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溯一下时间线——
2015年,花千骨剧组邀请海蝶音乐为自己的电视剧创作OST,海蝶提供了音乐样本给剧组选择,样本可能有多个人演唱的版本,也许有张碧晨版、汪苏泷版、或者其他人版,这就不得而知了,最终花千骨剧组选定了张碧晨版的《年轮》作为该剧的OST。
花千骨电视剧大火之后,顺带着《年轮》这首歌也传遍大江南北,演唱者张碧晨成为了大众认知中的原唱。
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张碧晨版的《年轮》被选定之后,由海蝶音乐发行在各音乐平台之后的一个月,汪苏泷也通过大象音乐把自己的版本发布在了音乐平台。
出于对创作者的尊重,海蝶音乐在整理花千骨专辑时,把汪苏泷的版本也收录了进去,花千骨剧组虽然没有跟大象音乐合作,对于此事也未提出异议,默认表示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2025年间,音乐平台上同时存在张碧晨版和汪苏泷版的《年轮》,而带有原唱标签的只有张碧晨版,汪苏泷版一直是没有标注的。
………………分割线………………
时隔十年,网红“旺仔小乔”提出要开办个人演唱会,其中演唱曲目包含《年轮》。
然而,汪苏泷工作室与该网红并无任何歌曲授权的合作条约,出于维权立场,发布声明,提出“暂定收回《年轮》歌曲所有人的演唱授权”,并强调该歌曲是“双原唱”。
张碧晨工作室在间隔2小时候做出回应,强调张碧晨为《年轮》歌曲的“唯一原唱”。
随后音乐平台上张碧晨“原唱”标签被删除,张碧晨演唱会歌单紧急删歌,网络上舆论风波骤起,一片骂声。
我认为这中间其实存在一些问题——
1、汪苏泷工作室强调“双原唱”,针对的是网红旺仔小乔,收回的却不是“非原唱者的他人演唱授权”,而是“所有人”,意味着不止旺仔小乔,张碧晨也不能再唱这首歌,那么双原唱实际上只剩下汪苏泷自己可以唱,张碧晨的“原唱”身份有名无实;
2、假如《年轮》歌曲确实存在双原唱的情况,偏偏在过往十年间,原唱标签只有张碧晨版本有,汪苏泷工作室竟是从未提出过异议,作为艺人工作室,他们怎么可能不关注音乐平台标签,就算是平台BUG也不会这么多年都修正不过来;
3、张碧晨工作室强调“唯一原唱”,声称拥有“永久演唱权”,但这“永久演唱权”其实是有问题的,张碧晨作为受邀花千骨剧组的OST演唱者,不可能拥有任何的著作版权,她最多只能拥有“该剧在宣发时演唱OST的永久演唱权”,这和歌曲的永久演唱权是两回事。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两边,一家出于维权,一家出于声誉,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益”。
汪苏泷工作室必须发声,版权在他们手上,著作权不是用来看的,它是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旺仔小乔”这种无视版权方的行为必然触及逆鳞,“双原唱”是不是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让公众知道:版权这回事,他们说了算。愿意给就给,愿意收就收,可以指责他们“不厚道”,但确确实实合理合法。
张碧晨工作室也必须发声,她们要去捍卫其原唱地位,和争夺版权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要对汪苏泷工作室收回授权、原唱者名存实亡这件事提出抗议,这则声明有损他们艺人的热度传播,如果他们沉默,也会影响到张碧晨本人后续的演艺生涯。
………………分割线………………
两家工作室的动机尚能理解,网络上却是各种不堪入目。
汪苏泷的粉丝群体们,把“著作权”化作了“权力”,又把“权力”变成了对他人施以网暴的工具。
这才是最大的恶。
造谣、P图、肆意谩骂、恶毒诅咒,被攻击者从张碧晨扩散到站在张碧晨立场说话的人们,甚至于疯狂到所有不帮他们一起声讨张碧晨的,他们都要攻击。
这帮人已经疯了,他们借着网络这个屏障,面目狰狞的释放着自己内心的恶意,享受着手持权力武器攻击他人的快感。
对我来说,汪苏泷工作室也好,张碧晨工作室也罢,各有各的利益立场,无可厚非。有人说汪苏泷贪婪,有人说张碧晨做作,我觉得他俩怎么样都无所谓。
我唯独对这些网络上的施暴者,零容忍度。
所以现在从情感上我反而更倾向站在被施暴者,也就是张碧晨队伍这边,尽管我对她存在过往偏见。
我不懂是什么样的环境造成这些饭圈粉丝们扭曲的性格、病态的心理,我只觉得恶心,臭不可闻。
