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第三条来看,国际港务区没有取消,但应该是缩水掉了。原来是说五港集一,但单看杭埠的水运明显是不如第四条的下派和南淝河。杭埠水运几乎是从头开始代价太大,应该会保留铁路港,但只有铁路没有航运也是不行的,所以可能也会有货运机场。但是除了既有的合九铁路,又都是重新开始。这么来看,合肥国际港务区缩水的概率极大。如果从规划初来看,杭埠位置确实好,但如果是谈纵深的话,其实很小。公路运输只有南北方向,东临巢湖,西近大别山,往西只有舒城和霍山。但这俩座县城的体量很小,所以还是依靠南北方向的运输,没有办法形成枢纽型的公路运输体系。巢湖沿岸已有派河港和淝河港,不需要多一个杭埠港,杭埠河上的桥需要重拆,河要重挖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已有的合九铁路几乎不办理客运,可以改成货运铁路。所以如果杭埠还需要港务区的话,就需要着眼于铁路的建设,弥补东西方向的缺失。当然光有铁路没有货是不行的,要有货。目前合肥的中欧班列是从合肥北城出发,合肥经开区和北城中间隔着整个合肥的居住区,所以需要在南部建立一个新的铁路货运集散中心。杭埠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发展铁路货运,承接合肥经济开发区和自身的货运。未来等合肥强大了,肥西强大了,体量剧增,说不定还需要再多设一个港口或者机场的。国际港务区这么大的名号肯定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建设、调整。总而言之,还是可以期待一下。肥西强则舒城强、舒城强则杭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