排名靠后的学校。"
礼堂里瞬间安静下来。中农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像无数根针刺在皮肤上。
"清华!"人大猛地站起来,"你这话太过分了!"
"我只是实话实说。"清华调出一组数据,"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新QS排名在400名开外,论文引用率连某些211都不如。这样的表现,怎么配和我们共享985资源?"
中农的拳头在桌下握紧又松开。他想反驳,想告诉清华他培育的玉米品种养活了中国数百万农民,想说他带领团队在华北平原阻挡了土壤盐渍化进程。但这些成就,在冷冰冰的国际排名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我认为,"中农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高校的价值不能只用排名衡量。我们在农业育种、栽培技术领域的成果——"
"成果?"清华打断他,"你是指那些连SCI都发不了的'成果'吗?"
"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然站起来,他是少数几个与中农交好的高校之一,"没有农大在第一产业的坚守,你们这些城市里的娇贵学校吃什么?喝什么?"
"紧急通知!华北、西北多地爆发未知小麦病害,作物成片死亡!农业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会场瞬间炸开了锅。北大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联系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
清华已经调出数据模型:"需要分析病害传播模式..."
"没用的。"中农突然说,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这是小麦条锈病的新变种,常规方法对付不了。"
会场鸦雀无声。清华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动摇。
"现在情况有多严重?"国防科大严肃地问。
中农调出最新的卫星图像:"如果不立即控制,三个月内,全国小麦产量将减少40%。"
"40%?"复旦倒吸一口冷气,"那意味着..."
"粮食危机。"西农平静地说完,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还有人质疑985资源该不该分给我们农科院校吗?"
没有人回答。清华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你能解决吗?"北大直截了当地问。
中农点点头:"需要调动全国农业科研力量,特别是我们遍布全国的科技小院的资源。但这需要经费,需要设备,需要——"
"你需要什么,直接说。"清华打断他,语气依然冷淡,但态度已经转变。
中农深吸一口气:"首先,停止对农业院校的歧视。其次,立即成立联合攻关小组,我要中科院、西北农大、南京农大等单位的全力配合。"
"就这么办。"清华干脆地说,随即转向其他人,"所有相关高校,立即抽调顶尖专家支持中农的工作。这是国家危机,容不得半点学术傲慢。"
中农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获得认可。他看向窗外,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麦田正在被病害吞噬。那些在实验室里被忽视的研究,那些被认为"不够高端"的田间试验,现在成了拯救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中农。"清华在散会时叫住他,表情复杂,"关于之前的话...我道歉。"
中农摇摇头:"不用。我只希望这次之后,大家能明白——"他指了指自己胸前的校徽,"麦穗和齿轮同样重要。"
三天后,中农带领的联合科研团队已经进驻病害最严重的山东基地。当他穿着工作服蹲在麦田里采集样本时,西北农大走了过来。
"清华刚才打电话来问进展。"他说,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我从没见他这么关心过农业问题。"
中农笑了笑,继续手上的工作:"告诉他,我们已经分离出病原体,正在筛选抗病基因。"
"你早就准备好了解决方案,是不是?"西北农大好奇地问。
中农望向远方金黄的麦浪,轻声道:"我们农科人就是这样,总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准备着。不是为了发表论文,只是为了当危机真正来临时,能够挺身而出。"
夕阳西下,两个农科院校的背影在麦田里拉得很长。在那片被病害侵袭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萌芽。
"今年的科研经费分配方案,我认为应该继续向双一流A类高校倾斜。"清华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全息投影仪在他面前展开复杂的数据图表,"毕竟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北大优雅地点头,丝绸长袍随着动作微微晃动:"人文社科领域也不能忽视。某些应用学科虽然看似实用,但缺乏理论深度和学术影响力。”
中农默默翻看手中的提案。他花了三个月准备的"藏粮于技持续发展计划",被挤到了议程表的最后一页。他知道,等轮到他发言时,大部分人都会开始收拾文件准备离场。
"嘿,中农。"身旁的中山大学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太在意,他们总是这样。”
会议进行到一半,清华突然将话题转向了中农:"说到资源分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某些高校是否还配得上985的头衔?"他的目光直指中农,"特别是那些学科单一、国际排名靠后的学校。"
礼堂里瞬间安静下来。中农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像无数根针刺在皮肤上。
"清华!"人大猛地站起来,"你这话太过分了!"
"我只是实话实说。"清华调出一组数据,"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新QS排名在400名开外,论文引用率连某些211都不如。这样的表现,怎么配和我们共享985资源?"
中农的拳头在桌下握紧又松开。他想反驳,想告诉清华他培育的玉米品种养活了中国数百万农民,想说他带领团队在华北平原阻挡了土壤盐渍化进程。但这些成就,在冷冰冰的国际排名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我认为,"中农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高校的价值不能只用排名衡量。我们在农业育种、栽培技术领域的成果——"
"成果?"清华打断他,"你是指那些连SCI都发不了的'成果'吗?"
"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然站起来,他是少数几个与中农交好的高校之一,"没有农大在第一产业的坚守,你们这些城市里的娇贵学校吃什么?喝什么?"
"紧急通知!华北、西北多地爆发未知小麦病害,作物成片死亡!农业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会场瞬间炸开了锅。北大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联系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
清华已经调出数据模型:"需要分析病害传播模式..."
"没用的。"中农突然说,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这是小麦条锈病的新变种,常规方法对付不了。"
会场鸦雀无声。清华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动摇。
"现在情况有多严重?"国防科大严肃地问。
中农调出最新的卫星图像:"如果不立即控制,三个月内,全国小麦产量将减少40%。"
"40%?"复旦倒吸一口冷气,"那意味着..."
"粮食危机。"西农平静地说完,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还有人质疑985资源该不该分给我们农科院校吗?"
没有人回答。清华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你能解决吗?"北大直截了当地问。
中农点点头:"需要调动全国农业科研力量,特别是我们遍布全国的科技小院的资源。但这需要经费,需要设备,需要——"
"你需要什么,直接说。"清华打断他,语气依然冷淡,但态度已经转变。
中农深吸一口气:"首先,停止对农业院校的歧视。其次,立即成立联合攻关小组,我要中科院、西北农大、南京农大等单位的全力配合。"
"就这么办。"清华干脆地说,随即转向其他人,"所有相关高校,立即抽调顶尖专家支持中农的工作。这是国家危机,容不得半点学术傲慢。"
中农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获得认可。他看向窗外,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麦田正在被病害吞噬。那些在实验室里被忽视的研究,那些被认为"不够高端"的田间试验,现在成了拯救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中农。"清华在散会时叫住他,表情复杂,"关于之前的话...我道歉。"
中农摇摇头:"不用。我只希望这次之后,大家能明白——"他指了指自己胸前的校徽,"麦穗和齿轮同样重要。"
三天后,中农带领的联合科研团队已经进驻病害最严重的山东基地。当他穿着工作服蹲在麦田里采集样本时,西北农大走了过来。
"清华刚才打电话来问进展。"他说,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我从没见他这么关心过农业问题。"
中农笑了笑,继续手上的工作:"告诉他,我们已经分离出病原体,正在筛选抗病基因。"
"你早就准备好了解决方案,是不是?"西北农大好奇地问。
中农望向远方金黄的麦浪,轻声道:"我们农科人就是这样,总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准备着。不是为了发表论文,只是为了当危机真正来临时,能够挺身而出。"
夕阳西下,两个农科院校的背影在麦田里拉得很长。在那片被病害侵袭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