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吧 关注:1,140,406贴子:27,251,190

【考据】「故友曾经说过……」——美剑沙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这个帖子里考据一下美剑沙姬引用过的所有故友名言的出处,顺便简要介绍下考据的过程,以及一些杂谈。
各位可以当个书单扩充帖用。


IP属地:江苏1楼2025-08-02 03:05回复
    第12集
    ほとんどの人間はニセモノだ。(無論、あのウルトラマン達も。)彼らの思考は誰かの意見、彼らの人生は模倣、そして彼らの情熱は引用だ。
    大部分人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就连那两个奥特曼也一样。)他们的思考都来自别人的意见,他们的人生就是模仿,以及他们的热情也是引用的。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显然,括号内的文本为美剑自行添加的。原文为
    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ves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
    出自De Profundis (1897),中文译名《自深深处》
    朱纯深译本译作「大多数人都是别人的人。他们的思想是别人的想法,他们的生活是对别人的模仿,他们的激情是袭人牙慧的情感。」


    IP属地:江苏3楼2025-08-02 03:17
    回复
      2025-08-04 22:53: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简单对两位做个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 -1900),英国著名才子、诗人及戏剧家。行文演论无不智趣横生,卓绝才情颠倒众生后世。代表作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剧本《莎乐美》等,散文以骇世之作《自深深处》最为著名。其短暂一生精彩无比却充满波折。1895年因“有伤风化”获罪入狱。狱中断续写就给情人波西的一封动人长信,即其死后五年得以发表的《自深深处》。
      中国大多数人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应该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课本改名为《巨人的花园》)。

      图:旧人教版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
      朱纯深,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教授。有人称他为“王尔德知音”,“自深深处”这个译名即为他创造。我自深深处读到一半,已能感受到他字斟句酌,译本与原本的严丝合缝。水平相当高。

      图:自深深处(译林出版社2015版)译后记


      IP属地:江苏4楼2025-08-02 03:36
      回复
        第13集
        願いが正しければ、時至れば必ず成就する。
        志在正道,时至事成。
        ——德川家康(1543-1616)
        出处未知。仍在考据中。


        IP属地:江苏6楼2025-08-02 03:40
        回复
          第14集,美剑对朝阳提出疑问时引用。
          人生は舞台である。人は皆、役者だ。
          人生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这句话在日本更常见的版本是「この世は舞台、人はみな役者」(世界皆舞台,众生皆伶人)。
          原文为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朱生豪译本译作「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出自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皆大欢喜》(1623)的第二幕第七场第139行,英文原名As you like it。

          顺便,这一句所在的原文段落相当经典。
          杰奎斯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他的表演可以分为七个时期。最初是婴孩,在保姆的怀中啼哭呕吐。然后是背着书包、满脸红光的学童,像蜗牛一样慢腾腾地拖着脚步,不情愿地呜咽着上学堂。然后是情人,像炉灶一样叹着气,写了一首悲哀的诗歌咏着他恋人的眉毛。然后是一个军人,满口发着古怪的誓,胡须长得像豹子一样,爱惜着名誉,动不动就要打架,在炮口上寻求着泡沫一样的荣名。然后是法官,胖胖圆圆的肚子塞满了阉鸡,凛然的眼光,整洁的胡须,满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谈;他这样扮了他的一个角色。第六个时期变成了精瘦的趿着拖鞋的龙锺老叟,鼻子上架着眼镜,腰边悬着钱袋;他那年轻时候节省下来的长袜子套在他皱瘪的小腿上显得宽大异常;他那朗朗的男子的口音又变成了孩子似的尖声,像是吹着风笛和哨子。终结着这段古怪的多事的历史的最后一场,是孩提时代的再现,全然的遗忘,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口味,没有一切。
          而我对它的上一句台词更有感触。
          公 爵 你们可以看到不幸的不只是我们;这个广大的宇宙的舞台上,还有比我们所演出的更悲惨的场景呢。


          IP属地:江苏8楼2025-08-02 04:06
          回复
            莎翁不需要再科普了。简单提一下朱生豪。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国内较早一批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人。
            译本与原作相比较忠实精准,虽说与原著行文风格差距较大,但有能力品读原著之前读他的译本总是没错的。
            语文课本选译本也基本选的他的。

