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天教团吧 关注:75贴子:194
  • 37回复贴,共1

[暂无终天教团剧透]I系列略相关的终天部分核心诡计的猜想(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章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该帖是本文章的上篇,标题也可为“对小高、北山、中泽的写作特色的简单思考”。
百日战纪已经发售一百多天了,我之前写的“基于善人死亡与R11的百日战纪假说猜想”也过了一百多天了。整体来看,这个帖子还是猜到了一些内容的,虽然猜错的更多这几个月里,终天教团这个游戏也是做了一定的宣发,尽管没能吸到啥流量,但信息量却不小。这个帖子与百日战纪的假说帖一致,用于整理我目前的思考内容,并供不怕剧透的吧友参考,也起到一个占坑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该帖,即本文章的上篇,并不涉及终天教团的剧透,但该文章的中篇和后篇则“可能涉及重大剧透”。在2020年,对Tookyo Games的一个访谈视频中泄露了终天教团的早期设定,而本文将会提及这个设定。虽然不知这个设定在成品中是否保留下来,但仍不建议害怕剧透的吧友阅读此文章(仅限于未来发布的中篇,本帖作为上篇不包含)。
此外,本文章(包括本帖,即上篇)还可能涉及以下作品的剧透,其中一些剧透是隐性的,即没有直接提及原作品,但包含了原作品中谜题的解答:
重大剧透:Remember11、北山猛邦的短篇集“千年图书馆”中的一则短篇“来自回首谷的呼唤”(仅限下篇)、Root Double(仅限下篇)
剧透:Ever17、I/O、夏与冬的奏鸣曲(仅限中篇)、弹丸论破、雾雨谜宫、北山猛邦的“城系列”
此外,对于某些作品,本文章不直接包含原作品的谜题与解答,但可能对故事的体验有微妙的影响,这样的作品有:
少年检阅官、百日战纪
文章的组成大致如下:
回溯过往——终天编剧们之前的写作特色
聚焦当下——终天教团错综复杂的谜题
复杂叙事——***(标题涉及剧透内容,正文会展示)
神之力——***(标题涉及剧透内容,正文会展示)
平静下的疯狂——终末与超自然色彩笼罩之下的异常世界
杂谈——一些零碎的思考
那么下面,就开始正文部分了。本帖作为上篇,主要讨论第一部分“回溯过往——终天编剧们之前的写作特色”,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可以单开一帖,另一方面是这部分意料之外的难写,比预期时间长了很多,就先把这部分发出来了。



IP属地:辽宁1楼2025-08-11 20:12回复
    第一部分是“回溯过往——终天编剧们之前的写作特色”。
    根据已有的宣发信息,终天教团的编剧团队分工如下:世界观构建与大纲原案的编写由小高负责,核心诡计的构建有北山参与。而中泽作为导演,负责统率终天教团五条路线的剧情,使得整个作品满足小高的预期,并在故事中添加各路线相互映照的线索,使得五条路线互为表里。而具体到各个路线,每一条线都由专门的编剧来负责,例如北山就负责推理线,小高和中泽也参与了某些路线的编写,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开。关于“核心诡计的构建有北山参与”这个说法,访谈中的这几个部分可以佐证:
    “最初设想中,科技部路线并不是现在的‘多视角小说游戏’,而是做成‘密室逃脱’类型的游戏。但后来发现这种玩法与卫生部路线中的极限逃脱冒险游戏太过重复。于是我们跟小高以及负责设计谜题/诡计(原文为Trick)的北山猛邦老师商量,尝试提出各种新点子。”
    “终天教的设定从一开始就相对明确了,但在设计谜题/诡计时,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那种‘邪教感’。也就是说,我们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会觉得‘这里好像需要一个说得通的理由’,于是就会再添加一些设定来合理化剧情。”
    此外,在Comiday29的访谈中,中泽提到了“北山猛邦先生构思了史无前例的诡计”,至于到底有多史无前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整体来看,终天教团的编剧框架是由小高、北山构思原案和诡计,随后由中泽分发给多个编剧来编写五条分支路线,再由中泽来做五条路线的监督管理与修正。类似模式的项目,中泽已经参与过很多个了,在这之中,最典型的就是I/O。



    IP属地:辽宁2楼2025-08-11 20:13
    回复
      2025-08-20 11:31: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完了终天的编剧组织情况,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三位编剧的写作特色做一些简要的陈述。首先要讲到的是小高,毫无疑问,小高是Tookyo Games的编剧中名气最大的,但老实说,他目前的游戏里综合认可度比较高且评价不两极分化的只有弹丸1和2。在我看来,现在的小高太注重抓人眼球的浅薄噱头,并且他本人一直以来并不擅于长线故事的编写。弹丸1和2与其说是一个长篇故事,更不如说是一个短篇集,虽有所谓的主线,但其核心主干仍很短小,与各案件之间的联系也并没有那么紧密,从而掩盖掉了他写作上的一大不足——能创作出一个个精美的“点”,却无法将这些点连接成一个完美的“线”。小案子里的人物关系大多只在这一案中发挥作用,而推动主线的往往也只有某几个核心人物,其他角色的存在与否对主线并无本质影响,主要是起烘托气氛、调动玩家情绪的作用。
      弹丸2之后,小高也对更为复杂的叙事做了挑战。弹丸3动画尝试进行过去和未来的双线叙事,还特意准备了几个贯穿过去和未来的人物,却大败而归。而在雾雨谜宫中,小高亦尝试在剧情中设计一个复杂的布局,结果却不尽人意——主线故事写成短篇仍可图一乐,做成长篇则顿显空洞无物。这些作品不仅没有解决次要人物边缘化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加剧了),还丢失了弹丸1和2最大的优点之一——演出、音乐等因素共同营造出的氛围感与情绪调动,而这正是让玩家在游玩时忽略掉游戏剧情缺陷的关键。小高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的想法值得认可,但说到底,一个空有噱头而不能给玩家带来快乐的游戏只能让玩家不断消耗对他的信心。


