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吧 关注:407,844贴子:12,204,733
  • 2回复贴,共1

在同等条件下,空调安装收尾时排空和抽真空的性能差异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为询问某Ai工具的问题和答案
问题:
现有空调A和空调B,其品牌,型号相同,分别安装在房间a和房间b,房间a和房间b的大小等相同 。
空调A在安装收尾时,采用 真空泵抽真空。
B空调安装收尾时,使用排空法排除管道空气。
问:后续两空调在制冷和制热的效果上相差多大?
回答:
空调A(真空泵抽真空)与空调B(排空法)在制冷和制热效果上的差异,核心源于系统内残留空气、水分等非凝性气体的含量不同,具体差异程度需结合安装工艺和系统残留杂质情况,大致表现如下:
1. 非凝性气体对空调运行的影响原理
空调制冷/制热依赖制冷剂在系统内的“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循环,若管道内残留空气(含氮气、氧气等)或水分,会直接破坏循环效率:
- 空气的影响:空气是“非凝性气体”,无法像制冷剂那样在冷凝器中液化,会在冷凝器内占据空间,导致冷凝压力升高(比如正常R32空调冷凝压力约1.8MPa,残留空气可能升至2.0-2.2MPa),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制冷剂散热效率下降;同时,空气会稀释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浓度,导致蒸发压力降低,换热面积被“浪费”,单位时间内制冷剂从房间吸收/释放的热量减少。
- 水分的影响:水分在低温节流处会结冰(“冰堵”),堵塞制冷剂流通路径;若长期残留,还会与制冷剂、冷冻油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腐蚀管道和压缩机,进一步恶化性能。
2. 两种安装方式的“清洁度”差异
- 真空泵抽真空:通过真空泵持续抽气(通常需抽30分钟以上,真空度需达-0.1MPa以下),能彻底排出管道和室内机内的空气、水分(水分会在真空环境下蒸发被抽走),系统内几乎无残留杂质,制冷剂可完全按设计工况循环。
- 排空法:依赖室外机内的制冷剂压力“顶出”管道空气(通常是打开阀门放气10-20秒),但空气与制冷剂密度接近,难以彻底分离,尤其是管道较长(超过5米)时,残留空气量可能达5%-10%;且无法排出水分(水分与制冷剂混合,无法通过“排气”排出),极易残留。
3. 制冷/制热效果的具体差异
在房间条件、空调本身性能相同的前提下,效果差异主要取决于系统残留杂质的多少:
(1)制冷效果
- 正常情况(排空法操作规范):若安装时多次排空(分2-3次放气),残留空气较少(约3%-5%),冷凝压力略升,制冷量会比抽真空的空调低5%-10%——表现为房间降温速度慢(比如抽真空空调15分钟降5℃,排空法可能需20-25分钟),压缩机运行电流略高(因负载增加)。
- 极端情况(排空法操作粗糙):若仅单次短时间排空,残留空气超过10%,甚至伴随水分残留,可能出现:冷凝压力大幅升高(超设计值20%以上),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可能触发过热保护停机);若发生冰堵,制冷剂循环中断,制冷效果几乎失效(房间温度无法下降,甚至空调停机报错),此时与抽真空空调的效果差异可达30%以上。
(2)制热效果
制热时压缩机需从室外吸收热量,且排气温度更高(正常R32空调制热排气温度约80-100℃),残留空气的影响更明显:
- 空气导致冷凝压力升高,压缩机压缩比增大,功耗增加但制热量下降——规范排空时,制热量可能比抽真空空调低8%-15%,表现为房间升温慢,出风口温度低(抽真空空调出风口约45-50℃,排空法可能仅38-42℃)。
- 若残留水分,制热时节流处更易冰堵(因制热时节流温度更低),导致制冷剂循环不畅,制热量骤降,甚至空调频繁停机,此时差异可能超过25%。
总结
规范操作下(排空法多次排气),两空调制冷/制热效果差异约5%-15%(抽真空的更优);若排空法操作不规范(残留空气/水分多),差异可达20%-30%,甚至因冰堵、压缩机保护导致空调无法正常运行。
本质上,真空泵抽真空是“彻底清洁系统”,排空法是“近似清洁”,前者能确保空调按设计性能运行,后者因残留杂质必然导致性能折损,这也是目前主流空调安装已强制要求抽真空(尤其是使用R32、R410A等环保制冷剂的空调)的核心原因。
你怎么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8-11 21:16回复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作为一名资深电工,什么疑难电压一摸就八九不离十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8-11 21:27
    回复
      2025-11-02 19:18: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技术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8-12 0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