希望有一天,网络不再是不法之地。
2015年,花千骨剧组邀请海蝶音乐为自己的电视剧创作OST,海蝶提供了音乐样本给剧组选择,样本可能有多个人演唱的版本,也许有张碧晨版、汪苏泷版、或者其他人版,这就不得而知了,最终花千骨剧组选定了张碧晨版的《年轮》作为该剧的OST。
花千骨电视剧大火之后,顺带着《年轮》这首歌也传遍大江南北,演唱者张碧晨成为了大众认知中的原唱。
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张碧晨版的《年轮》被选定之后,由海蝶音乐发行在各音乐平台之后的一个月,汪苏泷也通过大象音乐把自己的版本发布在了音乐平台。
出于对创作者的尊重,海蝶音乐在整理花千骨专辑时,把汪苏泷的版本也收录了进去,花千骨剧组虽然没有跟大象音乐合作,对于此事也未提出异议,默认表示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2025年间,音乐平台上同时存在张碧晨版和汪苏泷版的《年轮》,而带有原唱标签的只有张碧晨版,汪苏泷版一直是没有标注的。
………………分割线………………
时隔十年,网红“旺仔小乔”提出要开办个人演唱会,其中演唱曲目包含《年轮》。
然而,汪苏泷工作室与该网红并无任何歌曲授权的合作条约,出于维权立场,发布声明,提出“暂定收回《年轮》歌曲所有人的演唱授权”,并强调该歌曲是“双原唱”。
张碧晨工作室在间隔2小时候做出回应,强调张碧晨为《年轮》歌曲的“唯一原唱”。
随后音乐平台上张碧晨“原唱”标签被删除,张碧晨演唱会歌单紧急删歌,网络上舆论风波骤起,一片骂声。
我认为这中间其实存在一些问题——
1、汪苏泷工作室强调“双原唱”,针对的是网红旺仔小乔,收回的却不是“非原唱者的他人演唱授权”,而是“所有人”,意味着不止旺仔小乔,张碧晨也不能再唱这首歌,那么双原唱实际上只剩下汪苏泷自己可以唱,张碧晨的“原唱”身份有名无实;
2、假如《年轮》歌曲确实存在双原唱的情况,偏偏在过往十年间,原唱标签只有张碧晨版本有,汪苏泷工作室竟是从未提出过异议,作为艺人工作室,他们怎么可能不关注音乐平台标签,就算是平台BUG也不会这么多年都修正不过来;
3、张碧晨工作室强调“唯一原唱”,声称拥有“永久演唱权”,但这“永久演唱权”其实是有问题的,张碧晨作为受邀花千骨剧组的OST演唱者,不可能拥有任何的著作版权,她最多只能拥有“该剧在宣发时演唱OST的永久演唱权”,这和歌曲的永久演唱权是两回事。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两边,一家出于维权,一家出于声誉,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益”。
汪苏泷工作室必须发声,版权在他们手上,著作权不是用来看的,它是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旺仔小乔”这种无视版权方的行为必然触及逆鳞,“双原唱”是不是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让公众知道:版权这回事,他们说了算。愿意给就给,愿意收就收,可以指责他们“不厚道”,但确确实实合理合法。
张碧晨工作室也必须发声,她们要去捍卫其原唱地位,和争夺版权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要对汪苏泷工作室收回授权、原唱者名存实亡这件事提出抗议,这则声明有损他们艺人的热度传播,如果他们沉默,也会影响到张碧晨本人后续的演艺生涯。
………………分割线………………
两家工作室的动机尚能理解,网络上却是各种不堪入目。
汪苏泷的粉丝群体们,把“著作权”化作了“权力”,又把“权力”变成了对他人施以网暴的工具。
这才是最大的恶。
造谣、P图、肆意谩骂、恶毒诅咒,被攻击者从张碧晨扩散到站在张碧晨立场说话的人们,甚至于疯狂到所有不帮他们一起声讨张碧晨的,他们都要攻击。
这帮人已经疯了,他们借着网络这个屏障,面目狰狞的释放着自己内心的恶意,享受着手持权力武器攻击他人的快感。
对我来说,汪苏泷工作室也好,张碧晨工作室也罢,各有各的利益立场,无可厚非。有人说汪苏泷贪婪,有人说张碧晨做作,我觉得他俩怎么样都无所谓。
我唯独对这些网络上的施暴者,零容忍度。
所以现在从情感上我反而更倾向站在被施暴者,也就是张碧晨队伍这边,尽管我对她存在过往偏见。
我不懂是什么样的环境造成这些饭圈粉丝们扭曲的性格、病态的心理,我只觉得恶心,臭不可闻。
希望有一天,网络不再是不法之地。