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ris吧 关注:299,931贴子:7,189,385
  • 12回复贴,共1

群星同人小说《余烬与余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周我打算发布MSI系列了。到时候整个故事会整个发布。短篇故事你们大概已经看够了。我这会是最近最后的短篇了。


弄清资质再应聘,加强防范不交钱。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5-08-08 22:30回复
    黑灰色的云层悬挂在米利提的大气上层像腐烂血肉般缓慢翻滚阴沉压抑,太阳的光芒被厚重的放射性尘埃层所过滤,投下的仅是一种苍白毫无温度的日光。行星的大气中漂浮着数百万吨的铯和钚缓慢但无情地渗透进每一个生命体的基因。
    这是大灾变之后的第五年,也是幸存者真正意识到文明已死的一年。过去的国家,旗帜与意识形态在数亿吨级的热核火球下化为灰烬。那些曾高呼自由与民族的政权,那些曾矗立在城市上空的尖塔与议会大楼,都在光与火中陨灭。
    米利什人曾是强大的。拥有两栖体质的他们可以在陆地与水中自由生活,擅长深水采矿,复杂的多指操作,以及某种程度的共感通信。生物演化给予了他们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而文化进化则将他们引向星火与硝烟。
    他们拥有辉煌的世纪,比如全球能源同盟建立了稳定的清洁能源网络。千兆网络文明连接全球意识,实现公民参与民主的黄金时代。同时对于太空工作上例如极地太空升降塔,赤道环轨电梯,地心采集设备将米利提的科技推至边界。
    然而,科技无法拯救他们的灵魂。不论是正义,自由,安全,财富,荣誉,这些理念最终沦为战争的借口,彼此不信任的国家越过了最后一条线,点燃了末日之火。
    超级热核战争持续了两个月,单位以百万吨级以上衡量的在安全阈值之上的核武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对星球表面的所有城市超过两万次核打击。每一座城市都在核毁灭里至少被打击了五次,部分战场甚至使用了数百颗十亿吨量级的地壳裂解弹部署在大陆架下,将整个地壳撕裂。米利提地轴倾斜,磁场扭曲,气候完全崩溃,从而影响他们的对手的基建和后勤。
    当最后一个卫星信号消失之后,只有地下深穴里还残留着生命。这些深穴原是旧日国家的军事或科研避难所,深入地壳下十几公里,由厚重的金属合金还有吸能陶瓷与液态磁场屏障构筑而成,防得住辐射,也防得住绝望的热浪。
    这些避难所中幸存者逐渐组织了社会的雏形,有的是科学家与工程师,他们试图修复能量系统。其他的是前政治官员,努力协调物资。但更多的是普通工人与家庭,只是试图维持日常生存。
    但随时间推移避难所的资源逐渐告罄,而辐射与突变的威胁却愈加严重。地面上开始出现突变米利什,他们因基因崩坏而丧失理智,仅保留暴力与饥饿的本能,成群游荡,吞噬一切。
    在这样的绝境中,西次相协议联盟建立了。联盟是由由九个深穴的幸存者代表组成,初衷只是信息共享与技术互助。然而在随后的十年中,这个联盟逐步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生存据点,统一配给,联合防卫,建立迁徙通道,并成功修复了最早的地下铁路网络,最后甚至是创造了地表的辐射庇护所以及重新建立了数个同步轨道卫星的链接。
    到了末日后的第十五年,西次相协议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地下联合大会,选举了全系统议员代表,并制定了人民参与的公正代议的基本政治框架。代表制度的确立让幸存者首次摆脱了氏族封闭和军事独裁的残余。代议民主成为真正的政治基础,当文明的原型建立,联盟改名为西次相邦联国。


    IP属地:澳大利亚2楼2025-08-08 22:31
    回复
      2025-11-02 06:26: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黑灰色的云层悬挂在米利提的大气上层像腐烂血肉般缓慢翻滚阴沉压抑,太阳的光芒被厚重的放射性尘埃层所过滤,投下的仅是一种苍白毫无温度的日光。行星的大气中漂浮着数百万吨的铯和钚缓慢但无情地渗透进每一个生命体的基因。
      这是大灾变之后的第五年,也是幸存者真正意识到文明已死的一年。过去的国家,旗帜与意识形态在数亿吨级的热核火球下化为灰烬。那些曾高呼自由与民族的政权,那些曾矗立在城市上空的尖塔与议会大楼,都在光与火中陨灭。
      米利什人曾是强大的。拥有两栖体质的他们可以在陆地与水中自由生活,擅长深水采矿,复杂的多指操作,以及某种程度的共感通信。生物演化给予了他们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而文化进化则将他们引向星火与硝烟。
      他们拥有辉煌的世纪,比如全球能源同盟建立了稳定的清洁能源网络。千兆网络文明连接全球意识,实现公民参与民主的黄金时代。同时对于太空工作上例如极地太空升降塔,赤道环轨电梯,地心采集设备将米利提的科技推至边界。