      IP属地:辽宁3楼2025-08-11 20:14
      回复
        尽管上面批评了小高很多,但他既然能做出弹丸1和2,那肯定还是有些不一般的地方。在人物塑造上,即使是次要角色也往往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而那些与主线紧密相关的角色更是具备巨大的同人创作潜力。某种意义上,不将人物置于复杂的布局中,确实降低了角色成为“工具人”的风险。为了营造噱头(此处非贬义)而使某些角色具有的神人性格与神人行动,在弹丸1和2中则被恰到好处的演出所带来的紧张刺激的氛围冲淡了。
        除了人物设计,在推理层面,小高尤为擅长世界观诡计与动机诡计,这两者均在弹丸2中达到了巅峰。小高作品里的世界观设定并不能撑起厚重的故事,但作为推理小品则刚刚好,弹丸2中与之结合的动机诡计也足以称得上史无前例。令人遗憾的是,小高在之后的作品中设计的动机大多老套而无聊,世界观诡计也是空有华丽的谜面,解答则极为平凡。或许小高已经写腻的弹丸的“类短篇集”框架,才是最适合他的模式吧。
        说完了小高,接下来该提提北山了。作为小高的“好友”,二人确实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与受欧美古典本格推理深刻影响的巧舟不同,北山在大学期间阅读了许多绫辻、岛田的推理小说,因而更侧重于大规模的单体诡计,而不是像巧舟那样在精巧的布局中设置多个小型的诡计。在创作初期,北山的长篇作品,即著名的“城系列”,不说水平高低,大部分内容都必然会招致两极分化的评价。很多点子并非一无是处,但显然缺少成熟的包装,使谜题的解答表现得过于激进。
        在这之后,北山的写作风格开始朝“类童话”方向转变,最为代表的长篇作品便是《少年检阅官》、《少女音乐盒》这一系列。这两本书刻画了一个末日之后,常识发生巨大改变的世界,以末世下出生的孩子为主视角,自然而然地将写作风格童话化、幻想化,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表现这个世界的异常,整个故事都透露着终末、哀伤的氛围。这种颇具轻小说味道的“黑暗童话”逐渐成为了北山写作的主基调,故事中的角色常常面对各种生与死的问题,并将自己的情感波动传导给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这种风格延续到了另一个知名的长篇系列《弹丸论破雾切》,而最能表现这一特色的则是两个短篇集《我们盗走星座的理由》与《千年图书馆》。
        这一阶段,北山不仅在剧情上有较大的突破,在诡计的包装上也成熟了很多。这些“类童话”作品的诡计设置不再像“城系列”的某些诡计那么突兀且激进,而是自然地融入到剧情与世界观中。北山也不再只追求物理诡计与叙述诡计的创作,在世界观诡计与动机诡计上也下了比较大的功夫,这一点与小高也很类似。与小高不同的是,北山在长篇故事的创作中,利用“类童话”这一特质巧妙地处理了作品的非推理部分。虽然并不是每一处都处理得尽善尽美,某些内容仍有些无聊,但相比“谜迷宫”“我任由怒火熊熊燃烧,就这么闭上眼睡去了”这种过渡剧情的方式还是好太多了。不过,近些年北山的某一两部作品又开始回归“城系列”的风格,但那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了。



