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北榜:
皇汉骂邵敏加分,然而我老朱早就是开创邵敏加分制度的先河了。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该年二月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录取的51名进士均为南方人(称“南榜”)。北方举人因无一中榜而集体申诉,指控考官舞弊。
朱元璋下令复查试卷,但结果显示北方考生答卷存在文理不通、触犯禁忌等问题。最终,朱元璋以刘三吾等人“蓝玉余党”罪名处决主考官及复核官员,并于同年六月亲自策问,录取61名北方考生(称“北榜”)。此事件直接导致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
2.分化孔孟加强皇权:
孔孟之道,本是相生一体的,孔子宣传的“君臣父子”与孟子宣传的“民贵君轻”互不分割,以维持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良好交互社会秩序的。
一点经史子集都没看过的明粉皇汉经常拿清朝普通士人根据《礼记》所做的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弟子规》宣称是清朝愚民统治之作。然而相较于尊重原著且没有对主体原本《礼记》进行篡改的《弟子规》,我们来看看朱元璋为了维护绝对权力又是如何篡改儒家思想的:
1370年,朱元璋命刘三吾编纂《孟子节文》,删除原书中85条涉及民本、易位弑君等内容,仅保留170余条,并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删节部分命题。乃至一度取消了孔庙中的孟子奉祀。
3.达官贵人的由来:
根据《明会典》的记载,即使一个普通蒙古人归附过来,他就可以获得“丝衣一套、棉布十匹、钞一百锭、米三石、牛二只、羊五只、柴五百斤”,与之同来的妻子可获得“棉布三匹、钞十锭”。而且“种地不纳粮,纳粮不当差”。中高级别达官还有俸禄可拿,且比同级别汉官都多,以为“恩养”。按照时人的说法,只算米俸,“在京指挥使正三品,该俸三十五石,实支一石,而达官则支十七石五斗”,整整17.5倍,待遇不可谓不高。除了俸禄上的优待,在官职承袭方面,可以享受“达官不比”的待遇。明代大部分时间里,武官承袭时需要比试武艺,合格者方能袭位。而达官后代则可跳过此步骤,直接上任。
4.元以宽失天下: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杀汉人杀的不够狠,而他比元朝杀汉人还要狠,所以才能得天下、坐天下。他在各种政治实践上也确实如此,对于徐达、蓝玉等开国功勋,他赶尽杀绝,且大量沿袭元朝路引制、活人殉葬等制度,而并没有恢复相行宽松的宋法。

皇汉骂邵敏加分,然而我老朱早就是开创邵敏加分制度的先河了。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该年二月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录取的51名进士均为南方人(称“南榜”)。北方举人因无一中榜而集体申诉,指控考官舞弊。
朱元璋下令复查试卷,但结果显示北方考生答卷存在文理不通、触犯禁忌等问题。最终,朱元璋以刘三吾等人“蓝玉余党”罪名处决主考官及复核官员,并于同年六月亲自策问,录取61名北方考生(称“北榜”)。此事件直接导致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
2.分化孔孟加强皇权:
孔孟之道,本是相生一体的,孔子宣传的“君臣父子”与孟子宣传的“民贵君轻”互不分割,以维持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良好交互社会秩序的。
一点经史子集都没看过的明粉皇汉经常拿清朝普通士人根据《礼记》所做的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弟子规》宣称是清朝愚民统治之作。然而相较于尊重原著且没有对主体原本《礼记》进行篡改的《弟子规》,我们来看看朱元璋为了维护绝对权力又是如何篡改儒家思想的:
1370年,朱元璋命刘三吾编纂《孟子节文》,删除原书中85条涉及民本、易位弑君等内容,仅保留170余条,并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删节部分命题。乃至一度取消了孔庙中的孟子奉祀。
3.达官贵人的由来:
根据《明会典》的记载,即使一个普通蒙古人归附过来,他就可以获得“丝衣一套、棉布十匹、钞一百锭、米三石、牛二只、羊五只、柴五百斤”,与之同来的妻子可获得“棉布三匹、钞十锭”。而且“种地不纳粮,纳粮不当差”。中高级别达官还有俸禄可拿,且比同级别汉官都多,以为“恩养”。按照时人的说法,只算米俸,“在京指挥使正三品,该俸三十五石,实支一石,而达官则支十七石五斗”,整整17.5倍,待遇不可谓不高。除了俸禄上的优待,在官职承袭方面,可以享受“达官不比”的待遇。明代大部分时间里,武官承袭时需要比试武艺,合格者方能袭位。而达官后代则可跳过此步骤,直接上任。
4.元以宽失天下: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杀汉人杀的不够狠,而他比元朝杀汉人还要狠,所以才能得天下、坐天下。他在各种政治实践上也确实如此,对于徐达、蓝玉等开国功勋,他赶尽杀绝,且大量沿袭元朝路引制、活人殉葬等制度,而并没有恢复相行宽松的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