      然而,科技无法拯救他们的灵魂。不论是正义,自由,安全,财富,荣誉,这些理念最终沦为战争的借口,彼此不信任的国家越过了最后一条线,点燃了末日之火。
      超级热核战争持续了两个月,单位以百万吨级以上衡量的在安全阈值之上的核武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对星球表面的所有城市超过两万次核打击。每一座城市都在核毁灭里至少被打击了五次,部分战场甚至使用了数百颗十亿吨量级的地壳裂解弹部署在大陆架下,将整个地壳撕裂。米利提地轴倾斜,磁场扭曲,气候完全崩溃,从而影响他们的对手的基建和后勤。
      当最后一个卫星信号消失之后,只有地下深穴里还残留着生命。这些深穴原是旧日国家的军事或科研避难所,深入地壳下十几公里,由厚重的金属合金还有吸能陶瓷与液态磁场屏障构筑而成,防得住辐射,也防得住绝望的热浪。
      这些避难所中幸存者逐渐组织了社会的雏形,有的是科学家与工程师,他们试图修复能量系统。其他的是前政治官员,努力协调物资。但更多的是普通工人与家庭,只是试图维持日常生存。
      但随时间推移避难所的资源逐渐告罄,而辐射与突变的威胁却愈加严重。地面上开始出现突变米利什,他们因基因崩坏而丧失理智,仅保留暴力与饥饿的本能,成群游荡,吞噬一切。
      在这样的绝境中,西次相协议联盟建立了。联盟是由由九个深穴的幸存者代表组成,初衷只是信息共享与技术互助。然而在随后的十年中,这个联盟逐步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生存据点,统一配给,联合防卫,建立迁徙通道,并成功修复了最早的地下铁路网络,最后甚至是创造了地表的辐射庇护所以及重新建立了数个同步轨道卫星的链接。
      到了末日后的第十五年,西次相协议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地下联合大会,选举了全系统议员代表,并制定了人民参与的公正代议的基本政治框架。代表制度的确立让幸存者首次摆脱了氏族封闭和军事独裁的残余。代议民主成为真正的政治基础,当文明的原型建立,联盟改名为西次相邦联国。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25-08-08 22:31
      回复
        对此他们没有选择,这是一项不可能的拯救行动,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他们要在群星中寻找新家园,不再为了毁灭而前行,而是为了生存继续存在,奔赴一场未知的银河征程。而这一切,将从太空矿业与超空间科技开发开始。
        邦联国随即发布了史上第一道文明存续级动员令,其核心目标清晰明确,不惜代价拯救米利提文明,整个计划被命名为“群星方舟计划”。
        为此,邦联国家体系发生了三项重大行业的转型。他们分别是:工业,科技,教育。
        对于工业体系的重构可以总结于让行星工业被彻底转向资源提炼,高能运输和太空建造链。旧工业城市遗迹被回收熔炼,所有金属与复合材料优先输往太空平台。而后勤的物资补给则是交给现存的地下深采系统。大量的同位素还有贵金属材料被采集运送至太空中的精炼厂,通过修复的极地电梯,减少地质运动造成潜在破坏性。
        科研被重新组织为任务导向制,所有高等科研机构被并入邦联科研致力于研发超空间理论与引擎研发署,封闭生态模拟,能量系统,适应性遗传基因编制。目标很明确,这是为了培育出一批能够跃迁,定居,繁衍并且能够持续运行的移民体系。
        最后关于教育的培育,邦联意识部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教育工程,目标是重新塑造公民的心态。从行星文明转向航天文明。从稳定定居转向永久迁徙。历史课本开始教导群星是他们真正的家园,公民庆典不再纪念旧世界的国庆日,而是纪念第一颗太空采矿卫星升空日。
        整个社会都在开始为离开做准备。
        星球之下,时间之上
        尽管计划已开始,但真正的技术突破尚未完成。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未解,他们要去哪里。米利提附近一千光年的恒星系早已在世界大战前的天文望远镜记录过,但从未深入勘测。现有可跃迁目标少于20个,其中一个甚至是类恒星系统,其余则仍缺乏稳定性数据。但邦联知道时间已不多。
        地震在持续,磁场在崩塌。深穴城市的结构每日都有新的裂缝出现。一个种族的未来压在千万工程师和探测者的肩膀上,而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与星球死期的赛跑。
        在邦联科学院的中央大厅,有一条大屏幕,昼夜不停地滚动显示着一组数字:
        行星解体倒计时:74年32日07小时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25-08-08 22:31
        回复
          米利提的地表仍在剧烈破碎,但在轨道之上,群星方舟计划的第一颗火种——纵跃者一号殖民舰,正缓缓升起。