        IP属地:辽宁4楼2025-08-11 20:15
        回复
          谈完了北山,最后要谈的就是中泽了。在本文中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尽管终天教团的宣传一直打着小高的招牌,剧情大纲与情节关键点的设计也确实由小高完成,但终天教团实质上的导演/监督与路线整合负责人是中泽,他在Ever17、Remember11、Root Double和I/O中均负责类似的职位。从SNS上的活动也可以看出,中泽要比小高更重视终天这个项目。
          整体上来看,中泽擅长的东西与小高截然相反,他尤为擅长复杂剧情的布局,这和推理小说中的人物布局还略有不同:中泽巧妙运用ADV中的角色路线、选项分支等机制,通过不同路线从多种叙事角度来描述作品中的世界,再用各种技巧使得各个路线相互照应,并最终聚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一点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I/O,而这是传统的纸质书载体很难表现出来的。
          严格来讲,任何一部ADV的剧情、诡计创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必然离不开整个编剧团队的共同创作,但从访谈来看,中泽确实相当了解如何对核心诡计进行包装(例如用另一个小诡计来误导玩家,或者在对话框上下功夫),以及如何组织其他编剧按部就班地将合适的内容填充到复杂的框架中。中泽的作品有可能会过度为诡计进行铺垫,但绝不会像北山的“城系列”中的一些诡计一样给人以突兀激进之感。用中泽在I/O设定集访谈中的话来说,就是“先有点,再连成线,再由线铺展开面”——中泽先提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剧情在后半段交汇”的点子,随后田中罗密欧将其扩展为四条线路,并确定了最终的时空结构与整体的企划,之后中泽、田中、健部伸明等人共同讨论出每条路线的剧情框架,同时确定了身份诡计,最终再交给健部团队的各个编剧分别负责填充各路线的内容。
          再看终天教团的创作流程:先是小高提出包含世界观、情节关键点、五条路线分支的原案,随后北山对故事的诡计进行构思,接着小高、北山、中泽三人共同完善各路线的框架(例如将科学省路线由密室逃脱修改为多视角切换小说),再由中泽将各路线的编写分发给各个编剧,最后中泽完成各路线的相互预示和汇聚。可以说,终天教团的创作是与I/O很类似的,中泽在这次创作中,也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定位。


          IP属地:辽宁5楼2025-08-11 20:16
          收起回复
            中泽作为导演的另一大哲学,就是“有点子一定要全做”。在中泽所导演的作品里,E17、R11和I/O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诡计密度,多个诡计相互耦合,密不可分。对于一般的ADV,这几个作品中的小诡计就可以充当核心诡计了,但中泽却准许这些诡计写到同一部作品里,且没有割裂之感(这里稍微黑一下小高,即使是案件平均质量最高的弹丸2,同一个案子里的多个诡计之间也是比较割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3。当然,这也和弹丸本身的游戏系统有很大关系,若多个诡计紧密结合,很难设计合适的“提出证物”谜题让玩家切入)。这一哲学也表现在游戏的剧情创作中,正如健部所说,一般的导演恐怕会对一个游戏里装十条路线有所顾虑,但中泽则会认为“既然能做就全做”。同时,在游戏的宣发阶段,只要不触及游戏的核心谜团,其它的信息在中泽眼中都是可公布的。甚至连核心谜团的伏线,如果中泽相信这个东西玩家绝对看不出来,同样可以公开。I/O在宣发时直接公开了B线的结局,Root Double的体验版近乎包含了整条A线,对于常规的ADV,这都是难以想象的宣发操作。
            上面所说的这一哲学,既是中泽的优点,也是缺点。在R11中,玩家一直在获取大量的信息,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了故事的紧张氛围。但在I/O中,面对连续不断且晦涩的信息轰炸,玩家能感受到的却主要是折磨了。R11尚有TB光盘这种留白的部分,但I/O是真真正正试图把所有设定的解释都灌输到玩家脑子里,这注定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I/O的乐趣了。
            此外,庞大的剧情布局与复杂的路线架构也会使项目管理变得困难。如果一个ADV包含多条路线,那么大多需要复数编剧来编写剧情,而不同编剧的水平参差不齐,写作风格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十分考验导演的水平,也极大地消耗导演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保证各路线都有不错的剧情节奏,以及各路线的人物形象一致的。同时,为了彼此相互结合的诡计能够成立,部分人物的形象也不得不有所牺牲。这些问题,既是因为中泽的实力与精力终究存在一个上限,也是这种“要做就全做”思想指导下的游戏不得不面对的巨大瓶颈。终天教团或许也无法完全摆脱这一问题,只能期望该瓶颈能最大程度上得到限制。
            (注:可以看出,百日战纪中“百线”这一想法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失败的...)



            IP属地:辽宁6楼2025-08-11 20:16
            回复
              以上就是对三位剧本家的总结。从理论上讲,我觉得终天教团的分工还是挺符合这几位的舒适区的:世界观和原案都由小高负责;诡计由北山设计,再由中泽包装,并布置伏线;各线路的剧情编写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则由中泽监督。但理论终究只是理论,这三位到底有没有化学反应,还是得让玩家来品鉴。
              至此,本文的上篇到此结束,该帖也就告一段落了。该帖包含了对小高、北山、中泽写作特色的分析,相比剧情和人物塑造,更侧重推理的部分,因此在人物塑造上的分析难免有较大的缺陷,请大家谅解。本文中的某些内容在社区中讨论的不多,也欢迎大家在帖内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IP属地:辽宁7楼2025-08-11 20:17
              回复
                正文应该是2楼-6楼,不知道有没有吞


                IP属地:辽宁8楼2025-08-11 20:17
                收起回复
                  2025-08-20 11:25: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到剧情和人物,我一直有两个疑惑:
                  1.距离世界末日的时间和找出凶手的截止日期,两者是否有关联?【应对世界末日】和【找出杀害教祖的凶手】哪个才是终极目标?
                  2.之前的访谈中浓墨重彩地点出了“异教徒”这个群体,但目前已知姓名的角色均至少看起来属于教团方,是否还有隐藏核心角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8-13 2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