            图:旧版人教版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威尼斯商人》


            IP属地:江苏9楼2025-08-02 04:21
            回复
              第15集,美剑嘲笑罗索和布鲁不够强大时引用
              不正義よりも厄介なもの、それは力を持たぬ正義だ。
              比不公正更麻烦的是无法带来力量的正义。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这句话在日本更常见的版本是「不正よりもなお困ったものがひとつだけある。 それは、手に剣を持たぬ正義だ。」
              原文为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worse than Injustice, and that is Justice without her sword in her hand.
              张帆译本译作「只有一件事比不公正更糟糕,那便是手中没有利剑的公道。」
              出自《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1890)中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闲论畅所欲言的重要性」,英文原名The Critic as Artist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是王尔德的一篇essay,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念,也对当时英国文艺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剧烈的争论和批评。
              国内只有这一个译本所以也没什么好选的。而且2023年才出版,也就是说当年追着看罗布的吧友们想看中译本还没得看(
              原段落(的选段):
              ……你问过我批评的影响力。我想我已经回答了那个问题,但还有一点要补充:是批评使我们具备世界性。曼彻斯特学派通过指明和平为商业所带来的优势,试图令人们意识到人类的手足情谊。它企图将美好的世界贬低为买卖双方共有的集市。它满足了自身最低级的本能,因而失败了。战争接踵而至,商人的信条并未阻止法国和德国在血迹斑斑的战场上兵刃相见。我们时代的另一些人只寻求引发情感上的同情,或是一些含混不清的抽象道德体系下的浅薄教条。他们有自己的和平协会,令多愁善感之人倍感珍贵,他们关于非武装国际仲裁的提案在那些从未涉猎过历史的人群中广受欢迎。然而仅仅有情感上的同情是不够的。它太变化无常,与激情的关联太过紧密;而仲裁委员会为了种族的普遍利益被剥夺了执行其决议的权力,也不会有多大用处。只有一件事比不公正更糟糕,那便是手中没有利剑的公道。没有强权的公理,即为邪恶。


              IP属地:江苏12楼2025-08-02 04:45
              回复
                第16集,美剑与朝阳对话时引用
                天国への道を知るには、地獄への行き方を知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想知道通往天国的道路,必须要知道去地狱的方法。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
                原文为
                For I believe that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true way to go to Paradise: learn the way to Hell in order to steer clear of it.
                段保良译本译作「我相信,上天堂的真正道路,是先熟悉下地狱的道路,以避免下地狱。」
                出自《马基雅维利书信》1521年5月17日,书信270



                IP属地:江苏14楼2025-08-02 05:02
                回复
                  2025-08-04 22:47: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者和作家,被视为是现代政治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政治哲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君主论》了,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
                  他的名字也有译作尼可罗·马基亚维利以及一些其他相近读音的。这里取段保良译本的译名。
                  在刺客信条里也能看到他。

                  段保良(1978年~),云南保山人,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博士,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2019年),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西政治思想史研究,已发表译著《形而上学论》、《新政治科学》、《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中世纪晚期》、《自传体反思录》、《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利传》、《马基雅维利全集·书信集》等。可以说是哲学方向翻译的专业人士。


                  IP属地:江苏15楼2025-08-02 05:13
                  回复
                    第16集,美剑与朝阳对话时记录
                    ハッピーは、地球を救う!
                    快乐能够拯救地球!
                    ——凑朝阳(2001-)
                    出自《罗布奥特曼》第16集


                    IP属地:江苏18楼2025-08-02 05:21
                    收起回复
                      第17集,美剑保护完朝阳后引用
                      他人の悲劇はうんざりするほど退屈だ。
                      他人的悲剧让人无聊到厌烦。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这句话在日本更常见的版本是「他人の悲劇は、常にうんざりするほど月並みである。」
                      原文为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infinitely mean about other people's tragedies.
                      荣如德译本译作「听别人的悲惨故事照例是无聊透顶的。」
                      出自《道林·格雷的画像》(1891),又译《道连·葛雷的画像》,英文原名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但是原作是两个男人在聊天:
                      ……
                      “改天我再告诉你。现在我想知道关于那个姑娘的情况。”
                      “西碧儿?哦,她是那么怕羞,那么文静。她身上还有一些孩子气。当我向她谈出我对她的演技的看法时,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惊讶的神情妙不可言。看来她对自己的才能一点也不自觉。我想当时我和她都很激动。老犹太人咧着嘴站在满是灰尘的化装室门口,对我们俩说了一大堆天花乱坠的恭维话,而我们站在那里,像小孩子那样你看着我,我瞧着你。老犹太人张口就称我‘爵爷’,使我不得不向西碧儿声明,我什么爵也不是。她很天真地对我说:‘你看起来挺像一位王子。我要把你叫做迷人王子。’”
                      “道连,我敢担保,西碧儿小姐很会说恭维话。”
                      “你不了解她,亨利。她仅仅把我看作一出戏里的人物。她对人生一无所知。她和她的母亲——一个芳华已逝的憔悴妇人——一起生活,那妇人在第一天晚上裹着一件品红色晨袍扮演朱丽叶的母亲凯普莱特夫人,看样子当年也出过风头。”
                      “我知道那种样子,看了叫人难受,”亨利勋爵嘀咕着反复察看自己手上的指环。
                      “那犹太人要向我讲她的故事,我说我不感兴趣。”
                      “你做得很对。听别人的悲惨故事照例是无聊透顶的。”
                      “我感兴趣的只是西碧儿本人。她的出身跟我有什么相干?从她娇小的头到娇小的脚,她是绝对神圣、十全十美的。我每天晚上去看她演出,觉得她一天比一天更令人惊异。”
                      “怪不得这一阵子你没跟我在一起吃晚饭。我猜想你多半有一段奇妙的罗曼司正在进行。果然如此,不过同我的预想不完全一样。”
                      “我亲爱的亨利,我每天和你在一起不是吃午饭就是吃夜宵,我还和你一起去过几次歌剧院呢,”道连睁大了一双碧眼说。
                      “你每次都很晚才到。”
                      ……