          这是一座巨大的移动城堡,体积超过六公里长,宽度接近三公里,舰体由多层厚重的纳米装甲。它不仅是一艘航天器,更是一座漂浮的生物圈,承载着西次相邦联国最后的希望。在舰内深处,主桥灯光昏暗,机械的嗡鸣贯穿空气。飞行指挥官站在控制台前的屏幕上显示着跃迁计算的最后确认。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超空间跳跃从未在如此庞大和复杂的飞船上成功应用,跃迁失误意味着所有生命的消逝。
          船员们分布在各自岗位,机械维修师在引擎舱内检修氢燃料循环,生态维护员巡视着层层叠叠的生物栖息舱,而心理辅导师则忙碌于安抚逐渐紧张的六十万居民。一阵光影交织,船体似乎在空间中撕裂,随后消失在了米利提恒星系的视野中。
          跃迁并非一次瞬移,而是一次持续数月的超空间航行,在充满快子流的超光速洋流里的博弈,稍不留神就会被完全碾碎在这里。
          纵跃者一号上配备了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中的水循环系统中循环着从地表残留抽取的水源,经过高效过滤和再生处理,保证数万人的饮用与农业用水。空气再生舱依靠基因工程改造的藻类与微生物,不断转化二氧化碳为氧气。农业甲板模拟米利提的河流与湿地生态,种植各种粮食与药草。废弃物回收中心将船上所有有机与无机废料重新循环利用。
          这些系统中任何一环出现故障,都意味着船员们的生命将面临威胁。
          然而航行的岁月在孤独与无尽的机械声中蔓延。舰内狭窄的居住舱让许多乘员感到幽闭恐惧。缺乏地面空间,持续的人工昼夜周期与紧张的生存压力,造成了多起心理崩溃和轻微骚乱。
          医疗舱里的心理医生日夜值守,使用虚拟现实与认知调节技术,试图缓解孤立感。每当午夜降临,舰体外是无边的虚空,船员们只能依靠彼此的声音与回忆坚持。航行第7天,舰体的一处动力核心突然出现不稳定波动,在这样的超空间里若无法及时修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会导致整艘飞船将永远迷失在超空间的幽暗深渊。
          工程师团队在引擎舱内穿着最晚的辐射服在高辐射环境中穿梭,机械臂在极限条件下维修断裂的超导线路。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5-08-08 22:31
          回复
            终于,在持续了一整日的奋战后,动力核心稳定。全船上下爆发出微弱而坚定的欢呼。在第四个月的时候,它们离开了超空间,此刻纵跃者一号航行在一个名为安达米拉的三星系统的恒星系的边缘,前方的探测器捕捉到一颗适合米利提人生存的类地行星。
            计划还未结束,但米利什人的星际大迁徙已经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这个系统内,安达米拉IV被判定为可能居住,但大气含硫量高,重力略超米利提,生态需重新建构,但它有水,氧气,磁场和令人意外的微生物生态。而最重要的是——它有足够的时间可供等待,等待一个新文明的生根。船员们分批登陆展开前哨站部署。
            飞船缓缓进入行星轨道,发动机尾焰在太空中如一串熄灭的灯。在三天后船员们在星球表面上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外星殖民点,也是未来百年殖民链条的首个节点。
            接下来的数周,数十架气压调节探测器和大气稳定机被投放至地表。工程无人机在岩层与丘陵之间铺设结构骨架。纵跃者一号的尾舱缓缓打开,一辆辆自动运输车列队驶出,载着压缩居住单元,氧气塔骨架,反应堆模组,净水厂舱段。它们像来自古老神话中的金属蚂蚁,在荒凉的星球上筑巢,为后人铺开第一条可以站立的土地。
            很快,新曦央基地的第一个居住舱段正式通电。它不过是数排彼此连接的白色六边形仓室,由纳米复合陶材构成,地板仍是粗糙的金属焊缝,气闸门外只有风和尘粒的声音。但在夜晚来临时,数百盏微弱的灯光从那些舱室窗口透出,如星火在暗色岩地上闪烁。
            那是米利什文明重生的第一道灯光。他们将地名命名为“艾瑟提”,名字是新的家。但他们知道这只是象征,旧世界早已湮灭在热核尘埃中,而这里是全新的——一块没有战争、没有旗帜,没有仇恨的空白画布。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5-08-08 22:32
            回复
              但空白并不代表没有危险。
              仅在登陆后的五个月里,一队探测组在行星赤道山脊地带遭遇了某种本地的微生物感染。那是一种浮游孢子体,能够穿透生物服内层,寄生在肺部与肠道之中,并在宿主体内异化出类似甲壳结构的内壳寄体。两人当场牺牲,另一人被紧急冷冻运回飞船。
              指挥部的人随即下达指令,所有外出探索单位组需携带三级隔绝服,并限制超过十六个小时的外地暴露活动。同时舰载AI建议在殖民地外围布设等离子灭菌屏障以对冲自然风险,但这引起了部分生态技师的不满,他们认为屏障将破坏尚未分析清楚的生态链。
