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江南吧 关注:36,817贴子:629,09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3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江南吧
>0< 加载中...

说说本土文明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江的南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卡斯兰等皇汉分子非常明显的错误就是把文化看成了单向传播,而不是双向传播。
我们把文化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文学、政治等不具地域特色的部分,假设统称文学,文学确实是有中心的,但是没有地域特征。另一部分是方言、习俗等,这部分有明显地域特征,但是没有中心,各个地方独立发展,互相影响,甚至可能落后的地方比发达的地方影响力大。比如上海再发达,周边地区的人也不可能改说上海话,反而是不断迁入上海的移民对上海语言习俗产生更大影响。比如南京,之前有个南京学者说江淮官话是南京传到江淮的,这个学者就是和卡斯兰一样的思维,总以为文化是从中心地区向周边地区单向传播的,笑掉大牙,连方言是跟着移民传播的都不知道,南京有向江淮地区大规模移民吗?显然是大量淮西人迁入南京导致南京方言、习俗变成淮西类型。
良渚文化刚发现的时候叫龙山文化江浙类型,为什么呢?因为中原龙山、山东龙山、良渚以及石家河等都有共同特征--黑陶、玉器礼仪(而且都是良渚玉)。后来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年代早很多,才独立命名。但是黑陶、玉器只是文化里面很小一部分,山东龙山文化的主体还是大汶口遗存,中原文化文化(被山东龙山征服)的主体还是中原本土仰韶人和仰韶文化。就如满清入关没有改变汉人主体基因和文化。本土基因和本土文明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失,如果按照卡斯兰的逻辑,元清时期汉文明就消失了,他们的逻辑就是殖民地的人和文化都要被嚯嚯掉的。商代天子c系,周代天子n系,他们把o系的基因文化都灭了?北方文化对南方影响更大是因为移民,而不是殖民,河南人自己从古至今都没真正当家做主过,都是四方文明轮流占领河南,河南什么成分自己都搞不清楚。
商朝的时候中国有三大青铜文明中心,分别是河南、四川、江西。江浙没有大型青铜器是因为没有铜矿,不是没有技术,隔壁江西都传到了,还能不传到江浙?以湖州毘山遗址(商代)为例,毘山青铜器都是本地产的农具和兵器,并没有大型礼器,而且这些铜矿都是外地来的。但是江浙人擅长烧制瓷器,商代中原的原始瓷器只有贵族才能享用,而在江浙却非常普遍,通过瓷土分析,中原的原始瓷器都是来自浙江德清,说明商代的时候浙江德清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瓷器中心。
再来说说文字,良渚刻符和山东龙山刻符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刻符,具备语言功能,但是他们是不同样式的,从各地的刻符推导,原本各个地方都是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是后来大家统一文字了,周代的时候南方楚、吴、越已经用汉字了,这种文字的融合传播因为缺乏证据,目前还无法推导,但是肯定比秦始皇统一文字早很多。


  • 江的南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简单地说,政府主导的文化才有中心性,才是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影响大。地域文化跟随人群传播,谁对谁影响大就看人口怎么流动的。


2025-08-01 14:43: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追寻那消逝的梦
  •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次看一篇文章,唐宋以后,中央集权加强,然后官府有教化职责,文人更加认同自己府,偏向于行政区认同,淡化了区域认同。


  • 非常4+2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别的不知道,河南4000-5500年之间是湖北屈家岭人和石家河人的殖民地


  • 非常4+2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河南上古遗址绝大多数是屈家岭文化


  • 芭妮珪尔卡斯兰
  •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记得我很早就讲过华夏文明的传播是向周围扩散的,扩张意味着征服杀戮,移民垦殖,再到融合汉化,最后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汉文化,这是一个第次关系,文化内核是不会变的。你不过是想要鱼目混珠,过度强调周边蛮族对汉文明的影响力而已,汉族本身就是吸收百家之长形成的文化认同转变而来,试图通过人类分子学定义的差异来反驳的同时,你为何又过度推崇M119-O-F619呢?从白雪皑皑的东北大兴安岭到西南边陲的郁郁葱葱跨度数千公里,汉字汉语汉服祭祖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是华夏文明共同拥有的文化传承,至始至终,从古延续至今构成汉族共同记忆的内核,都未曾改变,身为皇汉,剿灭泛越主义思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3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江南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