                      IP属地:江苏23楼2025-08-02 05:40
                      回复
                        第18集,美剑在接受采访时引用(我才不是吊梢眼!)
                        期待はあらゆる苦悩のもと。
                        有所期待是一切精神痛苦的根源。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这句的原文是Expect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heartache. 但是,莎士比亚没写过这句话。
                        不过,有一句意思接近的话:
                        Oft expectation fails and most oft there
                        Where most it promises, and oft it hits
                        Where hope is coldest and despair most fits.
                        朱生豪译本译作「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结果终于失望;最少希望的事情,反会出人意外地成功。」
                        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终成眷属》(1623)的第二幕第一场,英文原名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这段就明显看出来朱生豪与莎士比亚那大差距的行文风格了……)


                        IP属地:江苏24楼2025-08-02 05:48
                        回复
                          第19集,美剑与朝阳对话时引用
                          彼らがなす最大の害は、人びとを善人と悪人に分けてしまうことだ。
                          世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将人们分为善人与恶人。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原文为
                          It is absurd to divide people into good and bad. People are either charming or tedious.
                          余光中译本译作「把人分成好的跟坏的,本来就荒谬。」
                          出自《温夫人的扇子》(1892)第一幕,英文原名Lady Windermere's Fan

                          但是原作当时的语境是非常轻松诙谐的:
                          Do you know I am afraid that good people do a great deal of harm in this world. Certainly the greatest harm they do is that they make badness of such extraordinary importance. It is absurd to divide people into good and bad. People are either charming or tedious. I take the side of the charming, and you, Lady Windermere, can't help belonging to them.
                          你知道吗,我担心的是,好人在世上坏处可大了。无可怀疑,好人的最大坏处,是把坏人抬举得无比严重。把人分成好的跟坏的,本来就荒谬。人嘛只有可爱跟讨厌的两类。我是拥护可爱的这一边的,而你呢,温夫人,身不由己是可爱的一边。
                          余光中不需要再科普了。不认识的去背两万遍《乡愁》。


                          IP属地:江苏25楼2025-08-02 05:54
                          回复
                            第20集,美剑与罗索和布鲁对战时引用
                            所有生物的最终目的都是通往死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原文为
                            The goal of all life is death.
                            出自《自我与本我》超越唯乐原则第五章
                            因此,让我们假定,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都是保守性的,都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们趋向于恢复事物的早先状态。于是,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机体的发展现象必须归因于外界的干扰性和转变性影响。原始的生物一开始并没有要求变化的愿望,如果环境一直保持不变的话,它会做的就仅仅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生命历程。最终在有机体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必定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历史以及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的历史。任何一个被如此强加给有机体生命历程的变化,都被那些保守的机体本能所接受,并且为了更进一步地重复将其保存起来。因此,这些本能就会给人一种具有欺骗性的印象,仿佛它们是一些趋向于变化和发展的力,然而,实际上它们只是想通过新旧两种途径来寻求达到一个古老的目标。而且确定这个一切有机物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可能的。如果生命的目标是一种从来没有达到过的事物的状态,那么这与本能具有的保守性质是矛盾的。相反地,生命的目标必定是事物的一种古老的状态,一种最原始的状态;生物体在某一时期已经离开了这种状态,并且它正在竭力通过一条由其自身发展所引导的迂回曲折的道路回复到这种状态中去。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即一切生物毫无例外地会由于内部原因死亡——再次化为无机物——视作真理的话,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承认,“生命的最终目标乃是死亡”,而且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无生命的事物是先于有生命的事物而存在的”。


                            IP属地:江苏27楼2025-08-02 06:01
                            回复
                              2025-08-04 22:41: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剧场版,美剑现身指引朝阳时引用
                              天使は、苦悩する者の為に戦う。
                              天使为苦恼之人而战。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
                              这句话在日本更常见的版本是「天使とは、美しい花をまき散らす者でなく、苦悩する者のために戦う者である。」(天使不是撒播美丽花瓣的人,而是为遭受痛苦的人而战的人。)
                              虽然在剧场版中起了很正面与催泪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句话出处未知。仍在考据中。


                              IP属地:江苏28楼2025-08-02 0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