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两种女子,一种如碧瑶,一种似雪琪。
碧瑶者,情之所钟,便如飞蛾扑火,明知是死,偏要向那灯火撞去。她为着一个男子,竟至于舍了性命,横竖不过是一死。死后魂灵飘荡,眼巴巴地盼那男子来救。谁知那男子一面念着复活她,一面却又与旁人眉来眼去。碧瑶在地下,想必是咬牙切齿的,然而死都死了,又能如何?不过是徒然添了一缕怨魂罢了。
雪琪则不然。她明知那男子心中还惦着别人,却偏要日日去劝,口口声声"回头是岸"。这"岸"在何处?自然是在她雪琪身边。她与那男子相斗,又故意示弱,引得男子来搀扶。这一搀一扶之间,便有了肌肤之亲,情愫暗生。男子原是要救碧瑶的,被她这么一搅和,渐渐也就淡了。雪琪的"岸",终究是上了。
看客们多以为碧瑶痴,雪琪慧。我却以为,二者皆是情之奴隶,不过一显一晦罢了。碧瑶之情如火,烧了自己;雪琪之情如水,滴穿了石。火易见而水难防,故而人们多责碧瑶而赞雪琪。
究根而言,世间男女之情,原不过是一场你争我夺的把戏。碧瑶败在太过认真,雪琪胜在懂得周旋。男子徘徊其间,看似被争夺的对象,实则亦是情之囚徒。他欲复活碧瑶是真心,恋上雪琪亦非假意。人心之变幻,岂是自己所能主宰的?
情之一字,害人无数。碧瑶之死,雪琪之得,男子之徘徊,皆因情而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情之伤人,从古至今,未曾变过。
人们常说"做人不能太碧瑶,做人应该学雪琪",却不知二者皆陷情网,只是收梢不同罢了。
情之毒,入骨三分。
碧瑶者,情之所钟,便如飞蛾扑火,明知是死,偏要向那灯火撞去。她为着一个男子,竟至于舍了性命,横竖不过是一死。死后魂灵飘荡,眼巴巴地盼那男子来救。谁知那男子一面念着复活她,一面却又与旁人眉来眼去。碧瑶在地下,想必是咬牙切齿的,然而死都死了,又能如何?不过是徒然添了一缕怨魂罢了。
雪琪则不然。她明知那男子心中还惦着别人,却偏要日日去劝,口口声声"回头是岸"。这"岸"在何处?自然是在她雪琪身边。她与那男子相斗,又故意示弱,引得男子来搀扶。这一搀一扶之间,便有了肌肤之亲,情愫暗生。男子原是要救碧瑶的,被她这么一搅和,渐渐也就淡了。雪琪的"岸",终究是上了。
看客们多以为碧瑶痴,雪琪慧。我却以为,二者皆是情之奴隶,不过一显一晦罢了。碧瑶之情如火,烧了自己;雪琪之情如水,滴穿了石。火易见而水难防,故而人们多责碧瑶而赞雪琪。
究根而言,世间男女之情,原不过是一场你争我夺的把戏。碧瑶败在太过认真,雪琪胜在懂得周旋。男子徘徊其间,看似被争夺的对象,实则亦是情之囚徒。他欲复活碧瑶是真心,恋上雪琪亦非假意。人心之变幻,岂是自己所能主宰的?
情之一字,害人无数。碧瑶之死,雪琪之得,男子之徘徊,皆因情而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情之伤人,从古至今,未曾变过。
人们常说"做人不能太碧瑶,做人应该学雪琪",却不知二者皆陷情网,只是收梢不同罢了。
情之毒,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