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宇宙:
“单一宇宙”被视为由无限个行星所构成的集合。而这些行星,其构造来自于不可被记述的超越,即使是下位结构,也都是以无法言说的方式构成。不仅如此,行星之上的结构也同样具备“不可记述的超越性”,因此,“单一宇宙”是在这类“无法记述的超越”不断重复之后才得以成立的存在。所谓“无法记述的超越”,比通常意义上的“超越”更为强大、更加根本,它是一种超越之上的超越方式。
妖怪、人类、弹幕战斗、发生的事件都具有如同书籍般的形态。正史、不同历史解释、其他视角、未曾发生的小说漫画等,都作为信息存在,构成实在的世界。单一世界被视作逻辑空间和可能世界。单一宇宙被描述为银河系内的不同恒星系。但同时也使用了“如银河系般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这一表达,因此单一宇宙本身也可能内包着“近乎无限的世界”。地球据说内包了“所有智慧生命所能思考之事物”,也被认为内含“其他的可能性”。再者,还有说法认为“地球之中存在另一个“背面的宇宙”。
包含超弦理论;时间被无限细分,内部存在称为“须臾”的无限扩展时空;须臾内部包含各种历史可能性;须臾的每一个都是离散的独立时空连续体,各自拥有独立时间轴;MV咲夜能跨越无限时间轴,解决只能在有限世界间移动的矛盾;包含时间和物理结构(如基本粒子等)的一切层被称为物理层。物理层只是包含无限维度,并未实现超越等性质。
在归言录中,所有小说、文学作品,甚至无意义的文字串,都作为故事来运作。故事具有与世界相同的结构,且规模达到无限维度。当然,任何人都可以改写小说,因此故事对其下位故事具有优越性。此外,因为在所有世界中明确存在“符卡规则”,语言和文字也由此产生。文字同样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所包含的单词等也形成故事,从而进一步产生更下位的世界。由于世界内包的链条被认为是永恒持续的,结合以上原因,故事链也无限延续。因此,归言录的单一宇宙中包含以无限维度结构为一层的无限阶层。
此外,物理层之上还存在心理层这一上位概念。心理层超越时间,物理层仅能导出错误的预知结果,而心理层可以进行准确预知。心理层操控所有物理运动,并掌握着命运。文字和语言由知性生命体创造和改写,因此前述的阶层结构被包含于其下。基于无限维度的物理层,阶层得以持续存在,互不矛盾。
心理层之上还有记忆层,但目前尚不清楚其详细内容。
记忆层
↓
心理层(行星、卫星、魔力)
↓
知性生命体(包括人类、妖怪、神明、甚至草木石头)
↓
故事链(无限阶层)
↓
物理层(无限维度)
归言录幻想乡外的科学家们曾提出“完全的无”的存在,但最终无法证明其存在结果,这一理论进入了幻想乡的世界(幻想入り)实际上,“完全的无”并不存在→ 完全的无曾被认为是宇宙诞生之前和终结之后的状态,但归言录宇宙是循环的,因此完全的无不存在。然而,爱丽丝曾亲身面对过完全的无,这让她明白无论外界提出的理论是对还是错,只要进入幻想乡,都将作为“实在的理论”被对待这并非完全荒诞,根据白恋的话“所有的文字串都会成为世界”,人类提出的任何理论,只要被转化成“语言”,就极有可能被纳入世界体系。
关于集合性无意识的记述中提到,同种生物所拥有的无意识领域之间存在神秘的连接,而这正是归言录幻想乡所囊括的对象(集合性无意识的原型),草木石头也拥有意识,自然也有无意识,因此地球上包含着数不清的集合性无意识。而且,地球同时包含集合性无意识和梦境。再加上哲学与数学为近似学问的记载,集合性无意识也与数学有关联。此外,行星甚至可以操纵意识与无意识存在的生命体心灵的活动。在之前社区提及的多条有关无意识对意识的超越性、意识的无限维度上的优越性、与梦境和数学的关系等集合性无意识记述中,可以确定集合性无意识确实对宇宙论产生影响。
归言录中,单纯的文字串能生成世界的设定,可被视为记载的可能世界真实存在的逻辑空间或可能世界论的体现,逻辑空间理论包含可能世界,样态实在论(MR)也包含可能世界,MR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学属性,与上述设定并不矛盾。
此外,某一世界中单个角色的人生模式数量极多,轮回无数次的角色形容为“难以计数”:被海洋覆盖的世界、仅存地底的世界、常春世界、前述存在平面人类的世界。无限可能性,从这些设定亦能看出归言录的多元宇宙作为MR与形而上学多元宇宙运作。
所有的文字串与世界同构,内含无限维度。文字是由拥有意识的智慧生命创造的,因此意识对无限维度具有优势或至少同等地位。(意识 = 无限维度 = ℵ₀)
无意识则超越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所有表达方式,具有无法被意识完全掌控的超越性。(无意识 = ℵ₁)
所有智慧生命体的集合性无意识是相互连接为一体的。地球本身就像一个庞大的脑,内部集合性无意识等复杂交织。行星能操纵个体的命运和心理活动,因此自然超越了智慧生命的意识与无意识。(行星 = 集合性无意识 = ℵ₂)
