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利息征税!安全资产“缩水”,保险的免税优势藏不住了
Hello,我是保险骗子【楼主刚刚给这货改的名😡】,说点人话,聊点风险!带着一颗好奇心走进保险公司,做“风险认知与规划”的启蒙者和探索者,卖保险于我,不仅卖的是坚持和专业,更重要是诚心!永远客户利益最大化…
8月8日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悄然落地:国债利息恢复征收6%增值税。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啊——呸!😓),这意味着持有国债的实际收益将被打折。而另一边,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也将下调至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1.75%——在利率不断下行的环境中,保险的免税优势正成为安全资产配置的“防护罩”。
收益打折,安全资产不“香”了?
过去买国债图的是安全省心,如今利息部分要交6%的增值税,相当于收益直接打了94折。以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27%计算,征税后综合收益降至约2.14%,甚至低于银行按揭贷款利率(2.18%)。
收益下行+征税,双重压力来袭
去年至今,国债各期限收益率大幅下滑已是事实。未来新发国债收益率还可能进一步走低,收益下降叠加征税,对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无疑是双重打击。
保险优势:安全、免税、锁定长期收益
不是因为我是一位保险经纪人,我就安利保险,而是当国债光芒黯淡,保险的独特价值在低利率和征税背景下更加凸显:
1.“铁布衫”般的免税优势
保险产品(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分红险)产生的生存金、满期金、红利、现金价值增长,目前均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在“税”成为收益隐形杀手的时代,免税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看下文:
国债利息征税新规落地:10万免税红线解读
2025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就国债利息收入的增值税政策发布最新解释,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一则关于自然人购买国债取得利息收入的免税政策指引,也悄然上线。
关键条款:10万元免税红线
国家税务总局官网近日发布《关于自然人购买国债等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适用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执行口径》。该文件明确:
自然人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所得利息收入,属于“销售服务”的范畴;
依据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若每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元(或季度不超过30万元),则免征增值税;
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在持有国债时,只要每月利息收入不超过10万元,仍享受免税待遇。考虑到当前国债年化收益率约为2.2%-2.5%,要实现每月10万元利息收入,需持有近5000万元本金。因此,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实质上并不会被征税,政策影响范围有限。
————
看明白了吧?这事,不但跟普通投资者没有关系,就连跟马云、王健林之辈,恐怕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这些大佬,谁肯把5000万现金拍在国债里?
说起来,真正应该哭出😭眼泪的,恰恰是保险公司之类的机构😏!
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去向,相当一部分,是买国债!由此带来的结果,那些分红险万能险的收益率,更加“羞涩”了🙀臭大街,臭的更远了😤
可见,满大街卖保险的,他们的嘴,还是个嘴吗?
Hello,我是保险骗子【楼主刚刚给这货改的名😡】,说点人话,聊点风险!带着一颗好奇心走进保险公司,做“风险认知与规划”的启蒙者和探索者,卖保险于我,不仅卖的是坚持和专业,更重要是诚心!永远客户利益最大化…
8月8日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悄然落地:国债利息恢复征收6%增值税。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啊——呸!😓),这意味着持有国债的实际收益将被打折。而另一边,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也将下调至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1.75%——在利率不断下行的环境中,保险的免税优势正成为安全资产配置的“防护罩”。
收益打折,安全资产不“香”了?
过去买国债图的是安全省心,如今利息部分要交6%的增值税,相当于收益直接打了94折。以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27%计算,征税后综合收益降至约2.14%,甚至低于银行按揭贷款利率(2.18%)。
收益下行+征税,双重压力来袭
去年至今,国债各期限收益率大幅下滑已是事实。未来新发国债收益率还可能进一步走低,收益下降叠加征税,对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无疑是双重打击。
保险优势:安全、免税、锁定长期收益
不是因为我是一位保险经纪人,我就安利保险,而是当国债光芒黯淡,保险的独特价值在低利率和征税背景下更加凸显:
1.“铁布衫”般的免税优势
保险产品(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分红险)产生的生存金、满期金、红利、现金价值增长,目前均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在“税”成为收益隐形杀手的时代,免税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看下文:
国债利息征税新规落地:10万免税红线解读
2025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就国债利息收入的增值税政策发布最新解释,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一则关于自然人购买国债取得利息收入的免税政策指引,也悄然上线。
关键条款:10万元免税红线
国家税务总局官网近日发布《关于自然人购买国债等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适用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执行口径》。该文件明确:
自然人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所得利息收入,属于“销售服务”的范畴;
依据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若每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元(或季度不超过30万元),则免征增值税;
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在持有国债时,只要每月利息收入不超过10万元,仍享受免税待遇。考虑到当前国债年化收益率约为2.2%-2.5%,要实现每月10万元利息收入,需持有近5000万元本金。因此,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实质上并不会被征税,政策影响范围有限。
————
看明白了吧?这事,不但跟普通投资者没有关系,就连跟马云、王健林之辈,恐怕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这些大佬,谁肯把5000万现金拍在国债里?
说起来,真正应该哭出😭眼泪的,恰恰是保险公司之类的机构😏!
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去向,相当一部分,是买国债!由此带来的结果,那些分红险万能险的收益率,更加“羞涩”了🙀臭大街,臭的更远了😤
可见,满大街卖保险的,他们的嘴,还是个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