              在这里,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员甚至普通的清洁工也能参与讨论,并提出对殖民计划的建议与异议。这个新生的小结构,逐渐演变成一股缓慢但坚韧的社会动力。新文明并非由命令建成,而是在一次次不服从中生长。
              在这之后在新基地东北方向,一条水流自地底涌出,沿着岩层流淌进低洼地带。初步检测表明该水体含盐量适中,微生物可控。西次相生态团队在那里种下了第一批人工植物——一种由米利提水生藻类与本星系生物基因拼接而成的浮草,它可以缓慢释放氧气,同时吸附水中杂质。
              在这个小小的湖泊边缘,一位年幼的米利什女孩第一次脱下了呼吸面罩,吸入了这个世界的空气。虽然浓重,略带硫味,但是自由的空气。
              船员们站在观察穹顶下,看着基地外围被风沙洗礼的地平线,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战争,不是冷却的轨道舰体,而是曾经在米利提深穴中看见的孩子用手指在墙上画出一颗星星。
              现在,他们真的做到了。
              在抵达艾瑟提的第四个年头,基地已经从最初的模块化舱段扩张为一个拥有稳定封闭气候,百万人口,环轨物流系统与大型氦反应堆的准城市群生态圈。它不再是避难所,而是新世界的雏形。
              可伴随这片新大陆成长的,不只有钢铁与氧气,还有最古老的难题——权力。
              最初的政治系统仍保留纵跃者号时期的技术议会模型,由一批工程师与学者组成核心决策机构,辅以AI协助判断。但随着殖民地人口扩张,城市扩张超出初期规划,数百万人不再愿意被一群技术官僚远程控制。
              而这一切的问题和真正的问题比起来相信见拙。艾瑟提星上的定居仅仅是起点,更重要的问题仍横亘在所有米利什人面前。还有四亿人活在米利提上,末日崩塌的威胁还在威胁着他们。
              纵跃者号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族群,但西次相邦联没有遗忘他们。在同年,来自殖民地的情报和资源,以及来自母星的支持全力开始建造了一支殖民舰队。由十六艘重载舰还有两艘全新的跃迁旗舰组成了星际移民舰队。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支舰队如同群星间的摆渡人,穿越危机四伏的跃迁层,反复在即将爆裂的米利提轨道与艾瑟提之间穿梭,分批次将深穴,旧联合避难所,流民,地下工坊的四亿人口转移至新世界。
              过程并不总是顺利。有一次,其中一艘运输舰在跃迁回返途中受地磁扰动影响,引擎崩坏,船上十六万五千名迁移者全部牺牲。而在米利提天崩的鼓点已越来越急促,火山裂隙从极地蔓延至赤道,地壳层的压力波像律动的伤口。空间站传回的卫星影像显示,行星自转速度已不稳定,磁极紊乱,数座避难城市在一个月内彻底沉没。
              曦央纪年第67年,最后一艘返航船只带回米利提上最后一座地心城市的幸存者。登船那天,米利提的夜空中已经没有群星,灰尘覆盖了整个高层大气,太阳变得像一颗疲惫的黄灯泡,天际燃烧着火山烟柱与极光闪电。
              移民船点燃跃迁引擎的那一刻,他们回头看见了一个他们再也不会回去的世界。
              几年后,米利提终结了。西次相天文台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15小时内,整个星球的地壳张裂,地核外壳像瓷器一样碎裂,地幔柱贯穿至行星中心,整个行星在压力失衡中崩塌为一团发光的,蠕动着的碎岩云层,随后被恒星引力拉入轨道,形成一圈炽热的星环。
              那一夜,整个艾瑟提都默哀。殖民地的孩子们仰头望见广播平米上那团赤红如心脏般的光团,慢慢裂开,静静熄灭。
              没有声音,人们站着,哭着,拥抱着。他们没有欢呼,只有沉默。那是一个文明为自己原罪写下的墓志铭。那是一场来自未来的葬礼。


              IP属地:澳大利亚7楼2025-08-08 22:32
              回复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8-09 07:28
                收起回复
                  2025-11-02 06:20: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以可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8-09 09:05
                  回复
                    很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8-09 16: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