无限存在的行星集合成的宇宙。行星的结构类似于心灵,因此按照集合性无意识的原理,ℵ数会上升→ 无限的星辰 ℵ₃。所有行星都遵循物理法则运转,操控无数心灵的结构在之前的解说中也出现过,这意味着ℵ数的上升,行星与单一意识结构相同,单一宇宙包含意识与无意识,因此前述结构不断重复。(单一宇宙 = ℵ₃)
明确的物理法则与人类证明的数学结构等,都包含在“宇宙意识”中,人的意识具有完全超越下位结构、提升ℵ数的力量,因此更复杂的宇宙意识也提升ℵ数→ 显在物理法则・数学结构 ℵ₄。
宇宙不仅存在宇宙意识,还有“宇宙无意识”,宇宙无意识包括人类无法理解的黑洞、未知物质和现象,还包含多个领域的未解决问题,由于黑洞内部物理法则被破坏,完全超越了显在物理法则,之前的解说也显示了无意识对意识的超越及其与ℵ数的关系→ 未解决问题(数学、物理学等) ℵ₅
此外,多元宇宙具有与集合性无意识相似的性质,因此上述结构重复出现,ℵ数进一步提升
归言录中人物的视角被视为与历史和时间同等重要,且仅因生活时代不同,真相即会改变,记忆也会发生变质,这些多样说法实际上都产生作用,“一种解释”会对应产生相应的人生与世界→ 若因视角或历史解释产生不同观点,这些观点都作为真实存在的世界运作,反之亦然,过去也不过是一种解释而已,因此不同人物从多角度看待的历史解释,皆以真实存在的过去或世界形式存在,事实上,因地域与文化不同,历史也会有所变迁,虽不细述,但设定中梦境与平行世界相连,梦中存在的事物在现实中亦存在,早苗曾想象“如纸张般平滑无凹凸的自己”,极其不现实的存在体,但她在梦中遇见了这个形象,由此也能说明,人的解释与视角会生成真实存在的世界,这些解释和视角生出世界,具有极强的形而上学性质,因此归言录的多元宇宙带有形而上学特性。
在各类Wiki中,集合性无意识通常被划分为1-S或tier0等级,ℵ2也是1-S或tier0等级。
High1-A的无限阶层,等同于先将无限维度“降为”零维后,再进一步叠加无限维度的过程。ℵ₀代表有理数集的基数,ℵ₁代表实数集的基数。
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有理数之间,存在不可数无限多个实数,这相当于在无限维度(ℵ₀)中内含了无穷接近于零的无限维度。实数集是无限延续的,因此在将无限维度极度缩小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无限层数,这便是High1-A结构。
基于类似的理由,也可以解释High1-A结构如何推导出1-S结构。1-S超越后,会有超越的数被加上。这次是1-S超越×2。
人类的集合无意识 包含在更大规模的 行星的无意识 之中,而行星的无意识又包含在更广阔的 单一宇宙的意识与无意识 中,形成了一个层级结构。然后,单一宇宙的无意识所具备的“更强的不可能性”以及“超越性”被用“阿列夫3(ℵ3)”这样的表达来描述。
这样,每一层的包含关系和无限性水平逐渐提升。
“膜”指的是一种层级存在,每一层膜内都存在独立的世界(维度)。L50m、L50dim等名称表示“上一级的膜(维度)”,说明这些不是并列存在,而是阶层结构。归言录的单一宇宙由无限延伸的膜(维度)构成,上位维度对下位维度具有优越性。维度示例:3维 → 1-S×6、4维 → 1-S×7…无限维 → 1-S×∞
基本粒子:High1-B
智慧生命体:High1-A
能破坏/创造幻想乡的角色:High1-A+
行星:1-S
单一宇宙:1-S×∞
如前所述,“单一宇宙”乃是通过“纯化”的层层递归而形成的,因此,它是“二元性(EMR)的无限超越”。如果没有矛盾性、或者不具备“不可能理论”的实在性,就无法触及EMR这一层级。相比之下,“行星”层级的存在,能够具现矛盾的理论、乃至智慧所能想象的各种事象,因此其已经超越了EMR的层级。
——————————————————————————————————————
个人总结:
单一宇宙具有基本粒子>星球>恒星>星系>银河系>……的无限层级,而每个层级在无意识集合的差距上都是“不可描述的超越”,即阿列夫差距;
单一宇宙同样的信息也属于一种可能性存在;
须臾:被无限细分的时间、内部具有无限时空、每一个都是离散的独立时空连续体,各自拥有独立时间轴;
单一宇宙宏观结构为:物理层>故事层>心里层>记忆层,物理层具有无限维度,故事层存在无限层级,心里层具备无限超越,记忆层不明;
描述了无意识集合对宇宙的干涉性,且宇宙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意识/基本粒子(故事层):High1-B/阿列夫0(无限维度),无意识:High1-A/阿列夫1,能破坏/创造幻想乡的角色:High1-A+,行星(的无意识集合):1-S/阿列夫2;单一宇宙:1-S×∞/阿列夫∞
由于行星层级就具备了EMR,所以对行星层级进行无限超越的单一宇宙超越了E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